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为了为存在主义正名,萨特首先回应了存在主义面临的几种责难:
存在主义曾被指责为鼓励人们对人生采取无所作为的绝望态度,强调人类处境的阴暗一面,描绘卑鄙、肮脏、下流的事情,而忽视某些具有魅力和美并属于人性光明一面的事情——存在主义不仅不是悲观主义,而且还是严肃的乐观主义。
基督教方面则责备存在主义否认人类事业的真实性和严肃性,造成了价值虚无,价值虚无导致不能作任何价值判断——这是不正确的,存在主义者能判断一个人是否在用决定论欺骗自己,是否真正承担起自己与全人类的责任。
那么,到底什么是存在主义呢?萨特指出存在主义是一种使人生成为可能的学说;这种学说还肯定任何真理和任何行动既包含客观环境,又包含人的主观性在内。
历史上有两种存在主义:以雅斯贝斯、马塞尔为主要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的无神论存在主义,二者都坚持存在先于本质,或者不妨说,哲学必须从主观开始。
18世纪的无神论哲学过于强调人性,强调人的普遍性本质,狄德罗、伏尔泰与康德都是如此,但是存在主义恰恰相反,认为首先有人,人碰上自己,在世界上涌现出来——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人除了自己认为、自己愿意成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这原则彰显了主观性,暗示了人是一种将自己抛向未来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在企图成为什么的时候才真正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生活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先前一个个自发的决定、选择的结果。
存在先于本质的结果必然导向无限责任制,每个人必须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如果是决定论者,人们就可以将“果”的责任尽情推给各种各样的的“因”,比如说将现状归因于之前的粒子初始态的机械决定论,或是将现状归因于上帝的超验决定论。但存在主义者必须对自己负责,将责任全部揽下。
主体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全人类负责,人在为自己作出选择时,也为所有的人作出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主体充分肯定了被选择选项的价值,如果存在先于本质,而且在模铸自己形象的同时我们要存在下去,那么这个形象就是对所有的人以及我们所处的整个时代都是适用的。主体在创造一种我希望人人都如此的人的形象。“在模铸自己时,我模铸了人。”比如说,一个人决定结婚生子,这是ta自己的意愿决定,但同时也是对人类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号召与肯定;反过来说,一个人决定丁克,则是对人类正常繁衍模式的拒斥与否定,通过行动,主体将自己抛向未来,作为人类的一员也将人类抛向未来。
但是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或主动逃避这种为全人类立法的责任感,他们会说“又不是人人都像我一样做”,这其实在无形中肯定了他们所否定之物的普遍价值。逃避责任就是为了逃避责任背后的痛苦,然而这种痛苦是他们行动的真正条件,这痛苦源于从一个上帝存在、终极价值存在的世界滑向一个上帝与最高律令都不复存在的世界这个过程,人是被逼着自由的,依赖大他者本质上还是处于摇篮之中,摆脱大他者、成为自为的存在是人独立的过程,也是充满撕裂与痛苦的历程。
人们会认为存在主义有人性悲观主义的倾向,刻意关注那些卑鄙怯懦的人物,然而这实际上是严肃的乐观主义。人们喜欢看到的是天生的英雄与懦夫,或是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成的~,但不愿看到自愿选择成为英雄的英雄与成为懦夫的懦夫,英雄也可以不再是英雄,懦夫也可以不再是懦夫,要紧的是承担责任,而不是将某一特殊行动作为你的全部。
那么,存在主义又为何是人道主义呢?因为这个理论配得上人的尊严,它是唯一是人不成为物的理论,不同于唯物主义将人归入物、当作一套预先决定好了的反应。存在主义从主观性出发,从笛卡尔的“我思”出发,又不同于笛卡尔与康德的我思,并不单单是从我之中发现自己,更是当着别人找到自己的,对别人与对自己抱有同样的肯定。他发现了别人,发现了别人是他存在的条件,除非别人认可,否则他不可能成为什么。他在发现了自己的自由的同时也发现了别人的自由,人必须在这个“主观性林立”的世界里决定自己与他者。这个他者的映照关系是主体行动的前提基准,的确,前文说只有行动才能定义主体,但行动离不开方向,这个方向参考就是与他者的关系。
其二,存在主义的主体哲学不考虑普遍的人性,而考虑普遍的人类处境、生存限制,这些限制既有主观一面又有客观一面。主观一面在于,任何人的选择都具有绝对性,面对相同的限制他们作出不同的选择,这种作出选择的行为是普遍的。选择的绝对性导向了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
其三,存在主义认为,一个诚实可靠的人的行动,其最终极的意义,就是对自由本身的追求。自由作为一个人的定义来理解,并不依靠别的人,但只要我承担责任,我就非得同时把别人的自由当作自己的自由追求不可,因为每个人都自由是互相影响、互为条件的。
最后,萨特批评了一种流行的人道主义:主张人本身就是目的而且是最高价值(可以根据某些人的最出色行为肯定人的价值)。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并非这样的软弱的人道主义,它把人视为行动的主体而非僵死的目的,鼓励人超越自己的存在,在行动中定义自己(尽管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依然能尽力前行,也即萨特所谓的“绝望与希望并不矛盾”,显然这一点是承袭尼采的)。萨特的时代(如今我们的时代依然如此)人类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封闭全体,人是什么并没有确定,并没有完整的人,只有一个个“前期人”(pre-man),但是存在主义提供了探索的机会。萨特承认,只有当人真实地、完全地存在的时候,那么他和同时代人的关系以及他独自存在的方式,才有可能是我们可以称作人道主义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