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望族:裴家(绵延至今2700年)

2021-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湘水E人
千年荣显  裴氏家族
1、千年荣显  裴氏家族

裴氏家族源于周秦,显于汉魏,盛于隋唐,沿及宋元明清,以迄今绵延达2700年。其间将相接武,仕宦如林,名人辈出,各领风骚,在正史立传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千余人,且人才大多同出一条村,此村位于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此村被誉为“中华宰相村”。

如此多的将相人才为何同出一条村一个家族?

裴氏凭什么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硬律之下依然将相辈出?

裴氏家族建立了怎样的圈子文化?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裴氏为何没有人做皇帝?

裴氏家族为何极少出贪官?提示清廉背后蕴藏的人生大智慧?

裴氏家族到底靠什么样的底气支撑家族发展?2700年?

裴氏家族给我们现代家风家教的启示有哪些?

2、靠关系,还是靠实力?

根据裴氏的官位图,朝朝出将相。

培养孩子在未来有真才实学,有真正的实力和承载力,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孩子本身已经是财富了。

纵观裴氏的传承,已经超过30代,超越千年,更迭不同皇朝变换了不同的皇帝,依然高官众多,而且并不靠裙带关系,好奇他们到底有什么真正实力,孩子的人生真正靠什么?

唐朝选人用人的准则:唐朝推行科举考试,不论士族弟子还是庶族,都必须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择优录取才能进入仕途。

因此唐朝的很多名门望族,想让自己优越的社会地位变成政治上的优势,就必须强化对家族的教育。而这一准则也迫使许多家族不管政治地位有多高,都必须让孩子通过读书来考取功名。而这一做法更促使了很多的大家族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也就是说,在唐朝人为官的至少都是有一定学问的。而这一准则,也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盛世并非偶然。而这些准则也保证了选人的公平性,同时也让平民老百姓看到透过读书改变家族命运的希望。更加激发了勤勉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各宗族不管原来的地位有多高,都要注重教育,激发各宗族家族教育的发展。

裴氏家规:子弟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重视教育的传统,让裴氏家族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硕果累累。从唐朝至宋元明清,裴氏家族一共出进士71人,进士状元常常问鼎。发愤苦学成才,裴氏子弟都以“自力求功”为荣,以“因袭获爵”为耻。执意通过自身奋斗来获取功名,廉洁奉公,以勤勉行道,廉洁从政,淡视金钱,是诸多裴氏人物的共同品行。裴氏是儒家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族人基本上严格执行儒家的修齐治平思想。如果孩子不是人才,家族已呈败相。

3、让孩子有实力,父母要做什么呢?

让孩子有真才实学,花开自然有蜜蜂来,遵从价值法则,让孩子成为价值的本身,而不是去寻找价值。

1)父母要有一些作为。正所谓“力不到不为财”,让孩子成才,父母不投入点时间,精力和心血是不行的。

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用心的父母,父母在教子这件事上不花点时间和精力,显然是不行的。在教子这件事上,父母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生活上的安排。

2)所有优秀的背后都有背后的用心。而所有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背后的无知。

父母要学习专业的教育知识,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一出手就能看出水平。能拿到金牌的,通常都不是业余的选手,父母不学习,孩子用一生来买单,很多孩子一生都在疗愈童年,专业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一生都在享受童年。

3)不止照顾孩子,而要教育孩子。

孩子人格成长问题:孩子懂得安排自己,由孩子来照顾别人,甚至照顾父母,这样孩子是成长的。孩子的道德品行,独立思维方式,价值观人生志向,被关注十几年的教育时间,心性成熟,成人成才,准备人生有所作为,而不是自私自利,行为有所偏差。

4、什么是真正的实力?价值

让孩子有价值:花开蜜蜂来,让别人因我的孩子而获益,而不是让我的孩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

家庭教育,如果注意这个方向会产生成果:思维和角度一变,一切都会变,而带来的教育方式将会大大的不同。过程是结果的前因,而过程是思维的结果,有什么样的注意力方向和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过程,最后就会呈现出结果。

让孩子成为价值本身,有三个教育点:

