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第三章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我们得到的信息,很多都是经人加工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知识不再系统化,而是越来越碎片化,如果你经常看别人加工过的观点,那你自己也会慢慢迷失其中.
如何区分信息,成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我们可以问自己,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的是否一定是事实的真相?从我自己的角度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从其他人的角度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学会从多方位思考来判别事情的真伪;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哪怕你的观点和其他的都不一样!
这个社会发展的非常迅猛,我们从学校获取到的可能已经越来越不实用了.
以前,我们学P图,用的是PhotoShop 7.0 版本,老师还会非常仔细的介绍每一个按钮的功能, 但是如今,已经到 CS6了. 而且我们进行图片的修理也早已不再用 PhotoShop,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软件, 什么美图秀秀啊.可牛映像啊,光影魔术手啊,等等,比比皆是.但是他们的操作方法,操作界面和 PhotoShop完全不一样.
学网页设计的更不用说了, 学校里面教的是把一张网页页面的图片做好,再把他切开,每张做成一个页面,再组合起来.而现在的前端工程师,都是直接通过CSS语音,直接将页面通过代码写出来的.
老一辈的观点,说我孙子,孙女是大学生的.并以此为傲. 但是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一个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网校中学习到的内容都可能比大学生来的实用.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下,我们一定要调整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个人的知识体系与我们的个人目标与关注点有关,你的目标决定你的关注点,根据关注点,我们会有取舍。这其实也是我们这一次学习会改革的一个方向,公司建议我们各个部门按照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选书。
在知识体系搭建好之后,我们就可以吸铁石一样,把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吸进来,随着我们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我们的框架就会变得越来越有内容,越来越丰满,而我们对于知识的应用也会越来越成熟。
阅读是我们吸收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而阅读分为浅阅读和深阅读。我们平时通过各种新闻类的APP,比如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啊,简书啊等等,还有微信公众号发出去的文章,我们经常在朋友圈看到的那些. 这些文章内容不会太长, 我们看了一篇内容也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当然,因为中间有些是鸡汤文,也有些是信息资讯类的,还有些小百科.我们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和力气去了解记录这些内容.相对来说,上面的文章内容都比较琐碎
还有一种阅读途径是通过书籍.一本书,就是一个结构体系,我们可以从书籍的目录里面就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整个体系.
我们虽然可以通过浅阅读获取到很多的信息,但同时,我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也会让我们的时间碎片化,我们可能本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结果没想到的是我们的时间却被不断的碎片化.
可以拿微信举,我们利用微信所做的事情有这三部分,"刷". "阅读","互动" 当我们把时间停留在微信上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时间流逝的非常快,你在朋友圈这么一滑动,可能不知不觉,半个小时过去了.
但是我们明知道使用微信会消耗我们大量的时间,但是我们仍然离不开的原因,无非是不想失去自己的社交属性, 二是你关注的人会给你带来有价值的内容.
既然我们没办法摆脱他(当然,我这里的他不单单指微信,还有其他各种浅阅读的手机APP程序),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能够合理的利用我们的时间和工具,来管理我们的知识.
任何的知识管理,时间管理都靠我们自身的意志力去完成的, 在打开微信的时候, 你首先得明确你接下来在微信上面花的时间是"固定","投资".还是"浪费".
我在前面一个章节的读后感也有提到微信公众号"我的印象笔记". 在使用印象笔记后, 我们可以通过在微信上关注"我的印象笔记" 当我们从微信,看到有价值的内容,直接右上角"保存到我的印象笔记"即可.
如果是新闻类的APP,当你看到有价值的内容的时候,别看完,粗看觉得有价值后, 直接保存到印象笔记,然后关掉这些APP.
做完上面这些步骤之后, 通过你的时间安排,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对这些信息进行吸收加工,从而转变成自己的知识.
但是,中间会进入到一个误区.我们的笔记里面会盲目的搜集很多的信息. "存储并不等于拥有" 我们需要进行有目的性的筛选.
那如何进行筛选呢. 这就要回到我们本片文章的开头讲到的,我们要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作为多角色存在的, 我们在每一个角色下的知识体系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通过印象笔记,家里我们各个笔记本的体系, 进行分类整合.
书中介绍了一个通过个人目标建立个人关注点,从而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的案例.来分享下.
目标
建立一个博客
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
参加韩国自助游
组织企业读书会
通过这个目标,衍生出关注点
博客的搭建方法,网站空间域名的相关知识
微信公众帐号的建立方法,认证方法,运营方法
韩国旅游的攻略,旅游信息,航班信息,韩国当地的风土人情
读书会的组织方法,选书,参与方式.
通过作者的案例介绍,我们就能很清楚的分辨出两个概念,目标和关注点的关系,我们通过这样的关系衍生,进而去搭建我们自己的体系,就会很简单了.当发现一些和这些方面有关的文章,我们就可以"吸"到我们的印象笔记中来. 进行存储,然后进行深阅读,进而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总结一下这个章节,我们每天受到太多的信息量进行冲击,我们应该通过"断""舍""离"的方法,对我们的接受到的讯息进行初步的筛查. 通过目标,关注点,知识体系这样的流程去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并且去夯实他, 知识的积累就好比聚沙成塔. 我们的读后感,是两个星期交一次,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很多人觉得我不是专业的文科生,我文笔不好,对我来说是个煎熬. 在简书APP上有一个作者,叫做彭小六.他是一个IT信息主管,同时,也是一个培训师,也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产品经理.他能坚持每天写上1000个字的文章.单单在这个APP上,已经发布的文章就有34万字了.而他对于为什么会这么高的文章产量的回答是:我不是一个文科生,我写作的灵感全部来源所见所闻所想.
所以,我也坚持,两周能写出8篇左右的文章, 一个方面, 是为了跟进我的书籍阅读进度,另外一个方法,也是锻炼自己在文字及语言方面的组织能力,通过阅读→吸收, 写读后感→产出, 来建立自己的一个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