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玩家好文推荐星光简道颜色爱读书

《水浒传》‖ 李逵:苦命的莽汉

2019-02-12  本文已影响54人  隼浮
网络图片,如侵立删

即使在梁山泊这群直肠汉里,黑旋风李逵也是最单纯的一个。可是围绕着他的评价,却如过山车一般天差地别——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奇怪现象。

应该说,李逵自古以来就是许多人的心头爱,从《水浒传》诞生前和诞生后关于他的那么多元的明的杂剧就是明证——据说最早在元杂剧里的李逵形象竟然是风流才子(?!),后来不知怎的变得傻大黑粗起来。人物形象虽然变了,但得到大家喜爱这一点却没有变。金圣叹就称赞李逵说:

“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

这种喜爱到了革命时期更是达到了高潮,他单纯、爽直、爱憎分明、贫民出身、革命性强——特别是自从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话一出,李逵更是作为旗帜鲜明地反对招安而广受推崇。我记得小时候(都已经是八九十年代了)看到的文章里,如果说谁是黑旋风李逵一般的人物,那绝对是赞美。

可是才过几十年,关于李逵另一方面的评价却占了上风,那就是残暴、嗜血、不问青红皂白……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想,或许是因为在革命年代,人人觉得自己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那么,李逵就是我们的同志,而他这个人最是爱憎分明,绝不会跟革命同志下手,他所杀的,不是革命的敌人,就是那些袖手旁观的落后分子,所以,我们是安全的;现在呢,革命的激情早已在大多数的老百姓心中散去,突然发现,哪怕是做个普通人,只是看看热闹,也有可能被李逵“排头砍去”,稀里糊涂地做个斧下之鬼的,自然对他厌恶起来。

其实,对于李逵的负面评价也是古已有之的,而且个人觉得,对他这方面性格的评价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有意思的还不是现在网上的那些,而是鲁迅老爷子:

“我却又憎恶张翼德型的不问青红皂白,抡板斧“排头砍去”的李逵,我因此喜欢张顺的将他诱进水里去,淹得他两眼翻白。”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建国后那么多革命题材的小说主人公,有几个正面人物是又爱喝酒又爱赌博,还动不动就滥杀无辜的呢?如果有,也是暂时混迹于革命队伍中,将来一定会叛变的。就凭这点,那些作家们的水平就要比施耐庵老先生差一大截!

若问我对李逵的看法,是倾向两种评价的后者。我尤其不能容忍他攻打祝家庄时杀了扈三娘一家老小和为了让朱仝上山而杀了沧州知府年仅四岁的小衙内这两件事——前一件可谓愚蠢,后一件可谓残忍。可是,对于他这样一个底层生活的粗人,却又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他的一生中很少得到温柔的对待,自然也不会温柔对待这个世界——这或许也就能解释他与宋江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江州城,李逵赌输了找人借钱,借不着,正和人闹,宋江初次见面,就拿出了十两银子给他,戴宗告诉他李逵是去赌钱,宋江也不以为意,“笑道:‘院长尊兄何必见外,量这些银两,何足挂齿,由他去赌输了罢。我看这人倒是个忠直汉子。’”其实这在宋江那里是平常事,他是个手里不留钱的人,对武松等人都做过,也是他在江湖上赢得“及时雨”这个美名的原因。可是在李逵的心理感受却是前所未有的。

上了梁山以后,好汉中有怕他的,有敬而远之的,有耍笑他的,但是哪怕是骂他,训他,都把他当成个人,平等对待李逵的,却差不多只有宋江一个人。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李逵在梁山上谁的话也不听,只听宋江一人。哪怕到最后,宋江把毒酒给他喝,并且将实情告诉他时,他也说:“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并且临死前嘱咐一定要将他葬在蓼儿洼,去陪宋江——即使我再不喜欢李逵,看到此处,也不由得动容。

关于李逵,最打动我的一幕是他刚上梁山时,看人家宋江把老父亲接来,他也想接他老娘来享福,谁知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却便宜了老虎。这是何等可悲之事!可是后来回到山寨之后的情景却让人很不是滋味:

“李逵拜了宋江,给还了两把板斧,取娘至沂岭,被虎了,因此杀了四虎说罢,流下泪来。又诉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晁二宋大笑道:‘被你杀了四猛虎,今日山寨里添得两个活虎,正直作庆。’众多好汉大喜……”

李逵刚死了老娘,众人不但没有和他一起悲伤或安慰他,反倒又是“大笑”,又是“大喜”,显得是那么不合时宜,刺痛人心。纵没心没肺如李逵,心里也会觉得不是滋味吧。

说到底,还是一个苦命人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