1)要让孩子自立自强,是教育孩子,而不是照顾孩子。自立自强是生存之本,是一切的基础,孩子不自立,一定是有人把孩子照顾得太好,却又不会教育孩子造成的。孩子不自强也是因为有人太强,却让孩子变得太柔弱,所以这两方面家长一定是根源。

习主席也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三个注重。

裴氏的教育法则:勤劳简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家庭和睦,教育后代,勤学苦读,清廉从政。

勤劳简朴是自强自立的基础。使用孩子,而不是被孩子所使用,含着眼泪看着孩子长大,这是自强自立的关键点。

勤劳简朴是自强自立的关键。历史上没有懒惰可以兴家的,更没有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就能什么都拥有的道理。

2)因材施教

孩子本身要有一些本领,而本领和能力是不同的。本领是可以让自己成为别人的依靠,支持孩子的兴趣,有花孩子的志向,因为人的能力是在想要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家长对孩子因材施教,让孩子成为价值的本身,因为孩子是自己想要的,自然就培养出了孩子的独立担当、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负责的能力,成为了价值的本身。

勤学苦读,清廉从政,包含了成才的方式和人生志向。只要孩子有了兴趣点,我们就要支持,然后向曾国藩家族来学习。曾国藩父亲和祖父用羹顿如耕田的方式和曼城长的耐心态度,让孩子一点一点的成才。曾国藩父亲16次科举都),40岁后回家开私属教育孩子,支持孩子的兴趣,因材施教。

3)让孩子学会为他人考虑

个人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自立自强,努力进取是重要的事,他们都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陪睡家族传承的是勤劳简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家庭和睦,教育后代,勤学苦读,清廉从政等家风传承。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家庭和睦,是从小让孩子心中装有别人,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把心中的愿望和美好加点温度,然后一点一点去学,一点一点去做,最后父母真正成为孩子人生最大的幸运。

5、有实力的孩子,具备怎样的信念?

让孩子成为价值的本身,要拥有的信念。父母的说话是可以形成孩子认知事物和认识自己的信念。那么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父母说的话就越容易影响孩子,因为孩子只会听从尊敬和爱戴的人的话。

1)千万不要抄作业,抄作业是傻瓜,自己做作业学到了是自己的。这句话让我学会了自我负责,自我思考,自我进取,自己思考自己完成作业。

2)你要用心听讲,我是不懂辅导你的,你要靠你自己哦。开学第一天,因为这句话自己做作业,不必参加课外辅导班。

3)跌倒了爬起来。这句话让我学会了越挫越勇,人生当中每突破一个卡点,自己就成长一分,每超越一个困难能力就提升一分人的能力,是在想要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当你勇于面对困难,坚持突破的时候,方法自然就会产生能力,也因此得到发展。把家中的人口变成劳动力人口吧。

6、宰相告诉你啥是真正的朋友圈

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因此有关,从而组成了人的人生命运。

《裴氏世谱》书来信往,诗酒相送,高歌低吟,你唱我和。唐代涉裴诗歌,有许多文化大家是裴氏朋友圈的成员,是一个真正的文化大家族,不仅是官宦之家,还与文化人组成朋友圈。

君王的价值观会形成异常之风,国风与家风的形成是有规律的,国风影响家风,家风会形成社风,最后也形成国风。

注重修身,注重家庭教育,把儒家思想修齐治平融入家风,形成强烈的家族精神DNA传承至今,所以家族气质是孩子将来朋友圈的内因。与文化人打交道发生的通常都是好事与名利欲望打交道的人,通常都没什么好事,发生赔是很少选择与权贵有利益关系的人打交道,这样至少避免了很多暗藏的祸害。喜欢和文化人打交道,提升和净化了自己,也给后人一个榜样,形成了境教身教,好处多多。

什么样的朋友圈才是值得珍惜的朋友圈?修身觑浴就是避灾造福。你的圈子决定你的福祸,因为与什么人在一起就会发生什么事,不仅要告诉孩子要交有正能量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要体检在孩子的身上设计,让孩子将来能够遇到正能量圈子的熟悉感。熟悉感加+好感=遇见

家长不要经常用吃喝玩乐的方式,无意当中培养孩子的欲望。建议多带孩子去一些美好,带有正能量的地方,比如说图书馆文化,历史景点等等。通过境教来潜移默化孩子,孩子的人生将会大大不同。

7、谁可以接管万贯家财?

