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区分度

2019-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Even明

01

高考降低难度可以减负?

错!结果恰恰相反

有人认为,降低高考难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缓解应试压力。

其实不然!

因为从根本上讲,考试的难度和学业负担没有直接关系,更多的和个人期望值有关。

近年来,多个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越来越多,高分考生数量也不断创下纪录。

有人说,现在上清华北大,已经不是看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不被扣掉多少分。

越简单的考试,越有人想考高分;越想考好大学,期望值就越高,学业负担就越重。

高考这种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如果试题难度下降,势必会导致区分度下降。

届时,考生拼的已不是资质和能力,而是对试题的熟悉程度和应试技巧。

如果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拼命刷题取得较高的分数,这不仅不利于选拔人才,学生的应试压力还会越大!

因为低难度的考试,必然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反复刷题巩固自己的应试技巧,提高自己的分数,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学业负担。

02

高考降低难度更加公平?

错!违背选才目标

表面上看,高考难度的降低,对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公平的。

因为,无论能力高低、付出多少,大家都考了一个不错的分数,可以让更多孩子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

但是,在这“公平”的背后,我们应当看到另一种不公平——对具有更大学习潜力的优秀学生来说不公平!

他们的学习潜力与后劲、特长与优势,难以通过低区分度的高考体现出来,以至于“泯然众人矣”。

这无疑是对优秀人才的漠视与打压,更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充分培养。

另外,就高考的核心功能而言,一是立德树人、二是为国选才。

一流大学需要录取的是优秀人才,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更需要招收对本专业拥有探索激情、具有一定天赋的优秀学生。

如此,才能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国家的人才竞争力。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不仅要确保机会均等(对全体考生而言),更要保证选拔公平(对优秀考生而言)。

机会均等与选拔公平并不矛盾。

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校,每一个学生在适合自己层次的学校继续深造才是更广义的公平,才能顺应人才培养的潜在规律。

低区分度的考试让“擅长刷分”的学生进入到优质学校学习。

这对某些考试型学生来说未必是好事,极有可能给这些学生带来潜在的压力,造成精神与心理上的负担。

03

高考降低难度对寒门学子有利?

错!会造成更大不公

不管各方承不承认,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是客观存在的。

降低高考难度,受益最大的肯定是中上阶层!

因为,高考区分度降低了,一流大学肯定要增加别的选拔方式。

获得保送资格、自主招生、文艺体育特长生,中产阶层以上家庭的孩子,由于拥有较强的金钱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和中下层家庭的子女竞争时,具有绝对的、碾压式的优势。

如果降低高考的难度,受益最大的肯定是这些中产以上家庭的孩子。

但对整个社会而言,则绝对是一场灾难!

因为具有天赋和潜质的寒门子弟会发现:再努力学习也没有用,大家考试的成绩最终都差不多。

届时,重视教育,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尊重知识,吃苦耐劳的传统文化将迅速瓦解,而阶层固化将一发不可收拾。

毕竟通过考试而非通过推荐选拔人才,是人类社会经过惨痛教训摸索出来的,促进社会流动的最优制度设计。

所以说,高考适当提高难度、增加区分度,才是对寒门子弟最大的保护!

04

不努力的人,高考再简单也只是“废柴”

曾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渣学校意味着渣教学,渣教学意味着渣学历,渣学历意味着渣就业……

就算以后考了研究生,也可能因为你的第一学历不过关而被拒之门外。

如果高考真的变简单了,你以为就真能轻轻松松上名牌大学?

那些名校的大学生,他们从不抱怨高中苦、高考难,都是通过不懈努力,一路晋级打怪,每次模拟考试名次都往前刷,最后都是从几十名刷到前几名。

他们都说,动力就是不甘心。

支撑他们上进的,往往不是什么所谓的正能量,而是屈辱和不服。

不努力的人,高考再简单,也一样是废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