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训练精英群千钻公会浅秋文学

广东人上茶楼,要的就是自在

2019-06-07  本文已影响76人  木子罗
广东人上茶楼,要的就是自在

台湾人发明的中国茶道传入到内地后,于是到处便可看到茶馆中有少女表演。大才子蔡澜有对此颇有微词:“固定的手势还不算,口中念念有词,说来说去都是一泡什么、二泡什么、三泡什么的陈腔滥语。好好一个女子,变成俗不可耐的丫头。”

蔡生认为如此这般,摆弄许多,实属多余,其实只是把茶的味道完全泡出来的基本功罢了。

袁枚见士大夫生长杭州,一入宦场便吃熬茶,其苦如药,其如血。认为这样饮茶,只不过是肠肥脑满的人吃槟榔的方法,大呼:“俗矣!”

不禁让人想起汪曾祺认为以“浓、热、满”三字便尽得茶理。若以此三字推理,袁才子的“俗气”评价便立刻与之相对应。让人不禁莞尔。

广东人上茶楼,要的就是自在

我不懂茶,私以为茶是应该轻轻松松之下请客或自用的。你习惯了怎么泡,就怎么泡;怎么喝,就怎么喝,舒服就是。广东人的“叹茶”,就是上酒楼饮茶、吃点心、谈天说地,而广东的茶楼就将这种自在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地方。

广州当然更有不错的茶楼。“国粹”级茶艺馆和酒楼,广州百年老字号茶楼,这些曾被称为“二厘馆”的茶寮、茶座、茶室则更早遍布于羊城的大街小巷,就是随处可见。

比如这一间,便静静地坐落在城市一隅,门前有参天的大树,门前便见都市繁华,有闹中求静,现代中溯回古典的感觉。

茶楼保留了一直常用的明清风格,飞檐斗拱,红柱青瓦,古色古香,红色的漆面门,门边的木雕为东阳木雕,加上镂空的木质窗,都给人以放松的感觉,基调简约古雅,给人以视觉上的清凉。

广东人上茶楼,要的就是自在

及至登堂入室,迎门的茶台上,清一色茶盒,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铁观音、碧螺春及至普洱、茉莉龙珠、柑普等等一一阵列其中,应有尽有。

扶着两边是已被人磨得滑亮的木制扶手,缓步而上,转过楼梯后,便豁然开朗。映入目中,便是山石竹林,流水曲桥的山水盆景。多盆一人多高的观赏植物,青藤缠绕,绿叶婆娑,清翠欲滴倚于窗下。刘禹锡诗“木兰坠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正符合这种青碧的情境。

甚至连穿过窗门的射入的阳光也是柔和的。目光所及,仿古型的明清家具厚重檀红,一桌一凳一几均古朴雅致。一种穿越时空的年代感及浓浓的文化感扑面而来。

大厅一侧专设的品茶区,用落地屏风做出几堵隔墙,分别对应着几张茶桌,变成几间因方位错落但却隔而不断的“包厢”,同一空间出现“这里”与“那里”的不同感官享受。

旧时在这种茶楼,还会对茶的要求十分讲究,红泥小火炉,炉下燃烧的炭火用乌榄核,泡茶的水用山泉水,茶叶由客人自选,还有专人侍候。进了这种茶楼,心头一片宁静,连时光都仿佛倒流。

广东人上茶楼,要的就是自在

在这种境地里独坐静思,或以茶会友,或谈情说爱,或晤谈商机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一人一壶香茗,外带书一本,慢啜细饮,正好消得一夕闲暇。

但在广东,更多的是,在可容纳数百人的大厅里,数十张大桌井然有序,大桌之间又夹杂小桌,处处人声沸腾,喧闹不已。或者,才是正宗的广东人红尘俗世中的茶话人生。

虽然少了风雅,却免除了诸多繁文缛节。煲茶变电动化,泡茶的水也降格为自来水,茶叶的品种和品质也一般,但边品着茶,边来一盅两件,就着一壶热茶加几笼点心,啜苦咽甘,已不用理会那“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的束缚了。

扯扯家长里短,闲话家常;说说时事杂评,讲讲股票行情。各有各的观点,各人于争论中领会其中的玄妙,这样,才寻得饮茶之乐,方为“叹”茶。

“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在这样的天地里,方得自在。

广东人上茶楼,要的就是自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