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阁候选推文江雪读书社

4大定律、8个妙招,助你轻松养成好习惯!

2023-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左左爱读写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韩愈曾言,“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意思是说,蚂蚁摇大树,简直自不量力。

著名习惯研究专家、习惯学院创始人詹姆斯.克利尔,却不这样认为。

他坚信,“只要你愿意坚持下去,起初看似微小和不起眼的变化,会随着岁月的积累,复合成显著的结果。”

而他本人触底反弹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曾在一次棒球比赛中遭遇严重意外,虽侥幸闯过了鬼门关,身体却遭受了严重创伤,这导致他重返挚爱的棒球场后,直接面临被除名的处境。

然而就在六年后,他却被评为所在大学的顶尖男运动员,并入选学术全美队(全国仅33名运动员获此殊荣),还获得了该大学的最高学术荣誉。

出人意料的是,这一切竟始于两个不值一提的小习惯:每天早睡,以及保持房间整洁。它们就像是自行车轮子,一旦转动起来,便越转越快,越转越轻松。

原来,小习惯中竟蕴藏着如此这般惊人的力量。

有了这番切身体会,詹姆斯.克利尔便专注于习惯研究,总结出习惯培养四大定律,并统统写进《掌控习惯》一书,以帮助我们轻松养成好习惯,并凭借好习惯发挥更大的潜力。

01  触手可及,才会行动

这样的场景,你是否似曾相识?

手机一响,你毫不犹豫打开手机查看信息,不管你在忙什么;或是坐在沙发上,你随手抓起茶几上的瓜子便磕了起来,不管你是否想吃。

为什么呢?

因为提示。随时响起的手机铃声和随手可拿的瓜子,都是强有力的提示,它会有效触发你的行为。

因此,作者提出,“培养习惯第一定律:让它显而易见。”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招:明确执行意图

最常见的提示是时间和地点。作者相信,“人们就何时、何处、具体做什么制定出具体计划后,就会更有可能贯彻执行。”

比如,你想早起,可屡试屡败,要么闹钟一关,继续蒙头大睡,要么挣扎起来,却刷起了手机。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

你期望着脑子帮你做决定,但它天生就是个“懒东西”,只会让你干些毫不费力的事儿,继续睡,或刷手机。

而用上作者提供的万能公式——我将在【时间】和【地点】做【事】,明确执行意图,你便更容易触发行为。

我就常常用这个公式,如:早上5点30分,在书桌前写作100分钟。早起因而轻松且愉悦。

正如周岭所说,“清晰力才是行动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第二招:习惯叠加

你肯定也有过这般体验:你想买双鞋子,鞋子上脚后,又想买套新衣服来配鞋。鞋和衣服一上身,又寻思着再添个包包。就这样,你越买越多,停不下来。

这一连串的买买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连续触发,每一次购买都会触发下一次购买。

这便是行为的关联性,习惯也是如此。

作者称其为“习惯叠加”,在你已有的习惯基础上,叠加一个新的行为,这样新行为就更容易被触发。

古典就曾分享过,他习惯于早上6点半来一杯手冲咖啡。为了养成晨间写作习惯,他便在冲咖啡时思考写什么。咖啡一冲完,便能轻松触发写作。

总之,找到能有效触发行为的提示,养成好习惯便不再是难事。

02  足够有吸引力,让人难以抗拒

不少人问,我是如何做到常年10点睡5点起的?

只因独属于我的清晨时光,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当整座城市还在沉睡,窗外混沌一片,四周寂静无声,我独自一人恣意享受着高效读写的无与伦比的快乐。

如此有吸引力的事情,怎会不愿意做呢?

正如作者所说,“面前的机会越有吸引力,养成习惯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培养习惯第二定律:让习惯有吸引力,不可抗拒。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招:利用绑定喜好

犹太教有项古老的传统,当孩子第一次读完《摩西五经》后,父母便会喂他一口蜂蜜或一块糖,这是为了让孩子记住:学习和甜蜜的滋味是连在一起的。

这便是利用绑定喜好,让习惯有吸引力。

所以,把需要做的事和愿意做的事绑定在一起,我们就会更乐于投入其中,毕竟,“千金难买我愿意”。

比如,每次运动完,我就允许自己吃一根心心念念的油条。

第二招:加入一种文化

有这样一项研究:

在长达32年的时间里,研究人员跟踪观察了1.2万人,结果发现:如果一个人有一个肥胖的朋友,这个人肥胖的概率会增加57%。反之亦然。

为什么呢?因为人类的种种行为,常常是模仿的产物

因此,作者强烈建议“加入一种文化”,用归属感驱动行为,“没有什么比群体归属感更能维持一个人做事的动力了。”

比如,你想读书,那就加入一个读书社团,或主动靠近你身边的读书人,自然而然地,你会因趋同而更愿意读书。

所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朝什么样的人靠近。

03  简单易行,才能更持久

你是否常常半途而废?刚开始时,热血沸腾,行动力十足。可没过多久,动力和激情消失,习惯便戛然而止。

只因热血不可能一直沸腾,激情总会消耗殆尽。而习惯的培养,恰恰需要在很长时间内不断重复,直到行为完全自动化。

一旦热血不再沸腾,激情消耗殆尽,习惯便无从养成。

正如《行为设计学》一书指出,“看似懒于改变,实则精疲力竭。”

唯有每一次的行动足够小,足够轻松,心力才可能维持足够久。

因此,培养习惯第三定律:让习惯简单易行。

第一招:最省力法则

大脑天生就懒,这决定了大脑总是尽一切可能保存精力。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大数人更容易玩手机而不是读书,也更容易瘫在沙发上而不是起身运动。

所以,培养好习惯,遵循最省力法则,尤为重要。

比如,选择办公室楼下或小区门口的健身房,而不是需要绕路才能去的健身房,你会更愿意运动。

读书写作时,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或者不容易找到的盒子里,你会明显减少看手机的次数。

第二招:两分钟规则

一开始,因头脑发热而贪多,没几天就坚持不了了,也是极为常见的。

作者建议使用“两分钟规则”:当你开始培养一种新习惯时,它所用时间不应超过两分钟。

养成阅读习惯,从每天读一页开始;养成跑步习惯,从每天步行10分钟开始。

总之,让你的目标小到不可能失败。

《微习惯》作者斯蒂芬·盖斯,用两年时间打造出来的梦想中的体格,就是从每天做1个俯卧撑开始的。

04  令人愉悦,才能长久

回味一下,你所有的习惯,不论好的坏的,最终带给你的是什么?

答案是身心的愉悦,管它是当下的,还是延迟的,皆是如此。

作者指出,“习惯是多巴胺驱动的反馈回路。”

我们只有在行为中获得身心愉悦,才会不断重复,最终形成习惯。

因此,培养习惯第四定律:让它令人愉悦。

第一招:利用曲别针效应

迪尔施米德是一位股票经纪人,作为业务新手,他并不被看好。然而,仅一年时间,他便用遥遥领先的业绩和高薪,令领导和同事刮目相看。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秘诀竟是一枚枚曲别针。

他放了两个罐子在办公桌上,一个装着120枚曲别针,另一个空空如也。每天一到办公室,他就给客户打电话,每拔通一个电话,就拿一枚曲别针放进空罐子里,直到打完120通电话。

曲别针看似微不足道,但每放一枚曲别针,就会制造一次成就感和愉悦感,也就多了一分坚定做下去的信心。

这就是"曲别针效应",不断制造习惯养成所需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制造“曲别针效应”,比如,读一页书放一枚曲别针。

第二招:习惯追踪

20岁那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立志要效仿耶稣与苏格拉底,便立下了13条人生信条,其中包括食不过饱、饮不过量、不浪费钱等小习惯。

他还随身携带一个本子,随时记录遵从这13条人生信条的情况。

曾国藩,也是如此。

年近三十,他立志学圣贤之人,做圣贤之士,下定决心重塑优良品性,戒除不良习气。

于是,他每日“三省吾身”,事无巨细地记录并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

事实证明,富兰克林和曾国藩都做到了,他们都通过对行为习惯的记录,将自己塑造成为圣贤之人。

这就是习惯追踪的力量,它让我们清晰地觉察到每天的进步,哪些是微乎其微。

作者提出,"保持习惯的关键是要有成就感,哪怕只是细微的感受。"

而成就感,最终带来的便是愉悦感。

05  写在最后

詹姆斯.克利尔说,“好习惯使时间成为你的盟友,坏习惯使时间成为你的敌人。”

谁会不愿做时间的盟友呢?

那就行动起来,用詹姆斯.克利尔亲授的四大定律、八个妙招,让脚下的车轮转动起来,滴水石穿,聚沙成塔,便不再是臆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