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才有幸福的家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
我想有个家,有个幸福的家。爸爸妈妈能够陪伴在我身边,看着我长大。他们可以保护我,使我不受伤害;他们可以鼓励我,让我变得坚强勇敢;他们会一起爱我,给我最好的幸福。然而我的小小心愿,却总是无法实现。
在我只有三周岁的时候,我的父母就离开了老家,去了别的城市,留我一个人在老家,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我成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留守儿童,而这种留守经历,一直到我成年到我结婚也没有改变。小时候我特别羡慕别人家的小孩,他们的父母陪在身边,他们可以撒娇,可以游戏,而我却只能孤独地长大。小的时候,我经常听别人讲我父母总吵架,有一次我爸还写信回来给我爷爷,说想要和我妈离婚,那时候,我特别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小时候我还特别怕过年,因为过年的时候我不一定有新衣服穿,并且我的父母是连过年都不会回老家的,所以我对过年是没有什么期盼的。当一个小孩一次次地失望,已经习惯了听到父母吵架的消息,习惯了父母不在身边,童年也就会变得不快乐。童年的经历,让我的性格变得内向、敏感,孤僻而又脆弱。
在我初成年时,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早点离开原生家庭,期盼自己有一个完整幸福的家,也曾经想象过未来的家的样子:不一定要有很大的房子,但家一定是温暖的,有一个特别爱我疼我的人,还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宝宝,我们会一直生活在一起,不会有长时间的分离,我的宝宝也绝不做留守儿童。
我的爱人和我一起实现了我想有个幸福的家的愿望。我的爱人是我同村的小学同学,他在我读高中的时候追过我,可是那时候我以学习为重,拒绝了交往。上大学的时候他再次追求我,这个时候我们终于在一起了。大学毕业工作了两年后,我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如果说恋爱的时候是花前月下,甜甜蜜蜜,那么婚后就是柴米油盐,平平淡淡。然而一个幸福的家里面,始终有着满满的爱。结婚的第一年,我工作在外地,从家里出发,要坐一个多小时的短途汽车,还要坐六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下车后还要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达我的工作地。我这个人天生坐车会晕车,我的爱人为了减少我坐车的辛苦,每次都会骑一个多小时的摩托车,送我到长途汽车站去坐车。我回来的时候,他就会骑一个多小时的摩托车,去长途汽车站接我。那年,我们俩虽异地,平均一个月才相聚一次,但生活依然很幸福。工作的第二年,我工作调动,终于实现了和爱人在一个县城范围内工作的愿望,虽然不是在同一乡镇的单位,但我们每个周末都可以回家团聚。
一个幸福的家,一定是有一个好公公好婆婆,而我正是生活在这样幸福的家庭里。我的公公婆婆非常恩爱,他们共同经历过贫穷年代,共同经历过丧子之痛,也共同走向了富足的生活。
每次说起那段丧子的经历,我的婆婆都心痛不已。我的婆婆算得上是地主婆的女儿,我爱人的外婆曾经嫁给一个大地主,后来世事变化,大地主在战乱中出逃,外婆就嫁给了第二任老公,可是生了一对儿女之后,第二任老公也去世了。最后,我爱人的外婆嫁给他外公,生了我婆婆。我爱人的爷爷往上六代都行医,是个书香名第,在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都是富庶一乡之家。爱人的外婆看中了爱人的爷爷家的家风和家境,在婆婆只有十七岁的时候,婆婆和公公订了婚,在我婆婆十九岁、公公二十岁的时候他们结了婚。他们结婚后,先生了我爱人的姐姐,隔年又生了一个儿子,在大儿子三岁的时候,我婆婆又怀上了我老公。以前我爱人家,住在一个非常偏远的小山村里,离乡上卫生院,还有五六里的山路。有一次,那孩子生了很严重的痢疾,爱人的爷爷觉得自己就是个名医,就一直用中药去医孙子的病,就是到了很严重的时候,也百般阻上婆婆带儿子去乡里的卫生院看病,怕会毁了自家医药的名声。后来,婆婆看她儿子实在不行了,挺着五六个月的大肚子,不顾家人的反对,背上儿子,独自走山间小路,想要去乡上的卫生院,可是走到半路时,婆婆的大儿子就夭折了。后来,爱人的爷爷老年时中风瘫痪在床,婆婆虽然心里特别恨他当初的一些行为,但还是一直尽心服侍他,帮他洗脸、翻身,喂饭给他吃,让他处理屎尿,帮他擦洗身体,直到他去世。
自从我嫁给我爱人之后,我的公公婆婆一直待我如亲生女儿般。我不擅长做家务,婆婆便主动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勤劳的婆婆还在菜园里种了各类蔬菜和薯类,还种了西瓜和香瓜,因为我儿子特别喜欢吃。我结婚七年内,前后相隔五年生了两个儿子,我的两个儿子平时都是我的公公婆婆帮我照顾。现在我大儿子六周岁,小儿子一周,我自己也在县城教书,我们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感恩公公婆婆对我的关爱,工作之余,我也积极主动承担家务和照顾孩子。
小时候,我主要是依靠我爷爷奶奶和曾祖母照顾长大的,我嫁在同村,周末在家时,我经常都会去看望他们,买一些好吃的给他们,或是给他们添置新衣服,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对于至今还生活在外地的父母,我也从婆婆身上学会了原谅和大度,毕竟我的父母生了我,还供我读了书。在生活一步步的历练下,我对原生家庭的心结一点一点解开了。苦难和不幸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真正伤害我们的,是我们对苦难和不幸的回应。当我们的回应是负面时,它们才会伤害我们。当我们回应是正面时,它们反而能促成我们的成长。其实,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也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都或多或少带着伤痛前行。区别在于,我们是否有改变和成长的内驱力。心中对父母没有恨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幸福。一个幸福的家里,最好的美德就是爱与孝!
愿我能一直这样幸福地生活下去,我有我爱的人,也有爱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