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小院
坐着大巴车,穿越了不知道多少道山梁,终于来到了这里的新家。
这个小院子可是历史留下来的,抗战时期这里是有驻军的,专门看管挖煤的工人。
解放后这里成了荒芜人烟的地方,我们看看这里的地形,除了能挖煤以外,没有任何值得人们留下来的东西。
我们来到这里,是赶上了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东边的煤矿开采成本高,这里的好开采,还成本低,许多的煤老板都开始在这里投资开矿。
父亲比我早一年来到这里,据说他们刚来的时候,这里连路都没有,工人们下了车以后,就背着自己的行李被褥,拿着铁锹,跟着推土机,开山铺路,从县城一直把路修到煤矿矿场。
那么远的路,开车要好几个小时,听父亲说,刚来的时候,天天下小雨,工人们冒着细雨,跟着工程车一天都没停过,这里能有今天这样的生活,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个小院子,是矿场外面的一个出租小院,虽然都是一些坍塌了的土坯房子,但是父亲这一批老工人,来了以后,自己动手,把坍塌破旧的土坯房子,重新整修搭建起来,整个院子充满了新的生活气息,第一次来,就像走进熟悉的校园一样干净的院子。
原本鸟不拉屎的地方,本来都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地方,突然冒出了许多房东,开始来校园里征收租金,谁叫咱是外来户呢,不过租金也很便宜,一个月也就10月到20月不等,主要看房子的位置和质量,有的不完全是土坯,还有砖瓦砌成的房子。
山谷里的温差很大,明明是夏季,每天早晚都有很大的露水,天气到不像老家那么热,我和父亲我们就住在这个小院靠前的一个屋子。
煤矿的工作是很辛苦的,上工的时候,我们从小院出发,要走上坡路大约两里地,然后走很陡的楼梯到更衣室,换衣服领矿灯,领物料开班组会,分配任务以后,就开始陆续下井作业。
每天下工以后,我们会途径煤场和河道,夜班的时候,我们就用编织袋装煤块,往回扛,这必须偷偷的干,要是被保安发现,就要被罚款了,要是买煤的话,说实在的太他妈贵了,真的没人花钱买,能偷多少就偷多少。
往回扛煤块是个力气活,因为装满一袋子煤块以后,我们不能走正常的路线回家,以免被抓,只能走陡峭挺拔的山路,这样就可以避开保安,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就扔掉煤袋子,跑人。
不够坚实的墙壁,用力推感觉都要塌了,不过我们还是用心的去维护这个可以遮挡风雨的小屋,房顶的油毡防水布都是我们从县城买来的,房顶用一些砖石压死,后墙我们堆了很后的土堆,巩固墙体的稳固。
在这里的最大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天天喝上“矿泉水”,在谷底处小河旁,有一个围起来的小水坑,里面的水非常的清澈,这就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山泉水,说是冒,也没那么快,其实用渗更为合适。
每次用大水壶去淘水,淘完以后,水慢慢就会满起来,这个水坑就是我们小院子里所有人的水源,因为这里的河水是不能喝的,都是泥沙和黑水,不能饮用。
我们在这里一起生活的非常开心充实,虽然生活并不富裕,工作条件艰苦,但是每天都能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每天下班回到小院,都能吃到亲人为自己准备的饭菜,热腾腾香喷喷的都是满满的爱,在闲暇之余,我们还可以组团去一趟县城,领了薪水以后,我们一起去县城逛逛,下一次馆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都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剂,让我们大家所有人,对未来的日子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