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呐,不就是折腾嘛!
今天去吃喜宴。
已经入座了了,座位靠近门口,一个不小心就与刚刚进入包间门的那个女孩目光短暂对视了一下。女孩本来就小的巴掌脸上架着一副粗边大黑框眼镜、脸显得更俊秀了;皮肤好,一看就是精心养护而不是依靠化妆品掩盖出来的。二十多岁的样子,说二十三四有人信,二十七八也有可能。宴席的主人家是东北人,于是那女孩就跟他们说普通话。在小城里面,听到普通话总让人别扭。我望着她,莫名觉得有点熟悉。
后来席间的长辈们开始唤她“珊珊”,我才知道这熟悉感从何而来。
听家人说,我们小时候是在一个家属院的,只不过她家搬走的要早一些。她爸和我爸关系也很好。但是我总觉得小时候从来没有认识过她,直到她“出名”了。
09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觉得未来遥不可及,敢于随便做梦夸海口的年纪。有一天晚上,爸爸把电视调到省台,说:“xx(她爸的名字)家的妮儿参加主持人比赛哩。”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她,电视里面的她穿着一件鲜红的简单款长礼服,姣好的面容、甜美的声音、聪明伶俐的回答和优秀的表现让她在比赛中的人气很高。最后比赛成绩也很好,于是顺理成章和几个优胜者一起留在了省台。
后来,她先是在当时红极一时的民生新闻节目里面有了小小的一席之地,在地方新闻里面做外景记者,直到半年后有了一档真正做主持的周末播出的相亲节目——在很多比她比赛名次都靠前的选手只有苦哈哈地做外景主持跑新闻的份儿时候,能有一档当家做主持的节目的确已经很不容易。由于也是高中校友,每次上音乐课的时候,音乐老师都会分外自豪地多次提她,说这是他亲手培养出来的学生,这话虽然不假,但是目的可能是“忽悠”一部分学生去学艺术。学校举办“校园歌手大赛”,还邀请了她当评委。当时的她瘦,瘦得跟纸片人一样,吹一口气就能倒似的,淡淡轮廓着电视人为了上镜好看的辛苦。比赛结束之后,她被热情地同学们围住,仿佛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主持,而是央视董卿那样值得让人崇拜。有的同学没有带笔记本,甚至不惜让她把名字签在校服上。老师非常担心,一直在高声喊着同学们小心一点,不要把本子举那么高,不要划到她的脸,她还要去上节目。
校园里面的学生为有这样一个有能力的学姐骄傲,县里的人也因为有这样一个高颜值的美女在省台工作自豪,贴吧里面不少关于她的讨论,电视直播时候滚动的短信留言条上,也不停地有观众表达对她的喜欢。
但是有一天,没有任何预兆一般,她在电视荧屏上消失了。
后来就收到她的喜帖。喜帖是高档的私人定制款,精致的红色卡纸上面,用心地印着新人的结婚照片。也从家人口中零星地听到一些她的故事。新郎是县城首富的儿子,虽然没有偶像剧里面那么夸张地有钱,但是买买平常市面上能见到的东西,偶尔出国玩一趟的钱还是轻松的。据说两个人已经好了很长时间了,新郎从高中时候就追她。后来她在省会工作的那段时间,新郎也是一直陪她的。她嫁了,就像是嫁给了俗世宣扬的衣食无忧的生活,从省台辞职回家,接受男方帮他安排的一份安稳的县城机关单位闲职。
我当时不解她的取舍,更恰切一点说,应该是不认同。
可是家人谈到这件事的时候,似乎都认为她幸运且明智。爸爸说,回来了也好,毕竟在那里竞争压力那么大。就是跟她一起比赛进去的XXX,这工作一年了,从来没敢休过周末,刮风下雨地出去跑新闻。就前段时间她爷爷去世了,才请了三天假回了趟家。妈妈说,嗯,还是在咱这里稳定。
今天见到的她,穿着一件雪白中间或有黑色的高档皮草,还是很瘦,但已经不是当年那种似乎有些病态的瘦。大儿子已经两岁多了,肚子里面刚刚怀上二胎。席间大家夸她大儿子好看。有人说,怎么不像珊珊,还是更像他爸爸。她也开始顾虑着孩子以后上幼儿园的问题,是选择私立的还是公立的,哪家幼儿园经常换老师不稳定,哪家幼儿园从小就培养孩子讲普通话……但是她说方言都咬字清晰、平翘舌分明,明明听起来很舒服,但更是让我觉得怪怪的。
她选择了回到家乡,就是选择了回归平淡的生活。找一个稳定的职业,嫁一个相爱的人,生娃养娃,生二娃养二娃……一眼望到底的日子。但是物质生活总不缺,她老公能够给她的优厚条件,也许是她自己奋斗十余年甚至半生才能得到的。但是在她的微博上,最近一条微博的最近一条评论是有人问“这么久没在电视上看见你,原来是生宝宝了呀?什么时候回电视台,很想你哦”,她没有回复,但是内心是否会有波澜?
