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炒米皮 | 总有一样美食,令你想要回家

2018-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念念有茶

有没有发现,人长大了,味觉还停留在小时候?

舌头,应该是比大脑更有记忆力吧~

不管走到哪里,你拼命在寻找

却总也找不到的家的味道,

不在珍馐佳肴里,不在富丽大堂里,

只在那样你最爱的家乡小吃里。

而我最爱的就是县一小附近的王家炒米皮——


从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就开始吃王家炒米皮。

当时,我背着小书包一蹦一跳地从学校跑出来,老爸正在路边小摊儿上有滋有味地吃着。

他问我吃不吃,我抿抿嘴、点点头。

那一根根粗细均匀洁白厚实的米皮被炒得油亮利索,吃起来既筋道又软糯,嘴巴里充满了香气。

狠狠地吃完后,我坐在老爸自行车的后座上,翘着双腿回到家,又吃了一大碗米饭。

从此,我就爱极了王家炒米皮。一小碗两块五毛钱,十几年没变过。

米皮大概是从陕西传过来的小吃,凉拌热炒都相宜。由于大米本身含有淀粉,使得米皮质感柔软但黏性很强,往往一下锅就必须时刻翻炒,否则一过火,就会断得零七八碎或者粘在一起,品相很难看。

可炒米皮的关键并不在于米皮本身的品质和火候的掌握,却在于底料。

毕竟,一份如此便宜的炒米皮,不可能去选用多讲究的大米来蒸制,全城的摊位用的米皮基本都一样,火候只要炒熟练了也能掌握得当,那么最后要拼的自然就是底料。

所谓的底料,就是炒米皮时用的底油和高汤。吃过那么多次了,总是很好奇为啥王家米皮炒出来就那么好吃,人家几代人都是以此为生了,自然不会透露一二,我只好自己观察揣测。

他家的底油色如琥珀,是事先通过各种丰富的配料炸制出来的,葱姜蒜红椒芝麻花生花椒等等,至于其它配方我就实在猜不出。

高汤是炖了许久的鸡汤,在米皮下锅两分钟后倒入翻炒。还有小豆芽、海带丝、菠菜等蔬菜配于锅内,使得口感更鲜美。

算起来,王家炒米皮已经开店快三十年了。

最开始是四十多岁的夫妇俩每天起早贪黑忙活路边的简易摊子,丈夫骑着自行车一趟趟地从家运米皮。

等我上了初中,他们的女儿自己在另外一处也开了家炒米皮,生意同样火爆。

高中时,夫妇俩已撤掉了路边的摊子,搬进宽敞的店面,由于学校离店很远,我们几个同学总是早自习铃声一响就冲出教室跨上自行车飞奔而去,在冬日的早晨吃得大汗淋漓。

到了大学,每个寒暑假回到县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炒米皮。夫妇俩已经老了,头发基本都白了,丈夫有点驼背,炒起米皮来却得心应手,妻子则负责凉拌米皮,有时候收拾碗筷。店里还是只有他们两个人,听说女婿因为犯了事蹲进监狱。

工作以后,依然是只要一回家就冲到米皮店。虽然这么多年都只是卖家与顾客的陌生关系,但看到老两口依然健朗麻利的身影,我的心里就欢喜得很。有次终于憋不住兴奋地说:“您俩身体好,我吃着米皮都高兴!”老两口也开心地笑起来,感叹着时间流转。

后来,很多外地人纷纷进到县城开起了各种小吃店。在我看来,王家炒米皮还是全城最火的店,只是门匾为了赶流行换成了"秦镇米皮",小吃也增加了热干面、凉皮、米线种种。

店面已由女儿全权接管,她炒制的米皮口味依旧,老顾客自然没有流失,新顾客更是纷至沓来。

有时候吃完米皮出来,看到终于得闲的老两口坐在街心公园跟其他老人们聊天打牌或者愣在那里晒着太阳发着呆,我便感觉安心……

再后来吃到的王家炒米皮便慢慢感觉已不太对味,很多老食客也纷纷转投别家,据说老两口中的其中一位已经去世。

这两年有了孩子,回去的机会很少了,可一想到回家,还是会想起王家炒米皮。


每个人的记忆里,总有一座城,

一样小吃,一些熟悉的陌生人,

缠绕得他忘也忘不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