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者今日看点哲思

孔夫子说,君子不器,这招儿,大领导,尤其得学学

2016-12-15  本文已影响319人  灰堆积木
子曰:“君子不器。”
先生说:“一个君子不像一件器具(只供某一种特定的使用)

“器,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不器非谓无用,乃谓不专限于一材一艺之长,犹今之谓通才。”“君子不器”是放在为政这一篇的,理解一句话是需要语境的,所以我觉得孔夫子的意思不是说你一定要做一个通才,一生只做一件事,那更是一种境界,但如果你想做领导人,就得要“不器”。

领导人的不擅长,会更愿意去选拔贤能的人来做事。刘邦正是因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才愿意百分之百信任重视这几个人才。

如果刘邦在某个方面很擅长,比如他也能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那么一场战役结束,他会想如果是我率众士兵,我没准能以更小的代价取得胜利(纸上谈兵总是更容易些),这样一来,韩信的胜利好像就没有那么令人兴奋了,那样韩信就不开心了呀,拼死拼活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老板随便一句话,就把功劳抹去了大半,好员工也是很有傲气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他也不愿意呀,所以老板还是“不器”的好。没有那么聪明的老板肚量比较大。

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看起来是笨笨的,事实上也是最笨的,笨到了极点,就是绝顶聪明。这是哲学上一个基本的问题。人没有谁算聪明,谁又算笨,笨与聪明只是时间上的差别。所谓聪明人,一秒钟反应就懂了,笨的人想了五十年也懂了,这五十年与一秒钟,只是那么一点差别而已。所以黄蓉与郭靖是绝配呀,若是比郭靖再聪明一点的,就会觉得黄蓉太聪明了,觉得这匹胭脂马自己驾驭不住。

所以,诸葛孔明最适合的主公是刘备,任由孔明扬名天下,临了还愿意嘱咐孔明可取而代之,以致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是比刘备再聪明一些,是绝不会说这话的,因为更聪明就意味着疑心更重。

“君子不器”除了让人更宽厚一些,我觉得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让人多为自己找几个用途或者说退路。“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齐国相国孟尝君有一个名叫冯谖的食客,一次,他奉命到孟尝君的封地薛地去收债。临行时,他问孟尝君收完债后还需要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

冯谖到薛地后,假借孟尝君的命令,将债契全都烧了。借债的百姓对孟尝君感激涕零。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债收齐了没有,买些什么回来。冯谖说,相国家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义字,因此我以相国的名义将债契全烧了,把“义”买了回来。孟尝君听了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

这是告诉领导人自己将来的班底,要格外宽厚地对待。

一年后,齐王免除了孟尝君相国的职务,孟尝君只好回到薛地去。离薛地还有一百多里路,百姓就扶老携幼前来迎接。孟尝君这才看到了冯谖给他买的珍贵的“义”,非常感谢冯谖。冯谖对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这仅仅使它免于被猎人打死,被猛兽咬死。如今您只有一个洞穴,还不能高枕无忧。”于是孟尝君要求冯谖再为他准备另外那两个洞穴。

冯谖到魏国去拜见魏王,在魏王面前说尽了孟尝君的好话。魏王马上派使臣携带许多财物去齐国,聘请孟尝君来魏国当相国。

冯谖赶回薛地,告诫孟尝君不要接受聘请。魏国使者如此往返三次,孟尝君还是拒绝接受聘请,齐王得知后,赶紧恢复了孟尝君相国的职责,并向他谢罪。这样,第二个窟成了。

这是告诉领导要学会用外部的人为自己造势。

之后,冯谖又建议孟尝君向齐王请求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先王,如果薛地受到他国侵袭,齐王就会派兵来保护。宗庙建成,冯谖对孟尝君说:“三窟已成,现在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是要借更大领导的势来为自己谋退路,做领导总是容易得罪人嘛。

这三窟可好?


这句话的解释参考了钱老的《论语新解》

如果大家对论语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文集论语系列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