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动唤醒感动
用感动唤醒感动
今天早上赶7:30的高铁,出差九江。很不凑巧,买到了B座。坐在我里面的是一位打扮时髦的女士,衣着很讲究,价格不菲,不免多看了两眼;坐在外面的是一位穿着学生服的青年女学生,脚上穿着小白鞋,手上夹着六级英语学习资料,一上车就把桌板打下学习。
火车启动5分钟后,左边的女士在追剧:《良辰好景知几何》,分贝至少在70以上,严重影响我看报的心情。这时青年女学生的手机发出了轻微的振动声,她马上抓起手机向车厢过道快步走去,应该是很重要的电话。她跑过去的时候,我看见她清新脱俗的身上有股醉人的光芒。
火车过了永修站,乘客越来越多,车厢里基本上是座无虚席。坐在里面的女士还在津津有味的追剧,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对前后左右异样的眼光和轻声的指责视若无睹,依旧我行我素,不免让人很是反感,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青年女学生接完电话,返回座位,继续努力学习。这时有个列车安全员来到我们身边,针对女士的外放声音过大,给予了严肃批评:我们这辆车是无噪列车,国家有规定,请关闭或调小声音,你这样会严重影响其他旅客的休息或学习。我已经观察你很久了,请注意一下形象。这姑娘(指坐我外面的青年女学生)的电话都是调到静音,接电话都是到过道里接。女士听完,我看到她的脸一阵红一阵紫。
不要认为你的丑别人看不到,也不要觉得你的美别人没感觉。很多年前,听过一个故事,未加证实,说得是:在日本有个老奶奶从来不把衣服晒在阳台上,原因是会影响城市的整体美。有个中国人很是觉得诧异,在中国把衣服晒在自家阳台那是天经地义的事,谁吃饱了撑的,还去看你的阳台。后来这个老奶奶漫不经心的说,不要觉得没有人看你家的阳台,你看楼下的那个小学生正瞅这里看呢。把孩子带坏了,是我们的罪过。
今天六一节,把事情办完之后,早早返程,就去接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过六一。女儿回家后,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放学后,孩子和另外4个小朋友留下来值日。班上另外一个女同学,在卫生间拉粑粑忘记带卫生纸,一直呼喊她的同学去救急,5分钟、10分钟、15分钟就是没有一个小朋友去解燃眉之急。后来还是值班的老师发现了,此时的小朋友的脚已经发麻了。我听完之后,很是惊恐,同学间这点举手之劳的事都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以后长大了还怎么可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知道小小年纪,简单的说教她不一定能听明白。但是德育教育一定要过关,否则长大了能力更强,害人更甚。为此我做了两件事,一是分享了我在高铁上的所见所闻;二是刚好六一,央视新闻网整理出来了故事集“看见温暖的中国”,破天荒,我让她用手机看了几个小视频,有 “曹俊毅、陆鸣洲,你们做的这件事瞒不住了!”、“大学颁奖礼上,他含泪将奖杯献给母亲”、“少年,你干啥去了?”、“全网点赞!小伙跳河救回落水母女,后续来了”。曹俊毅、陆鸣洲、苏正民、李俊……,还有很多很多无名英雄,这才是少年该追的明星,这才是少年该有的底色。
我们的老祖宗墨子早在千年以前就有了关于德才的论述:“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蒙牛掌门牛根生曾经也说过:“有德有才是正品,破格录用;有德无才是次品,培养使用;无德有才是危险品,限制录用;无德无才是废品,坚决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