裴5公70大寿,告诉我们名门怎么选治家接班人。裴五公的三颗麦子,送给三个儿媳,治家显雄才,以检验勤俭之美。

家中要兴旺,家中要有勤俭之德。纵观中外古今,凡是家中有奢侈之习气的无不败家。更没有懒惰,可以兴家的道理。

虽然好景是福气,但终有尽头。只有勤是永恒的生存之道,俭是避灾之理,今天也依然在发挥的作。

时间的伟大,可以见证一切的真实与浮华。无论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改善,如何都不要抛弃永恒不变的生存之道。

治家之道:勤俭。有三点建议:

1)家长要做好榜样,不要太过奢侈。再有钱的家庭,奢侈都是败家之相,孩子身上的喜气也必然会增多。

2)让孩子多劳动,经济上不要给孩子太过的宽松,太容易的来钱。娇纵懒惰更是败家之相。

3)先建文化再教化。

过去关于富德持家生活,知道在家族的祠堂里面都会有学习的古代的祠堂,也肩负起传承家族的精神和教化族人的功能。

学校里一般不教导如何治家持家。所有缺失的教育都会体现在生活中,而且无知都会带来代价夫妻的冲突,孩子厌学生活的焦虑都是因为无知和无视带来的代价,而我们的孩子正在买单

治家、持家、守家的教育是学习的生活之道。对男性注重家国事业的教育,对女性注重如何持家,包括妇德的教育。

名门望族非常注重选择接班人,特别是媳妇的选择,上会更加关注女性的贤德和是否懂得持家之道。

8、如何让孩子有情、有义、有财富

宗祠对外是家族的标志,对内是家族祭祀祖先和家族活动的场所。有家训家规外,还有严明的族规。

孝友之道,关乎孩子将来是否行出义来。义简单来说,就是心中要有别人。

孩子被关爱,被照顾,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把别人对他的好视为理所当然。教的孩子心中有别人,对于孩子来说是一道非常重要的人生功课。不想让孩子的将来成为让人讨厌的人,不想让孩子贫穷,那么就要教导孩子行出义来。

贫穷的人有个致命的原因,就是过去帮助过的人太少了。心中没有别人,人注定会贫穷。行出义的孩子,有财富也更有影响力,义的孩子有格局,义的孩子思维开阔长智慧。

如何培养孩子的义?

留意一下顺序,先从家中开始,让孩子照顾好自己的起居饮食,再到帮忙做点家务,偶尔也帮爸爸妈妈做点事,然后有好东西分享给亲戚朋友、同学和老师,再让孩子到外面去帮助别人,比如说,做点慈善,做点好事,孩子的义就会养成。

9、法海带来的三点启示

法海是个有德有修的高僧,父亲叫裴休,唐朝宣宗皇帝的宰相。裴休信佛,认为荣华富贵不如出家好,决心送子为僧。

法海是宰相之子,出家庐山,参禅了悟之后,决心要找一个山清水秀、与世隔绝的古刹,炼金修行,洪修佛法,离开庐山乘船到镇江,此处有山有水甚合心意,便弃舟上山。

河南洛阳唐僧故里,浙江诸葛亮后人居住的诸葛八卦村,湖北襄阳三顾茅庐的地方,这些历史与小说是有出入的。

法海的故事有三点启示:

1)人是可以被教育出来的。人是可以被不知不觉被教育的,不管你对孩子讲什么,讲多了,潜意识就会慢慢相信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被每天的信息所影响,最后形成孩子的认知,不管此认知是否是真相,孩子都已经被教化了。我们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点,孩子被我们的无意识或吾之所教育着,如果我们重视这一点,那么我们可以有意识的把正确的认知教导给孩子,孩子就可以一天一天的被我们有意识地教导着那教育的结果,自然就会完全不同的。作为父母,要有知有觉,让孩子不知不觉的长大。孩子被教育了,却不知道已经被教育了。

