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托儿所枪击案的背后,是你我熟知却总“治标不治本”的问题!
近日,布天盖地的泰国托儿所枪击案席卷了各大平台热搜和热播。
世界都在为逝去的30多个无辜的生命而惋惜,更为20多名手无寸铁、正在梦乡里儿童而痛心!也在祈祷再无此类案件发生。
但我想说的是,谈何容易?
独狼式袭击一直以来都是危害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难道安全部门不知道?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以前独狼袭击对象的重点是政府、警察人员,而这次,悲剧的实施者变成了原警察。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显而易见,心理疾病所致。
一个维护过社会秩序、想保护人民安全的人,怎么会成了杀人如麻的吸血鬼?一个拥有完整家庭的丈夫,怎么会成了痛下杀手的恶魔?
如果再不下决心改革,再不下狠心整改,心理问题不仅会侵食警察队伍的身体健康和政治抱负,还会波及到更多领域的专业队伍,到那时,会有更多的潘雅·卡姆拉布出现,危害性不言而喻。
当前,警察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惩恶扬善的重任,每天承担着高负荷、高诱惑、高应激、高对抗、高危险的工作,承受的心理压力居高不下,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不加关注和干预,而导致身心出现种种严重问题,对国家、社会、公民都将意味着潜在的灾难。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惨痛的事件?还得从行为背后的问题说起。
1.凶手为什么会吸毒贩毒?
一方面,警力的严重不足,加班成便饭,使得警察超负荷运转,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加之,由于部分地方财政的拮据,警察队伍经费难以保证,辛勤付出与实际获得反差巨大,巨大反差,会让心理容易变得敏感,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失眠多梦、自控能力差等不良反应,自然随之而来。为了缓解压力,吸食贩卖毒品成了凶手解决问题的有力途径。
另一方面,凶手在工作与生活的角色转变上发生了矛盾冲突,导致心理失衡。目前,社会上对警察的评价和认识还处在较低的阶段,职业的特殊性,使警察很难照顾家庭。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也渴望被理解,被关心,被帮助,可惜就连与家人、亲友的交流沟通可能都是一种奢望。如不及时干预和治疗,久而久之,角色转变冲突带来的潜在心理问题喷涌而出,势必给自己和家庭造成压力,以致家庭矛盾突出,得不到释放,慢慢会蔓溢到社会。
此外,职业的特殊性让警察经常接触社会阴暗面和灰色地带,自然受到诱惑,获得暴利的机会更大,但凡没有政治觉悟和坚定信念,必然会被利用,成为危害社会秩序的傀儡。
2.凶手为什么会自杀?
因为,心如死灰,没人关心,更无牵挂。
但是,如果有个人站出来疏导过,给予过关心。即便是敷衍行为,那会不会也能出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良好效果呢?
所以,不要吝啬你的每一个善举,或许,这就挽回了一条人命,甚至几十条人命,乃至几十个家庭的幸福。
3.凶手为什么会有枪?
泰国持有非法枪支可判处最高10年的有期徒刑。但凶手此前合法持有作案枪支。虽然,泰国与枪支有关的死亡人数远低于美国和巴西等国家,但高于日本和新加坡等拥有严格枪支管制法律的国家。2019年与枪支相关的死亡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4人。不管,数据如何,只要有伤亡的可能,就该出台完善相关法律,做好上层建筑。而下层则必须针对隐患,制定和执行好防范措施。
虽然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生命只有一次,你不珍惜,自然有人在乎。
4.凶手为什么能持刀进所?
一位老师认出凶手是该所孩子的父亲,也知道他的孩子已经一个月没来所了,当时还在孩子午睡阶段,凶手看起来情绪非常激动,老师从意识上,应引起防范,有所准备。但事发突然,谁也不知道下一步。
但立行日常安检的措施是不是可以做一下?或许,是走形式,万一发现了呢?可能就没后话了。
门口保安如果有一点防范技能或有一点物防手段,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5.凶手为什么杀家人?
说明心理无处安放,家人还是对其一生影响重大,不论是美,还是坏,在一个心理处于极度扭曲的人面前,只要在乎,便是永恒。
6.凶手为什么能杀这么多人?
有人报警了,因警力不够无人出警?还是防范意识和行动不到位,没有发出预警信息?我们不得而知。毕竟,说什么都晚了。
总之,联勤联动机制真的是通力协作防患未然的重要手段,毕竟,明天和永远不知道哪个会来的更早些。
7.凶手为什么对小孩下手?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濡目染的凶杀、丑恶、枪击等场面,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或者感受到的还要多得多。特别是一些刑警,时时面对凶杀现场,若应急能力不足,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见怪不怪,麻木不仁。为报复社会,不论是吸毒出现幻觉而施暴,还是心理长期扭曲而袭击,都说明其已经丧心病狂,只图一时一快,就想制造影响恶劣的案事件。
总之,生活、工作都不易,生命只有一次,不论为人为己,都该全力以赴,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