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梵高》观后,他的心迹早已表明画和书信中
平安夜里去看了《至爱梵高》在灵山二路的电影院里,网络上显示的影院名称是“星美国际影院”,而大楼上挂的招牌却是“大光明电影院”,差点以为自己跑错地方了。由电影院名称联想,我在放映厅里坐到一个立不起来的椅子也就不奇怪了。
影院上映有一段时间了,“再不看的话就会没有排片了”、“要看就要在最佳的观影位置”,这是我当时的想法,就这样我看完了整场。椅子虽是坏的,但只要把重心完全靠在椅背上还是没有问题的。
梵高的传记不知看了两本还是三本,到现在也对于文字也都没有什么印象,留下的印象只是梵高。也看了一些梵高的书信,那个急于绘画勤于写信的梵高。
我会买印着梵高画作的皮衣、卫衣,那家服装店得到授权后,梵高是它玩不烂的梗。衣服说不上有什么设计,主要就是梵高的元素是亮点。可以想象它这么多季的梵高新品为它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不知道梵高看到现在自己的这些画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它们被印在衣服上、文具上,也会被印刷成牛皮纸海报,贴在许许多多墙上。它们不再是堆满屋子卖不出去的画。
伟大的画家有很多,这么人见人爱的梵高却不多见。街头巷尾议论着的《蒙娜丽莎》不怎么见到被印在衣服上、文具上。不久前史上最贵的拍卖品《救世主》(拍了4.5亿美金)也仅在小范围内轰动,没有人把印在海报上,用两块钱的价格卖出。
现在这么人见人爱的梵高,生前却是那么孤独;就像现在人见人爱的梵高,也没有几人能懂,能了解。
如何形容梵高?“一个有精神病、还割了自己的耳朵,最后开枪自杀的画家是谁”,这是我有一回吃饭的时候听到邻桌的妈妈在问孩子时说的。
异于常人,画家终究是孤独的,就算现在的人们很肯定他的成就、很喜爱他的作品。高更和提奥是为数不多与他惺惺相惜的人,所以高更离开的时候,他有多么痛苦;而文森特离开的时候,提奥又是多么的痛苦。
《至爱梵高》影片是以邮差的儿子阿尔芒为了送出一封梵高生前写的信为开始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友好的视角,既不要我们一开始就代入从而怜悯主人公,更多的是尽可能接近客观地解开“梵高之死”这个谜。
“只有软弱的人才会这样结束生命。”为梵高送信,阿尔芒是不情愿的,他对这个为他们家带来麻烦的人没有好感。
“活得久一些,再强的人也会被生活打败。”这是他父亲的回答。
提奥在文森特之后也离开了人世,阿尔芒来到阿尔勒。
医生家的女管家,说:“他就是个恶魔。”
旅馆老板的女儿说:“他是一个很nice的人,尽管与常人有些不一样。”
玛格丽特说他是一个天才,却也很痛苦。
……
“他是一个有着精神病,最后自杀了的画家。”
“他是一个生前潦倒、死后成名的画家。”
“他是一个孤独又狂热的画家。”
……
现在的我们和当时阿尔勒的他们是一样的,看不清他,懂得的人是少数的。一步步走进,靠近他死亡的真相,也一样看不清。而他早就把心迹表明于画和书信中。
“He feels deeply, he feels tenderly.”
一直有在喜马拉雅上听张老师的西方美术史,记得有一期节目里,他说到自己年轻气盛的时候,想着自己能成为下一个梵高。他哥哥骂他,宁愿他一生默默无闻,也不想他那么苦。
尽管能获得莫大的成就与荣耀,但那样的一生太痛苦,不愿我们的爱人像梵高一样过一生。这也是一种我们对梵高的心疼吧。
电影结束时,是八点,我走去公交站的路上,行人道很窄,前面的情侣为我让道让我先行,我道了声谢,后来想他们可能想做一些特别的事。路过一家卖彩票的报刊亭,买了一张刮刮乐,空的,没有中。
平安夜那天,挺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