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一个未知而又充满诱惑的梦
对于陌生的城市,我总是感到有些矛盾的,一方面是心存向往,一方面却又心存畏惧。未知的城市有未知的人、未知的景,因而也就有未知的梦,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但也正是这种未知让我感到畏惧。城市于我,永远是一个未知而又充满诱惑的梦。
年青的时候总想出去走走,并希望尽可能的走得远些。是因为好奇,好奇就有动力;是因为年青,年青就有资本、有激情、有勇气;是因为不满足于现实状况,于是就想要超越;是因为心中怀有理想,有理想就有了征服一切的理由。而城市便是实现理想和抱负最佳的选择地,它接纳着一切也淘汰着一切,它为能者、幸运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把庸者、不幸者淘汰出去并维持着它的高效运转。于是,城市成了人世间最具色彩,最富活力的地方。
现代人的精神价值追求大多也是源于城市而又终于城市的,这和古人是有些不一样的。古人的精神价值追求要么在朝(居庙堂之高),要么在野(处江湖之远)。 他们可进可退,进则如龙行天下做一猛士,退则求隐逸山水做一隐士。当然他们这些人最初都是想着要积极入世的,走终南捷径的也不过是摆架子装清高而已,和诸葛先生隐居南阳、姜太公直钩钓鱼是同样的心态。古人一旦不能全身而进便全身而退,或远走江湖或隐逸山水寻找一方属于心灵的乐土,他们认为既然不能通达以兼济天下,那就选择隐退以独善其身吧。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古代知识分子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既然不能去救天下苍生于水火那便先把自我解救出来不至于成为社会的累赘,这是古人所恪守的精神价值追求。进与退同是天平的两端,是没有纯粹的对和纯粹的错之分,那只不过是一个心灵的选择而已,不过是坚守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一份崇高而已。所以我们看到那些全身而进的幸运者成功了,而那些无法全身而进选择隐逸的不幸者也成名了。反而是那些既不能全身而进又不肯全身而退的人最终都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功不成名不就。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智慧。智慧、境界达不到一定高度的人,能拿得起却放不下,于是最终注定还是要一无所得、一事无成。 项羽的破釜沉舟、渊明的采菊东篱就是敢进敢退的典型,文种、韩信、李斯便是拿得起放不下而失败的典型。
现代人没有古人那么幸运了,我们总是活得很沉重,我们根本无法做到古人那样的潇洒与洒脱。现代人似乎只能进不能退,我们已经失去了敢进敢退的勇气和可供全身而退隐逸山水的土壤了,至少是不如前人那般豪迈与洒脱了。工业文明造就了这个世界除了城市就是乡村的现实。越来越多的人正慢慢的沦为了物质的奴隶,明明知道会是那样的结果,可还是要义无反顾的前行,因为没有了退路,所以只能往前走。进一步的浮华城市,退一步是广大农村,农村在现代人眼中是落后的、没有发展前途的,似乎只有城市永远是他们的精神归宿,永远充满着无限的可能。现在的年轻人是一个主动、积极向城市进军的群体,他们都有一个城市人的梦。但是在城市呆得久了,再让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人离开城市、或让农村来的再回到农村都是现代的年轻人很不情愿的一件事,于是他们只好选择向不同的城市进军以期实现最初的梦想——在城市有自己的房子、过更好的生活。他们就算是漂泊于城市之间做一个流浪者、边缘人也心甘情愿。再者,一个人在外面停留的久了再回去的时候也早已不再适应那种生活了,人啊,一不小心就随遇而安了。就算是当今所谓的隐士也是选择隐居在城市的,美其名曰“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不知道这种归隐是现代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了,还是无路可退、无处可隐所造成的必然。于是,城市责无旁贷的成了现代人精神价值追求的起点,也是终点。这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主动追求的结果。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代人的选择似乎又是多样的。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在行动上都是一个自由的个体。前途和仕途已经没有必然联系了,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只要有能力、有一技之长社会就会为他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是在物质极大丰裕,人们需要更多多样化的精神价值需求以及审美价值追求的前提之下所具备的可能。