2)换个角度看看世界。注意力方向会产生成果,有焦点就会有盲点,越聚焦忙点就会越大。

例:如果我们专心的听老师讲课,我们就会忽视周围发生的一切。相反,如果开小差的时候,我们却很容易留意到周围发生的一切。

再如如果我们过多关注孩子的问题,那么我们很容易忽视孩子正在萌芽的优势。孩子也因为父母对“优势萌芽”的忽视,将来失去很多优势。(正视孩子的正向动机)

3)当我们看到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时,先不要着急生气,如果我们能够冷静地了解事物的真相,沟通的结果会有大大的不同,亲子沟通、两性沟通,不核对很容易产生误解。

与孩子核对的过程中,不管孩子是做对还是做错了,有一样东西是非常积极的,就是孩子感觉到被信任和被爱。在心理学上有一点被信任的时候,通常都会引发信任所带来的积极反应。在核对的过程中,发现孩子是错的,孩子会因为尊重那么很容易听进父母的教导。因为人会听从心中尊敬爱戴的那个人的话。在核对的时候发现孩子是对的,那么孩子也会因此得到被肯定,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增强的。所以没有考察我们就没有发言权,更不能随便猜测,因为人在猜测别人的时候通常都不会往好的方向想,结果通常发生一些无谓的纷争和误解。

10、给孩子办成人礼很重要

女子在出嫁前要办成人礼,成人礼后也意味着少女时代的结束,可以嫁人了。

古代的成人礼也叫做冠礼。冠礼产生于先秦,秦汉之后就普遍推广开来了。

行冠礼在15至20岁之间。

西方人认为孩子在18岁之前由父母来照顾,甚至有些国家还有法律来约束,而孩子到了18岁之后就可以独立了。父母就可以不再行使养育子女的义务了,所以孩子到成年阶段,西方人一般都会举办隆重的成人礼仪。

成人礼是一个仪式,对孩子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1)借助仪式感,建立敬畏文化,我们传统文化中是非常注重仪式的。

仪式感在心理学来讲,其实对人是有重要的心理暗示和影响的。

在教师节,让孩子对老师进行感谢,其实在孩子内心里面对尊师重道的认知和完全没有任何的表示,对孩子的认知和教化作用是不同的。

家中的仪式感是敬畏文化的建立过程。

孩子的顶嘴,甚至叛逆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家中缺乏敬畏感所导致的。如父母说话,孩子不理会,孩子变得自以为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不喜欢与比自己有能力的人交往,等等的问题也是敬畏感的问题。

一个人身上的气质与敬畏感有很大的关系。敬畏是贵气的底层特质。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家教,甚至包括英国的贵族教育,都特别注重敬畏文化的建立。

2)仪式感会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意识

家长要意识到孩子的责任感,要从小就要建立起来,而不是等到成年之后才要求他开始学习担当和责任。承担责任是一个人自律的体现,不是成年之后才承担的,而是承担了才是真正的成年。有些孩子25岁,还没有长大;有些30岁都没长大。不成熟,这与年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有些孩子没有成年,却像个大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所以让孩子多担当一些自己的事情,不要一手包办。孩子会早日地当家,因为一个懂得对自己负责任的孩子,也懂得对别人负责任。

而相反,一个被照顾习惯的孩子,却学会了抱怨和指责。谁对她(他)好,谁就会被抱怨;谁对他(她)好,将来谁遭殃。所以我们不要爱了孩子,害了别人。

借助成人礼说,敬畏与责任的教育是一个人从小孩子走向成人的重要特质,也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体现。

11、朋友圈让自己更有影响力

你与什么人在一起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跟什么人在一起就会发生什么事,发生什么事就形成我们的人生故事,人生故事决定我们的人生命运。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跟什么样的人形成圈子,最后决定后面发生的人生故事和人生命运。有一类人事业和生活是同一个圈子,对这类人来说,事业就是他的生活,跟他事业交集不多的人,自然就被排除在他的圈子之外,这类人的重要价值向就是事业。另一类人生活的圈子和工作的圈子是不同的,是分开的,对这人来讲,生活那是他重要的价值取向,而工作对他来讲只是一种责任。

孩子将来与什么人打交道,由孩子内心形成重要价值取向来决定。

将来要成为文化人的孩子,他这一生的朋友圈大多是文化人。

一个将来要成为企业家的孩子,他这一生的朋友圈大多是生意人;

将来要成为科学家的孩子,他这一生的朋友圈大多是科研人员。

设计孩子将来的朋友圈就是设计孩子将来的价值取向,孩子将来追求什么?自然在人生的路上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价值取向简单,可理解为追求强化之后会会形成人生志向。

家长希望孩子有正确和远大的人生志向,我们最容易被哪种人影响呢?

