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晨读感悟—最佳篇猫的剽悍江湖写作营剽悍晨读感悟

【0721晨读感悟】晨读中的三点没看懂?戳这里,查看攻略

2017-07-22  本文已影响174人  Oct_avia

由于自己恰好也身处第三方行业,晨读中提及的三点工作方法,倒是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予以更详细的说明。

身在一家有野心的公司,为了成为行业领先者,经常会对标业内已负盛名的大公司,参考先进的经验,寻找每一处可改进的地方。而麦肯锡、罗兰贝格、贝恩、尼尔森等巨头,就经常在学习名单里。

对标久了,就会发现“三十秒法则”这样的沟通策略、“边际效应”这样的工作模式、“考伦波策略”这样的客户应对战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既有套路可循,也有陷阱要避免。

|01 三十秒法则

这一沟通策略也叫做“电梯演说”。

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再复杂的事实、再高深的道理,都足以在电梯或上或下行驶的的三十秒内,解释清楚。

这确实是一种要求较高的沟通术,它需要结构化的逻辑支撑,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辅佐,才能够确保使用者完美无痕地在工作或生活中运用。

这种结构化的逻辑,基本要求是简洁、清晰、重点突出,为做到这三点,通常会有一条“潜规则”。 这里借用良大师的图片,加以说明。

“电梯演说”的套路

从上到下,依次为共识问题、核心观点、证明观点、量化支持、解决办法,也就是说:

1)共识问题:电梯演说的开始,需要一个有效的过渡,这个过渡必须是一条在普遍意义上能被接受的真命题,换言之,必须是一条在常识上不被挑战的观点;这作为整套说辞的根本和源头,马虎不得。

2)核心观点:相当于你的演说的中心论点,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既能通过演绎推理,从“共识问题”推导得出,又需要作为余下步骤的结论 。

3)证明观点:即论据,一句话阐述核心观点是如何得出的。

4)量化支持:想象你在简历中经常运用的技巧——是不是每一条工作经历的下方,都会运用数据来说明你过往的工作成就?

这里的原理是类似的,无数据则无真相,毕竟我们要说服的是重要的客户。

5)解决方法:这一点就是你认为解决“核心观点”需要使用的方法。

如何?是否看得有些云里雾里?那不如举个例子来具体感受一下。

比如,我要向一名潜在用户推荐“剽悍晨读”,则或许我可以这么说:

我们知道,正确的思想可以指导正确的行动;

(共识问题)

成功的企业家思维,对我们普通人往往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核心观点)

据说经常通过阅读、对话等方式,与成功企业家亲密接触的人,自己成功的可能性也更高;

(证明观点)

研究表明,经常阅读学习成长类书籍的人,思维提升的几率,比泛泛而读的人要高40%;

(量化支持,数据仅供举例使用)

怎么样?对学习成长类读物感兴趣?那快来关注《剽悍晨读》噻!

(解决方法)

|02 边际效应

最早接触“边际递减规律”是在微观经济学的课堂上,书中以“吃货的幸福感”解读了“边际效用递减原则”:

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请一位饥肠辘辘的吃货吃面包,一开始,他每吃一个,幸福感(面包的效用)都会明显地增加;但随着饱腹感的增强,吃到一定数量后,每再吃一个,幸福感增加的幅度都会降低。

这样形象的比喻,让我一直深刻地记忆着“边际效用递减原则”。

那么,这一边际递减规律运用到工作中,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其实,“边际原则”本身分为两类:

边际递增 边际递减

前者是“拖延症患者”的工作模式,越是邻近截止日期,生产效率越高;后者则是一般工作者面临的生产情况。

对于拖延者患者而言,请他们使用整体前移工作截止时间的方法,有可能反而适得其反。

因为内心深处,他们知晓,真正的截止时间还没到,“需要冲刺”的阶段还没到,所以前移deadline后,检查他们的工作会发现,完成度相当低。

当然,一般情况下,身为乙方,要时刻为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战,怎么可以允许对客户使用“拖延症”这样的“技能”呢?哈哈。

