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种子

2025-09-04  本文已影响0人  幸福猪2023

读了几遍《寄诸弟书》,还是有想不明白的地方。

回想以前求学时,真的按照书上的话去做了,让自己努力去背去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约束自己,尽可能把所有时间用在学习上。生生学了个清澈的愚蠢,犹如新生的蚂蚁。从内到外,都是弱的。

这么多年来,才慢慢让自己好多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问过自己无数次。曾经试图让自己无过,谨言慎行。结果呢?却不知道内在是战战兢兢、压力山大、恐惧满满。更重要的是,讨好是底色,没有自己的感觉。

也许是阳明先生的家庭底蕴和其他人差别很大吧,爷爷不知道是不是状元,爸爸是。爸爸是就算了,还特别宽容,允许他是孩子的时候做孩子。有房有钱,生活无忧。

而我们家,没钱有窑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家很少见到父母平和相处的时候,多半是吵架。所以对我来说,该做孩子的时候,被迫做了大人,照顾父母的情绪。

这么多年来,我可能内在呼喊的是,那我呢,那我呢?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做孩子?为什么你们不能做个大人,能好好相处,不把焦虑倒灌到我这儿,逼我做个大人。

而这可能也是很多很多人的经历吧,没有做过孩子,却被催熟成了大人。

反过来看,阳明先生更难能可贵。生在这物质和精神都富足的家庭,他却不像一般纨绔子弟,吃喝玩乐,而是立志于圣人之道。时时自见己过。但我想人际这一块,他一定是不用想,而从小耳濡目染,觉得轻松开心的事情。

而我,却是物质精神两欠缺。尤其是以前和人打交道,简直就是要我的命一般。真真累死我了,唯恐一句话一个动作不好,伤害到别人。你说这算不算时时省察自己,应该算吧。别人有没有被伤害,我不知道。但我却不敢向外与人交往倒是真真的。回看过去,说我是深度宅女,丝毫不为过呀。

是这几年慢慢学心理学,做自己的父母,把看见和慈悲带给自己,我才慢慢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阳明先生的教导,我真得读得不明不白。甚至突然觉得我们大部分父母,不就是这样子教育孩子的吗?看见孩子的不好的地方,要求,要孩子改,最后把孩子弄得特别难。

也许症结就在于,改过是否出自本心吧。时时自察己过,是自己要有改变的心。而我们的父母,则是要改变孩子,而不是改变自己。

推而广之到其他关系里,自己不想改,而被别的人要求改的,都不会得偿所愿。因为不是自己想做的,除非他自己愿意。

阳明先生谆谆教导,可能他一直都在说本心。本心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贵在能改。

可能他一直在说的就是我们都是好的,都如日月般皎洁。想成为圣贤,就要有圣贤之心:时时自查己过,改之。

他是给人们心里种下一颗这样的种子啊,不一定要立刻马上就能这样做。

这些天被迫随妈妈看电视剧,《红楼梦》《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里边的对话,声音好听温柔,很少有厉声吵架的,还有那份坦荡自热,处理问题的从容。但也需要知道,那是文学作品,远远高于生活。

突然发现,多年前上学的时候,我超级爱看电视。看完又伤心又羡慕极了,啥时候我也可以那样说话,体会到那份说话的美好。现在看,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才慢慢有点美的感觉了。

如此想来,听阳明先生讲课,可能很有趣又很有料吧。他本人大概风趣得很,绝不是板着脸厉声要求学生们都要怎么怎么样。他估计是柔软、智慧、灵活、勇猛的集合体,活出了作为人极高的范本。

也许阳明先生的学问之于我,就是种下那颗虽然还不知道是啥的种子,像他一样,活出自己的温柔、勇猛、调皮的能量吧。

不知道,我且慢慢来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