爱之思语文 语花

守住一份真性情

2018-10-05  本文已影响16人  心诚写作
守住一份真性情

我们有多久,没有放下身外之物,去听一段鸟鸣、去看一朵花开、去看天上云舒云卷?

我们活过的这些岁月,有多少是留给自己的呢?

……

我想,这两个问题还是戳人心。

为什么呢?

也许是城市的环境的原因。如今,城市扩张,面临的是绿化减少,人们生活在一片水泥地里。

而都市喧嚣,我们又怎么能够轻易地在这喧嚣的人潮里保持一份内心的安然呢?!

是的,每个人都想活出自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田园。

在中国的诗歌里,有一种流派,叫做田园派。他是中国人的一种追求。

守住一份真性情

田园诗的鼻祖是陶渊明。(这里要谈谈陶渊明和王维)田园诗中会常常用到的意象是归鸟和柴门。田园诗中所渗透的精神是守拙。

我们不妨看看“田园”二字。

“田”和“园”这两个汉字写得挺有意思,都是有边框的。归田是什么呢?就是回到自己有边界的生活。人年轻的时候希望生活没有边界,希望辽阔,希望一次次在山巅水崖中风流飞扬,志得意满。但是在边界之内有一份可以把握的朴树的温暖,这要走远之后回头看,才会看得明白。

守住一份真性情

所以,无论是陶渊明和王维,最后都回归了内心的纯朴。他们两个都做过官,王维官更大一些,当过尚书丞相。他们对功名利禄都有自己的深刻的理解。但是,他们归的方式不一样。陶渊明是真的放弃了官场人生,而从新做回了一个农民,自己种菜收获——“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王维的归隐是当了和尚,隐居终南山,时不时还有像孟浩然这样的朋友来看他。王维归隐山林,不会再为生计而发愁,是真正超脱世事了。所以,陶渊明的归隐更让人觉得亲近些,因为他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相近。哪怕这在在别人看来比较苦,做的都是让自己欢喜的事,可是至少自己是快乐的。正如“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最可怕的是,里去呢自己都没有找到!

那么接下来我们说说归鸟和柴扉这两个田园诗中常用的意象。

为什么这两个意象会经常用到呢?诗歌一定是源自现实生活的。当我们回到自己田园的小家,首先打开的是柴扉,在柴扉之中,我们放下心中的重担,可以看归鸟划破天空。那么自己,就在这小屋里享受了一番安然。所以,我们可以想到,陶渊明和王维多少次看到归鸟和虚室安静而觉内心安然啊!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终年无客常闭关,中目无心长自闲。”

总之,在这归鸟关门之中,实际就是一个守字。守住内心的安然和惬意。什么是真正的田园?田园中有宿归来,有柴门掩映。关一道门,凝视一段飞鸟掠过天心的痕迹,你可能就拥有了一片田园生活。对今天的都市来讲,田园不是土地,田园也不是别墅,田园不需要有多大的资格才能去享受。田园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种天性。

最后谈谈守拙。

守拙,这个“拙”字向来和“巧”字相对应。我们都希望自己是聪明的,是灵巧的,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呢?有时候,笨拙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发出的宣言——我不要那么耍心眼、用心机,而是守住自己内心那份朴拙的性情。

最后,附上几首好诗:

《南湖送徐二十七西上》

唐 · 刘长卿

家在横塘曲,那能万里违。

门临秋水掩,帆带夕阳飞。

傲俗宜纱帽,干时倚布衣。

独将湖上月,相逐去还归。

《止酒》

陶渊明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神释》

陶渊明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