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娱乐好文集锦综艺咖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圆桌派》:“文青”有病,你有药吗?

2017-05-07  本文已影响382人  安语心

《圆桌派》有一期聊文青的话题,对于我这个一直对“文青”有着某种特殊情愫的人来说,看完真深有感触。

虽然很久以来,我对‘文青’这个概念并不清晰。只觉得真正的“文青”必定是要读过很多书,也了解中国和国外的文化名人,和深入关注文化界的那些事,才称得上文青。

而我的记忆中,除了教科书读得最多,还读过几本外国名著。直到上过大学后,除专业技能书,考证的书,读过能称得上文学书的真是屈指可数。

所以,我不敢轻易地给自己贴上‘文青’的标签。但庆幸的是,我还是给当时年轻的自己,重新找到了定位。

用蒋方舟的话来说,文青有着‘伪文青’和“真文青”的区别。

我虽不是那些穿着麻质衣服,挎着个麻布袋装几本书的‘伪文青’,而我的确是个崇拜文青的“伪文青”。

《圆桌派》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英国伦敦每年人均读书64本左右,而中国每年人均读书6本,而且这个数据还可能包括专业技能书籍。

虽然这个数字可能没那么确切,但足以说明在我们国家,读书并没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当英国伦敦出现了在地铁丢书活动,主角是Emma Watson,《哈利·波特》中扮演的女神学霸赫敏,生活中也是不折不扣的学霸,结果整个伦敦读疯了。

而当中国仿效起这个丢书活动,由明星黄晓明、张静初、徐静蕾等人的地跌丢书活动,却被当成了明星分享秀。最后的书据说是在垃圾箱里找到的。

这就说到国情不同,中国的地铁上下班高峰,首先是抢个座位,哪还有书放的地方?

再还有说到中国的明星,有几个像现实中的艾玛·沃特森,她在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拿到8个A+和2个A。2009年同时被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牛津大学和布朗大学录取。

毕业后她被联合国任命为妇女权能署友好大使,自己有参与联合国的女性权益运动,呼吁性别平等。

读书和分享对艾玛·沃特森来说,绝对不是秀,是日常。

所以直到现在,我才慢慢地明白‘伪文青’并不可耻,为什么呢?因为“伪文青”也是可以慢慢变成‘真文青’的。

蒋方舟分享了关于自己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出身小镇干农活的“文艺”男青年,很喜欢蒋方舟。后来追随到了蒋方舟的学校门口摆摊,后来发现这里并见不到蒋方舟,于是,就到蒋方舟经常光顾的书店打工,后来就经常能见到她。还假扮记者采访了封新城辗转要到了蒋方舟的联系方式,虽然后来的路有点偏,给蒋方舟写血书把她给吓倒了。

但这个故事抛开这个文艺青年的偏执,但他通过追随文青偶像,最后也成了某出版社的编辑这点上还是十分励志的。

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对‘文青’有着特有的情愫,但又会对一些文青的负面影响所留下的心结,是个很好的解开。

说到文青,我们除了读书,几乎都会想到‘旅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是“穷游到西藏”。

因为说到这里,我又忍不住想说说那些年,不少文青都得过的“病”,并且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寻找着解药。

因为网络上那些女文青穷游西藏的美文,着实勾引了我好一阵子。但隐隐觉得是一直向往“生活在别处”的病。直到后来,朋友圈流行以后,身边的人会告诉你,那些美好背后的故事才让人胆战心惊。

后来又出现了微信公众号上的‘那些老司机摸胸’的故事,后来还是女文青还是用500元解决了问题,司机才成为了真正的向导。

网络时代,甭管是真是假,虽然有些故事有杜撰 的可能,但总不会空穴来风。听了以后,我想总会给那些还在上大学,涉世未深的文艺女青年一些警醒吧!

几位文化人士最后得出的结论:不管怎地,文青总是对社会没有坏处,相比那些创业青年或者发财梦想,文青倡导多读书,总是利大于弊的。

于我自身而言,我也切实感受到了,当文青的好处,就是让你的人生,活得充实,起码不会穷到没有自己的‘精神食粮’的地步。

点进来的都是文青,不点个赞再走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