而如果当初选择留在那里,就会和一众漂亮又拼命的女主播竞争。真正红的那一天,也许是明天,也许是十年二十年。在异乡,要租房,要为了工作的压力而推迟自己的个人计划。不少女主播一旦去生娃,自己的位置被别人顶替,如果顶替者做得不好,可能节目就黄了;如果做得比她好,可能她就黄了。于是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别说儿女双全做辣妈是妄想,最日常的生活可能就是顶着烈日去跟摄像师傅去田间地头采访,深更半夜又冒着凛冽寒风报道突发事件。但是起码有希望啊,那看不见摸不着不知道在何方的做知名媒体人的希望啊。
哪一种才幸福。
你会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就像很多人都在争辩是应该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投入波诡云谲的关于未来的奋斗,还是知足常乐见好就收?
好妹妹乐队的秦昊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宁可在大城市哭,不在小城市笑,尽管明知道以后可能会后悔没有陪在家人身边”,但是如果留在家乡则会更后悔吧;空间里艺考时候认识的最终进入北电的小伙伴发说说提到就业说“不是我选择大城市,而是我只能在大城市”;还有很多很多在大城市混出名堂的人,都在称颂大城市的机遇和相对公平,这里仿佛就是世界的中央,人生辉煌制高点的攀登台,理想主义者的圣坛,梦想的聚集地,所有想要拥有有意义人生的人都应该在这里。
但是新近加入的一个考研群,有人问一个学姐以后会不会北漂,学姐说,父母年龄都大了,漂不起了;家乡的房价物价都低,空气质量还稍微好一点(现在不了),自己想要的只是稳定的生活,和睦的家庭;在小城市的人精通人情世故,也善于利用人情世故,他们夸张大城市的人情冷漠、以突出自己喜欢这个网状的温暖小社会,和父母家亲戚家都很近,逛街可能会遇到好几个能够打招呼的熟人,一辈子没有大风险,也没有大损失。
人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也不断有不同人做着不同选择。奇异的守恒一般,哪一种人都不会有太多的增减。
就仿佛是宿命一样了,是骨子里面的性格决定了你做哪一种选择,做哪一种享受,吃哪一种苦。
没有高低贵贱,没有褒贬,只是选择而已。都值得尊重。
虽然可以采用包容的心态,但是也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特别是对待自己人生的态度。
老师在课上说过,也许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带着一种最原始的目标的。有的人是谋爱的,于是ta重视爱情,宁舍江山不舍爱情;也许有的人是谋自我价值的,于是ta最重视的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许有的人在乎的只是一种体验,不是特别注重爱情,也不太注重名利,就只在乎这一生的体验。
我想我大概是二三混合,更偏向第二种人。我大概从小就有贪慕名利的倾向吧,还有骨子里面躁动不安的成分,外加现在又变得越来越颜控了,所以想想大城市,简直能够高兴到飞起。那里有着无数带着光斑的机遇,有着四处仰望到脖子酸痛的楼房,有着更加注重衣着品味的俊男美女,有着更出乎意料的故事,有着值得期待的未来。
或者一生应该这样度过,至少应该越过越好。年青的时候,也许有过穷困潦倒住地下室凑房租,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收入也能够与日俱增,于是租住的单人公寓,自己买的小户型,能够装更多阅历和梦想的大房子……以前的时候我总觉得不需要花钱去买一个房子,如果有钱不如四处旅行租房,潇洒自在。后来改变想法倒也不是因为房子的经济价值,而是觉得如果没有自己的一个小房子,自己四处去玩的带回来的有纪念意义的小玩意儿放哪里呢?总需要有一个相对安稳的地方,去存放漂泊的记忆。
也能够想到需要付出的一些代价。这次回家我妈聊起来我有个小学同学二胎都生了,而我还在准备考研。读完研就二十五六了,到底想找个啥样的,得30岁之前能结婚吧?我说现在的确还不到担心这个的时候,不过做好我三十以后也不结婚的准备。经常在宿舍里面跟舍友说我不婚主义,其实并非是拒绝,而是不去抱高的期望,也就不会失望。没有觉得婚姻是必须完成的事情,因为何时遇到一个让你心悦又心安的人是急不来的,也许二十多岁,也许四十多岁,顺其自然的事情,为什么要编排到年龄里面。恣意一点,也许就更精彩一点。也可能在我最想得到的东西里面,这些不是那么重要吧。得到了不会太欢喜,得不到也不至于就失去了欢喜。
所以人生呐,不就是依照着自己想要的样子拼命折腾嘛!
短短几十年的光阴,不遗憾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