朋友圈一个有实力和有价值的人,更容易影响我们一个有实力和有价值的人,居然还能爱我们?我们就直接被这类人所影响了。

让孩子成为影响力中心:

1)让孩子变得有实力;2)让孩子懂得如何爱别人(影响力法则)

12、如何让孩子更明事理?

用中医式的方式找的根源,不是不处理问题,而是如何不让问题出现。

要让孩子明白事理的话,家长做好以下三点:

1)首先要明白孩子为什么会不懂事,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却做了很多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孩子被欲望所驱动,这里面有家长的责任,可能是我们在无意当中培养的孩子的欲望,而我们并没有察觉。

培养孩子自我创造的正向快乐,孩子感觉到自己有价值,会快乐的孩子在学习上有成就感,孩子会快乐的。

互相快乐是欲望所驱,比如说给孩子一台手机玩,孩子也会快乐的,不断的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也会不断的快乐,可是这些都是来自于欲望的快乐,是不健康一枯竭的快乐。不是所有的快乐,对孩子都是好的。

父母没你能区分来自欲望的互相快乐,孩子也能很懂事。让孩子懂事就是让孩子在正确的事情里面找到乐趣而不是在不该做的事情里面找到快乐。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让孩子找到快乐,而不是痛苦,在做家务中找到乐趣,而不是辛苦,千万不要让孩子做正确的事情时,给到他痛苦而又在不正确的事情里面给到孩子快乐,如果这样子的话,真的很糟糕。

2)孩子不明白事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价值观混乱。

家中没有明确的提出价值观,孩子就容易被动,接受社会的不良价值观,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出现价值观混乱,变得不明,你也不讲理,更听不进道理。

裴氏家训最大的特点,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哪些行为能做哪些行为不能做,提出了家训和家健一正一反,这是明理的教育。

裴氏家训供应室二条432字及核心内容为:敬奉祖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协和宗族、敦睦邻里、立身谨厚、居家勤俭、严教子孙、读书明德、淳厚戚朋、慎重言语、讲求功德。

前5条强调的是忠孝仁义,后7条则是并行的处世之道。涵盖了对后人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要求。

裴氏家戒共有十条,637字,连立了十个毋:毋忤尊亲、侮辱祖先、毋重男轻女、毋事赌博、毋为盗窃、毋贪乐淫、毋吸烟毒、毋酗酒斗、毋忘本崇洋、毋拉帮派。这10个毋,戒律严明告诫后人,不准谋求私利和特权,不得从事有悖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的活动。

其核心: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家规教化,玉汝于成。

尽早立家规家训,孩子的迷你教育越早进行复仇的代价越小,孩子的教育的深度也会越深。家长面对孩子越轨行为时,一定要坚定坚守底线,不允许,就是不允许,千万不要让孩子哭两下,之后就允许了,这孩子明白事理的关键,底线原则,家长一定要切记

3)让孩子明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带孩子去帮助别人带孩子去做善事。

13、清廉的背后蕴含着大智慧

贪婪与清廉,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这是人类的欲望和去欲望的修身过程。也是天地存在之必然产物。总是处于动态平衡变换当中。贪婪过了,祸害自然就来了,功德到了,福报自然也会到,在人性和天律之间不断地相互运行。

从个人引发到群体的贪婪,会导致战争,从个人引发到团里的贪婪,会导致团体内部的瓦解,从个人贪婪形成了家庭文化,再由此贪婪文化教导出来的家族,必定会走向衰败。

影响力越大的人越顶不住,诱惑越容易形成劣根性文化,所以越有影响力的人,越要修正自身,否则就会形成最大的群体祸害家长在家中本来就是引导力的中心,人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教育两个字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光明与黑暗的转化过程。教育的本质就是把人善的一面充分的发展,恶的一面尽量的遏制。

清廉是做官的本分,节俭是立身的基础,清廉自守,意在修身自重。赚钱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何要选一种祸害很多,而且代价最贵的方式呢?