农村当然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而城市无论在物质条件、经济基础、文化需求上都具备这个条件,更重要的是城市拥有海量的人口,而这些人有条件、有需求,也有时间。于是,城市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年轻人竞相追逐的理想地。再者,城市作为社会生活最集中的体现形式,他集中了最优质的资源、最高端的科技、最优秀的文化、最便捷的生活设施、最新潮的思想意识潮流......没有人会对这些刺激视而不见。十年前,“城外人”把能够进一次城都视为自豪甚至是圣神的事,而那些城里人则将离开城市到偏远地区工作视为是很丢人的事,这些观念直到今天依然还有存留。电影《山那边》很好的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现实层面的意义,所以我们看见那些风景无论如何优美但稍微边远的乡村教师总是稀缺,而边远地区的人总想往城市跑,其原因之大概我们或从中可知道一二了。
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高度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时代,并不是人们缺乏高尚的人生境界,缺乏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热忱这一简单的官方话语所能够完全解释得过来的。这是人类本性意识的觉醒,生物界的生存法则就是适者生存弱者淘汰,人也是生物界的一环自然也就脱离不开,但是人又和其他的生物相区别,就是人的主动意识、觉醒意识比其他生物更强、但是也容易混乱和模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在加速成为现代社会的“自由人”群体,他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城市,于是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带动着整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就连郊区也在慢慢的“被城市化”,而郊区之外邻近的农村又变为新的郊区,无限扩张的城市又靠新建新城区和卫星城来满足着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于是城市越滚大大,城市越来越多,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了。一个人要是在这个城市失意了,那么下一个陌生的城市仍然有着无限的可能。换一座城市,换一个心情,换一种生活,成功仍然在望。所以对于每个有理想的人来说,城市始终是一个未知而又充满诱惑的梦。
陌生的城市有陌生的景,陌生的人,走的多了,便总有那么一两个是永远值得我们留恋的。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景,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人,城市的景固然值得我们留恋,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留恋那里的人。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因为一群人,留恋一座城;因为某些人,逃离一座城,如是而已。
有时候,独自一个人走在陌生城市的街头,走着走着忽然看到某条相似的街道,某个朦胧的背影,就会猛然想起那座城、怀念起那个人,心便也一下子空荡荡了起来,那种瀚海无边的孤独,那种穿越时空的悲伤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的。心大概既是人体最坚韧也最柔弱的部分吧,一旦心底的那根最脆弱的弦被触碰了,再坚强的人也会变得不堪一击的。即使泪水忽然在眼眶里打着转,也还是应该用力的吞回去。城市不属于失意的人,生活不相信眼泪。于是,我抬起头来望一眼湛蓝而明净的天空,给自己一个澄澈的心情,回首望一眼身后的这座城,挥挥手与之告别,然后继续往前走,去下一个陌生的城市寻梦。
这些年我走走停停,沿途所经过的城市细细算起来也有三十余座了,但是能让我念念不忘的仅仅五座而已:春城昆明、山城重庆、古都西安、帝都咸阳、西府宝鸡。对于贵州的城市我算是过而无痕、波澜不惊的,无论是遵义还是贵阳皆是如此;“蓉城”成都于我而言是一个没有感觉的城市,除了那广袤而平坦的四川盆地上一望无垠的油菜花让我感到震撼之外,其他的我实在没有什么感觉。德阳如此、绵阳如此、乐山如此、峨眉如此、成都依然。倒是西昌和攀枝花市,那是两个令我们每次北上路过都感到心惊胆颤的城市。来来往往如是者四,没有一次让我们不感到畏惧的,只是因为在哪里遇到的人都是不无例外的蛮横而已,仅仅如此就足以成为我们不情愿在哪里多停留哪怕一分钟的理由。
