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内驱力

不吃饭小孩的哲思

2020-05-02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寸子

我清楚地记得自己从"不吃饭的小孩",变成“正常小孩”的一次“顿悟”。

大概上小学不久吧,有一次吃饭,妈妈可能是偷懒没拿筷子,让我用勺子吃,我看到这么怀旧的吃饭工具,于是一时兴起学着小时候大人喂我的方法,在勺子里同时盛了米饭、肉和菜各一点,然后放进嘴里。

虽然小时候经常接到这种投喂,但从没有照单全收过,总会想方设法退回一大半。

没想到一勺饭放进嘴里竟然和拿筷子尖儿挑点儿食物用门牙牙咬咬的味道不一样。一口大饭放嘴里,整个口腔都要参与咀嚼,饭菜肉混合在一起,我竟头一回吃出了饭香味。

饭既然有了香味儿,后来吃起来就没有那么痛苦了。

后来我没敢和喂我吃过饭的大人们提起过这次“顿悟”,因为我怕他们会气吐血。

当然,我不再厌食也和妈妈的“顿悟”有关系,她有一次看到朋友家孩子吃饭,发现别的小孩竟然也只吃那么一点,顿悟到不能用自己的饭量来衡量小朋友的饭量(二十年前我娘亲的饭量可是很让她自豪的,总之胜过壮汉就是)。于是她按照我的实际需要调整了做饭时给我的“额定饭量”(对,她这个奇怪的强迫症是古已有之)。

我不厌其烦地叙述了一件如此琐碎的小事,因为我觉得其中简直蕴藏着人生大智慧——

吃饭本来是我的事情,我并不想吃,而大人们想让我多吃。就把吃饭从我的事情变成了别人的事情,别人着急,我消极应付。大人再着急也不能替我吃不说,还适得其反的抑制了我本身的食欲。生活里,两代人之间,多少事情在重蹈这样的覆辙?

三十多岁的我,连续一阵子每顿多吃一口,到了吃饭的时候都会感到没食欲,小时候的我很可能遇到的是一样的情况,但那时候的我不会思考质疑与表达。直到现在,大人们都记得自己为了让我多吃一口饭,付出了多少艰辛与汗水,有没有人想过小时候的我处境有多悲惨?

如果大人们不处心积虑地每顿想办法让我多吃点,我会不会在空空肚子之后,在某次玩饿了的时候提前“顿悟”到饭香的滋味?

我想说的幸福内驱力,就是人所固有的追求幸福的欲望。

“听过那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就像小时候的我听过那么多道理仍然不能改变见到食物就产生的饱胀感一样。过好人生,重要的不是听道理,而是唤醒食欲一般唤醒追求幸福的欲望,并且学会驾驭欲望奔向心的方向。

听道理,讲道理可是我作为不吃饭的小孩从小练就的童子功,超自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