更多的时候,职场人需要有全局观,不管是计划方案,还是总结汇报,先在整体上“大差不差”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然后在有时间的条件下,打磨细节。

——这种时候,边际点原则才适用。

所谓“大差不差”,这里引用《我的前半生》中贺涵的说法:

贺涵,《我的前半生》
所有咨询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人的问题。

所以,所有向客户提交的方案,首要原则是满足他们提出的需求,与他们的动机一致,其次再是考虑客观事实上的呈现应该如何。

也就是说,如果一项工作,你认为你原本花8个小时可以做到完美,但是客户只留给你4个小时,那么当你做出55-60分的成绩时,对于这个客户而言,相当于已经达到了“他的100分”。

对于上述做法,如果要用“匠人精神”的观点来考量,肯定不是最优的,但这是顾问行业、甚至一般职场上的客观规律,难以避免。

我们完全可以追求精益求精,但是要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就我个人来说,这样颇觉无奈,但在我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只能选择适应环境趋势。

所以对于“非拖延症患者”,提交任何一份工作成果,都需要学会,给自己留余地

比如在截止提交的三天前完成报告,在汇报演讲的两小时前停止修改PPT。

这不仅是方便后面做一些细节上的精进,更重要的是,如果有突发情况,有什么需要大改动的地方,还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提纲挈领地修改一番。

然后,在确保整体无误的情况下,迫使自己进入放松的状态。比如,在报告陈述前的一天,淡定地构思一下如何陈述;在PPT汇报开始前的一个小时,闭目养神,心理预演一下不多久后登台表演的情况。

|03 考伦波策略

莫说我们经常会对客户使用这一招,以期在客户松懈的时候,获取“垂涎已久”的信息;就连客户都常常使用这一手,以期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套出我们的最低报价。所谓“商场如战场”,有时候确实是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

这一策略的要点在于,给谈话对象创造已经“脱离正式沟通”的错觉,使他们松懈,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最关键的一点是,“非正式”,即让对方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觉得不是在正式的工作场合,谈着正经的工作话题,从而破除警戒的心态,转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我们对话。

要不然,为什么很多人做业务,常常会选择饭桌、KTV和按摩休息室?

不外乎,是希望带给客户舒适放松的体验,从身到心更乐意迎合我们,更容易接受我们对话题的引导。

所以,“使客户松懈”这一招,不但可以发生在正式沟通之后,还可以发生在之前,只要它满足“非正式”这一条件。

打个比方,当我千里迢迢跑去面见客户的时候,在客户接我到办公室或者酒店的路上,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询问:

工作多久啦?手下有多少人啊?本次项目团队多少人啊?

由此判断我方这次对客户的重视程度。

这种时候,若没有准备充分,不假思索地乱答,很容易引起客户失望。

所以久经职场的老人常常会如此告诫小白:虽然你也不能把客户都想得太“坏”,但是需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建设——当你与客户接触的一刹起,你就已经在工作了,特别是在客户的资历老于你的情况下。

虽说不要求轻易便能攻克下客户,但也决不能轻易反被客户攻克。

等到我们一轮沟通完毕,在与客户去吃饭的路上,往往我方就会主动出击,比如聊聊客户领导的兴趣爱好、办公大楼的气派、食堂午餐的丰盛、天气的炎热,等等。

听起来似乎就是在谈天说地,但突然地,我们会问道:

那不知道这次你们已经见过多少家供应商啦?或者,这次的招标有多少家报名啦?

说顺嘴的客户这时往往一不小心,就透露了原本在办公室中,旁敲侧击都问不出的答案。

|04 总结回顾

综上,做一个回顾,本篇解说了“三十秒法则”、“边际点原则”、“考伦波策略”3个工作技巧,并且依次解读了它们的潜在套路、适用情境、延伸用法。

你是否感到了满满的干货诚意?那就好,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