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你的人生一定要有ABZ计划!
身为著名的创业者+投资人,LinkedIn和Paypal的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在他的《至关重要的关系》一书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职业规划理论:ABZ计划。他认为,职场人在任何时刻,手中都需要有三个计划,即A计划、B计划和Z计划。
A计划,是一个当下你觉得值得持续投入,并可以获得一定的产出和安全感的计划。比如,你现在从事着的工作,它为你提供收入以及其他一些价值(如自信心、自豪感)。
B计划,则是A计划以外的,你给自己培育的某些机会,或者说是“可能性”。有一天它将可以转变成你的A计划。
在这个加速变化的时代,如果你希望始终在职业发展中占据竞争优势,就必须做好全方位的准备。你虽然有了A计划,但却不绝能仅满足于此,绝不能只考虑A计划这一件事,否则以后有一天你可能会轻易地被其他年轻人或人工智能所代替。因而,在A计划之外,你还需要广泛给自己培育某些B计划。
B计划是那些当下看起来还不足以成为你职业的,但可以吸引你兴趣或热情的,能给你带来价值的,值得你长期投入和关注的事情。在经过长期的沉淀和积累后,它们很可能会在某一天成为你的立身之本。
简单来说,B计划其实就是8小时之外的自律计划。如果你在工作之外,只是吃喝玩乐,打游戏玩抖音,那么B计划便不会存在了。
B计划的实施需要我们克服惰性,在工作之外努力提升能力,培养定向技能或是资源,为个人发展创造一种新的可能性。
培育B计划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例如,用业余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如插花),去学习和尝试实践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技能(如画画),甚至是去主动参与到一些朋友的创业项目中,免费为其做义工等。
等有一天,你的B计划被培育成熟,由它带来的价值已经超过A计划时,你就可以随时把B转换为A,然后再另外去培育新的B计划。
以我之前一篇文章里提到的运营达人黄有璨(超链接)为例,他以前全职投入的工作是周伯通招聘,但他用业余时间跟几个朋友做了一个产品运营学习社区。起初这完全是公益性质的,没有任何物质收益,只是一个兴趣爱好。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和用户的沉淀,它最终变成了一个值得黄有璨去全职投入的事业,这就是目前估值过亿的三节课教育平台。
再举一个樊登读书会的例子,创始人樊登曾是一名大学老师,他在给学生上课期间发现学生对自己推荐的书只买不读,于是他想着把读过的书分享出来。起初他做成PPT分享给学生,然而学生们连PPT也不愿意看。后来樊登尝试利用微信群来讲课,这才有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初樊登做读书会也完全是兼职,当读书会发展了两年以后,他才辞掉大学老师的工作,全职去做这项事业。
当然,有些人也可以从A计划中延伸出B计划。比如,你是一名网店店员,熟知淘宝京东各个平台的店铺运营规则,你的B计划就可以是写博客写公众号,以此构建自己的个人品牌和粉丝群。你还可以录制电商运营教学视频,传授知识的同时获得收益,最终也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讲师。
再比如,你是一名负责招聘的HR,你熟知企业的用人需求,也了解大学生们的求职困惑,那你的B计划可以从输出针对应届生的求职文章开始。一旦有了持续的积累,有了一定的口碑,你就可以成为在行专家,微课讲师,帮助求职者进行面试辅导和职业规划。
值得说明的是,B计划可以是一项能力,也可以是一种兴趣,甚至也可以是一个项目,你一定要多尝试,才能找到适合你的计划。
举一个我们生活中的例子,朱莉非常喜欢各种翡翠饰品,日常混迹各种翡翠论坛,还看过很多关于翡翠鉴定的资料,对翡翠的种水色有一定的了解。起初,一些朋友想选翡翠饰品,都会找她帮忙挑选,后来她成了一名翡翠饰品微商,帮用户挑选最具性价比的翡翠,把自己的兴趣变成了一项可以赚钱的业务。
最后是Z计划。Z计划也叫做逃生舱计划,是一个用来应对最糟糕状况的备用计划。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应对你的职业生涯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
假如有一天,你的A计划和B计划都失败或失效了,你就必须要有一个可以保证自己生存底线的计划,给你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让你能够有缓冲时间,重整旗鼓,重新起航。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Z计划实际就是存款计划。假如你当前的A计划和B计划都泡汤了,你失业了,那么靠着银行账户上的积蓄在家先捱上个半年左右就是你的Z计划。
因此,无论你是否月光,无论你是否买房,无论你生活的担子有多重,在执行A计划和B计划的同时都要在另外一个账户中准备相应的“备付金”。一旦遇到风险和变化,你的保命、过冬、重新开始,全都要靠它。
当然,ABZ规划不可能在职业初期一下子制订出来,这是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的,但它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在职场中已经摸爬滚打了很久的中年人而言都同等重要。如果你真的能够长久去实践它,你的职业生涯一定会更游刃有余,至少你手中一定不会缺少机会和选择的余地。
总结起来一句话,在你的个人生涯里,你需要努力做好A计划,广泛培育B计划,不断巩固Z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