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
烟花三月,春光一泻,四月的脚步就迫不及待地走来了,四月是一个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季节;四月,是一个让人心情愉悦,伴随着清明节小长假和承接着五一黄金周的季节。想一想就感觉很激动,明天就是清明节了不知道大家打算怎末过,或者去哪里玩呢。大家有没有觉得,当下的节日本身的意义好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只需要记得这是一个假期。最近我一直在努力寻找生活中的味道,突然发现很多记忆在消退,在远离,诸多的记忆留在了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一个伴随我成长的地方,称之为老屋。
离开老屋已是多年,兄长也定居于他乡,父母常年在外做点小生意,而我也漂泊异乡,老屋平时就一个人安静地呆着,无论风吹雨打,日晒雨露。近年我从上海转战成都,突然间开始了更多关于家的思考,距离近了,好像有种回家的感觉。去年春天大概也是这个季节,一个小时侯老家多年的玩伴,经过老屋随手拍下一段老屋的短视频微信给我,一种莫大的亲切和温暖扑面而来。老屋显得慈祥而温暖,周围是生机勃勃的农作物,门前一条宽阔的马路,远处有山有云烟,有万里晴空,有一望无际的田野。闭上眼,我似乎看到老屋前原来那几株桃树花满枝头,桃树就在公路边上,路过的行人随手就可以摘到,每到麦子收割的时候正值桃子成熟,路过的行人累了就坐在桃树下随便擦洗就开始慢悠悠的吃起来,蜜蜂偶尔去打扰一下。这种记忆好像已经成为习惯,每年4-5月份都会不经意想起来。
人们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一个游子来讲,体会最深,一个清明节也会让我久久不能释怀。记得去年春节我很早的计划要回老屋过春节,通知兄长,告诉母亲。回到老屋,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血液翻腾起来,依着老屋的周围我转了3圈,老屋旁边是我们后来新盖的楼,记得是我高考那年修建的,当然现在也是被闲置了,他和老屋成为了最亲近的人。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父亲没有拆掉老屋的原因。不过今天我很感谢他,因为在老屋有我们一家人所有记忆,新房自修建好后一家人就很少聚在一起了。
老屋如一件艺术品,越品越有韵味,小时候,农村人过年贴对联都是靠手写的,不像现在大家在街道上随处可以购买。父亲的毛笔字写的很好,每逢过年,父亲就会忙半个月,老屋里经常会集聚很多乡里亲人让父亲帮忙写对联,老屋的正堂就摆满了一条一条,竖着晾晒墨水的对联,村里邻居为了答谢父亲时常就会请客把酒言欢。
在老屋里有一间房子是我和兄长合住的,30平米的样子,墙壁上贴满了我和兄长上学时候的奖状还有几处隐约可见的学习计划。彷佛能看见坐在书桌前灯光下和兄长一起学习的影子。那时候老屋地面是土的,小时候座椅子比较调皮,经常会把地面搞得坑坑洼洼,也时常被骂。门口的墙壁上能模糊的看见父亲曾经为我和兄长写的那副对联,每年都不舍得撕掉,那副对联我至今还记得,上联是:家财万贯不如诗书千卷,下联是:学富五车方能神驰九州,横批已不太记得。在我和兄长隔壁的房间以前是父母的卧室后来被改造成了养蚕的房间,养蚕一年要养两季,最多三季,春蚕和夏蚕好养,秋蚕是存活率是比较低的,桑叶也不好。那个时候老屋正堂平时摆放最多的就是桑叶或者是蚕茧。
在老屋里里有说不完的回忆和思考,童年的记忆很多,似乎所有的事情我都能清楚的还原。那时候的日子虽然清苦,回忆起来感觉很幸福,母亲时常也会为我们改善一下伙食,做点好吃的,那时候我们把它叫做复杂的饭,而父亲最拿手的就是简单的饭,吃到父亲最多的就是疙瘩汤,现在已经很难找到那个时候老屋的味道了。
如今村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人有自己修建乡村别墅的,有小亭别院的,随处可见高楼挺立,可是感觉没有了,好像一切都很陌生,记忆里唯独我的老屋还在。有时我就在想老屋是什么,是那个古老的泥土建筑,还是一家人的记忆;是一段封存的历史,还是儿时最童真最甜蜜的简单生活;或是熟悉的面孔,还是乡里邻居最朴实的接人待物,使然中邻里邻居我已经不能完全认别了。岁月沧桑,时光流逝,我感谢父母留存下了老屋,让我在浮躁的现实当中,不忘初心,找到生活中最善良最纯真最简单的味道。
这就是我最朴实的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