昆明有很多值得我留恋的地方:云南大学的银杏林,翠湖的红嘴鸥、滇池的海埂、西山的睡美人、大观楼、圆通山、金马碧鸡坊、民族村、世博园、斗南的花市 、西南联大旧址上的闻一多墓、文化巷、昆都......无一例外的占据着我的记忆。喜欢穿梭于昆明大街小巷里的感觉,那种清新、优雅、惬意是极容易让人迷醉的。四季如春的昆明永远都是阳光明媚、风轻云淡,到处都是鲜花遍地、绿草如茵、五彩缤纷的。就连空气中都飘着淡淡花香,这是怎样的一种温馨与诗意呢?当然是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知道的了。昆明是云南最好的城市,我热爱昆明也热爱云南,不仅仅只是因为那里的风景,还有那里的人。我的父母,我的亲人,我的朋友,还有我20年来的记忆全数留在了那里,我的生命诞生于那里,我的性格成形于那里,最根本的是我生命的源头在那里。我留恋昆明、留恋云南不只是留恋那里的景更留恋那里的人。那里有着我最亲的亲人,有着数量最为庞大的朋友群体,有着我最要好的朋友。然而现在都离开两年了,再回去的时候忽然有些不适,于是昆明这座城于我而言,也正在慢慢的变为一个未知而又充满诱惑的梦。如果将来要回去,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一切都得重新认识。
对于重庆的热爱,那是在亲身接触和感受过才能说出“爱”这个词的。那是一座小巧玲珑却又十分精致的城市。重庆的火锅白吃不厌、重庆的美女多如牛毛、重庆的夜色夜夜醉人,重庆永远是一个时尚、新潮而火爆的城市。无论是日照楼,还是解放碑,抑或摩天城、涂鸦街、洪崖洞吊脚楼、或古朴或时尚无一不让人留恋着,更不用提缙云山、嘉陵江这样的名山大河了。巍峨的高山,低回的河谷,承载着重庆三千年的文明史。山、水、桥、城把这座山城立体化了起来,这座城市是艺术家的杰作。重庆一直是一座深深吸引着我的城市,两年以后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到那里暂歇,不知道明天会如何,但是我知道自己该付出多少的努力才能实现,所以一直在努力着。重庆于我亦是一个未知而又充满诱惑的梦。
西安的大气古朴,雍容华贵,不愧于“长安千古帝王都”的称号;咸阳的霸气与蓬勃,潇洒与独特也不失其光辉,这里号称“中国第一帝都”,千年过去了可灵气依然还在;宝鸡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无论是炎帝故里、还是西周王朝的建立抑或秦人崛起都是在这里。炎黄子孙发源于这里,周武王从这里起兵伐纣,秦国在这里养精蓄锐为后来的兼并六国一统华夏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这些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有人说要了解100年来的中国要去上海,要了解1000年来的中国就去北京,要了解2000年来的中国须去西安。那么要了解5000 年来的中国便要去宝鸡了。无论从人文历史还是自然风光来看,这里都是无可挑剔的——华县的华山,西安市的终南山、蓝田、骊山、翠华山、曲江、大雁塔、钟楼鼓楼、渭河、太白山,秦岭,大明宫,秦皇兵马俑,大唐芙蓉园(华清池),更不用提那数不尽的帝王陵寝:汉武帝的茂陵、李世民的昭陵、武则天的乾陵等等大大小小两千余座帝王陵寝。宝鸡的天台山,炎帝陵,鸡峰山,五丈塬,大散关,西岐岐山县,雍城凤翔县......无一不是响当当的名字,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这些都足以成为我深爱这里的理由!
喜欢一座城总是从喜欢那里的景开始的,然而最终却要归结到人身上来。如果那里的人很好,那么环境再差总还是留恋的、喜欢的,如果那里的人不好,那么再美的景也忍不住想要逃离。我是很喜欢这里的,不仅仅是喜欢这里的景,也喜欢这里的人,而最根本的是我将永远心系这里的一个人。总喜欢把西安、咸阳、宝鸡看做一个统一体,因为他们正好处在关中这个大盆地里面。南是秦岭,北是黄土高原,东是潼关,西是阳平关把西宝咸三座城完完整整的包裹在里面,这里总是给人很安稳的感觉,难怪有13个朝选择这里建都。20岁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等到离开的时候就是变成24岁了。无论是学识的增长、思维的转变、还是阅历的增加、思想的成熟完全都将要在这里完成。这里算是为我举行了一个成人礼吧。无论我对这里有多么深的思恋,四年后都要离开,在我人生的地图上,这里是我人生的第二站,为了追寻理想我暂时不会在这里停留,而最终或许会再次回到这里。这三座城于我而言,亦是一个未知而又充满诱惑的梦。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听陌生的歌,可无论我走了多远去过多少座城我依旧觉得我们初初相遇的地方最美,我们相遇的那座城最温馨、最惬意;歌听的再多,可我还是觉得我们一起听过的那首、属于我们的歌最动听、最值得怀恋。
年青人要么不出去走走,要么就走的远些。不出去的话,那么故乡依然是故乡,那是最初的故乡也是最后的故乡,他的精神归宿永远在哪里,因为那是唯一的、天生的、别无选择的故乡。要么就尽可能的走得远些,多看几座城。走的多了,哪一座城市最惬意、最值得留恋、最能让心灵找到归宿的感觉,那么就可以停下来,安顿下来了。你可以说:此心安处是吾乡。生我养我的是故乡,能让我心灵栖息、找到归宿感的又何尝不是呢?这就是我一直走下去的理由,从这座城到那座城,从那座城到下一座城。为了理想,也为了寻找心灵的归属地。
城市,于我,永远都将是一个未知而又充满诱惑的梦。于你,也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