俭有去欲望,修身的本义。清廉不管对为官之道,为人之道也应当如此。贪婪是牺牲未来换取现在,是眼睛高度近视,心中浑浊,里面有侥幸心在作怪。

清廉更不是傻瓜,而是清明,因为看到更远的未来,而且里面必定有比满足欲望以外更高的人生追求。

孩子是怎样学会贪婪的?

如果从小在贪婪中得到过好处,那么孩子就会学会了贪婪。

孩子又如何学会清廉的?

是因为在清廉修身中得到过好处,孩子以后就学会了用修身的方式来达成自我的更高追求,而不是贪婪用侥幸心理。

1)贪婪表面得到了好处,却用不义的方式教育了家人。

2)失去了真正有层次的贵人帮助,因为有层次的人都不会与贪婪之人深交。

3)内心常常有莫名的恐惧,找到意识的满足,却换来一生的恐惧,要了钱不要命,注定命运是不好的。

清廉的好处是什么?

1)如果你没有更高的追求,人自然就会进入欲望的世界,有更高追求的人,常人很难理解,甚至会让人误解。前世姓钱,但不爱钱,但是钱是从不吹缺钱,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价值钱汇来找他,让孩子成为教育中心,让孩子本身成为价值,成为真正有实力的人才才是根本。

钱氏人不单在更高的境界里面追求,而且又能进入上层圈子,还能为国家做出杰出的贡献,而自身也是功德满满。

2)避灾

3)清廉者子孙福报大

所有的灾难几乎都与贪婪有关系,我们平常讲的要钱不要命的就是这种。

从来没有见过财富,是可以透过贪婪而留存超过三代以上的,这一代贪婪的话,下一代一定骄侈,骄侈一定会败家,孩子的问题也会多多祸害不断。留存的不义之财,内心常存不安,身体受损,迟早是要买单的。

14、利用外部环境让教育变得轻松

境教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如果利用得好,所产生的教育威力是很大的,如孟母三迁,现在择区择校等都是人们在利用外部的环境在进行教育的体现。

为什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呢?

就是不同的地区,人的观念认知和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南方人有南方人的特点,北方人自然就有北方人的特点,生活在海边的人与生活在山区的人,在认知上,生活习惯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显然环境是可以决定的。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环境,对人的影响这一点的话,我们教育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裴氏将相辈出,即出文官又出武将,那是因为什么呢?

在秦汉时期流行着一句谚语: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在函谷关以西地区,长期受北方少数民族上午风俗的感染,以及边防地域环境和常年被占的原因多出武将。函谷关以东地区盛行,如风文成叠出来,人文元素,裴柏村处于关东关西交汇处,裴氏家族,崇文尚武,唐代名相裴度等宰相59人,出北周骠骑大将军等大将军59人,裴氏除了家庭教育之外,与身处的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梁启超爷爷就非常善于利用外部的环境,来实施对梁启超的无形教育。

境教,有两个部分:

1)是内部境教,就是平常讲的道场文化,在家中建立教育的环境,从而形成环境的教育。

2)叫外部的境教,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外面去,有选择的让孩子去看见和认识一些东西,借助外部的环境来实施无形的教育。有时候孩子还以为爸爸妈妈只是带她出去玩,其实孩子被教育了都不知道已经被教育了。那么父母利用外部的环境对孩子进行走动教育,这种走动教育,我们称之为外部的境教。

中华宰相村裴柏村,因为千年形成的环境文化也叫道场文化,所以只要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从小自然就会被教育了。一个东西看多了,自然就会被它所影响,去一个地方多了,也会慢慢喜欢的。从小在那里生活的自然就有了那个地方的味道。

小结:境教的威力是可以很大的,想让孩子成为什么,就多带孩子去看见什么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