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心澄静,携爱前行——读《教育的最小行动》
大概从2016年开始读海波的文字,先在语文湿地,后追到简书。那时候,海波每个月8本书的阅读速度和日均两千字的写作量,让我惊叹不已,又敬而“远”之——对于有时一个月一本书也读不完的人来说,距离海波确实愈来愈远矣。记得语文湿地徐水年会上,同行的妹妹满脸欣喜地让我给她和海波拍合影,透过镜头,我远远地注视海波,却终没有走近。但很快,我们一起走进了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接触越多,越发现海波温婉可人的外表下有着蕴藉深邃的美,一如她的文字。也曾在简书中追读海波关于语文关于课堂的文章,但毕竟零碎,当《教育的最小行动》出版后,为海波欢喜的同时,立刻下单,在厚厚的书页中捕捉海波的教育智慧。
海波把自己二十多年的孜孜追求,称之为“教育的最小行动”。是呢,教学工作哪里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惊天撼地的大动作,只不过日常行动的叠加与重复。而这些日常重复的小小不同,就区分开了优秀与平庸。在琐碎繁忙中守住语文教学的初心,在功利内卷中守望每个生命的花开时节,教学日常的点滴行动便铸成了一帧帧美丽风景。翻开《教育的最小行动》看到的就是这些景致。初读这些“小行动”,感佩海波的用心和恒心。寒假里再次沉浸这些教育故事中,读出了海阔云涌中澄澈与宁静。
一、语文无他,唯读写而已
语文难教,很多语文教师喟叹。难在教学内容的不明晰不唯一,难在教学成绩与课堂教学的不对应不对等,难在课堂改革的浪潮风起云涌,裹挟着语文左右摇摆。教材一版版变迁,培训一波波进行,语文难教的现状却没有多大改观。教什么,怎么教,决定着老师教得如何。同样的课文,不同的语文名师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语文课堂有不同的教学目标。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教材版本,有没有一条相同的路径能抵达语文的远方?海波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语文无他,听说读写而已。
黄厚江老师说:“学生怎样学语文?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学语文。什么是语文学习活动呢?就是学生完成具体语言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语文学习活动的形式非常丰富,但最基本的还是听说读写。”具体来说,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听、按照要求说、有发现地读、形式多样地写。乍一看,好像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有这样做啊,可是并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差别,往往在细节;坚持,才能见成效。海波的课堂上听说读写“小行动”是这样的:
听故事,听歌曲。故事里有启人深思的哲理,有励志奋进的动力,有作文素材,也有写作技巧。作文课上,海波讲作家姚卫伟《扛树》的经历,讲得孩子们的眼睛雪亮亮,疲倦没有了,精气神足了,写作的方法也悟到了。阅读课中,讲课文作者的故事。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带着学生走进鲁迅生平,学《我的母亲》,绝不绕胡适那些“舍我其谁”的故事而过,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的飞行传奇一定要讲一讲。除了听故事,海波还经常让学生听歌曲,“好的歌词就是最美的文学,好的旋律就是对心灵最好的启迪”。海波说,语文老师要具备点“熏”学生的本领。你的文学底蕴,你的兴趣爱好,都可以用语文的方式“熏”出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演讲是最好的说话训练。你舍得给学生5-8分钟,学生就还你一个刮目相看的惊喜。初一可以指定演讲主题,让学生提前准备。训练一段时间后,可以进行即兴演讲,根据教学内容,随机命题,全体参与构思,抽签进行展示。这样的演讲,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力、表达力,也提升了教师精炼讲授、整合教学的能力。
教师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习惯。很难想象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会鼓励并指导学生阅读。因为喜欢阅读,才知道阅读之于个体成长的重大意义,才清楚哪个时期适合阅读哪一本哪一类书籍。在阅读这件事上,阅读习惯的培养,比读多少本书更为重要。一个有自主阅读习惯的人,内在的学习力是强大的。有学习力才有成长力。七年级下学期海波给学生的阅读书单是这样的:《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鲁迅传》《杨绛传》《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亲爱的灯光》《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人类群星闪耀时》《云雀叫了一整天》《世说新语》。十本书,精读两本,推荐八本要求涉猎,写出读后心得。每个学期,海波都会列出类似书单,语文课上腾出阅读时间,带领学生阅读,开展交流分享,为成长涂抹精神底色。阅读,是语文的“江湖”。海波说。我们语文老师都应该是“”江湖“”中人,有责任、有能力带学生潜入“江湖”中去。
“从初一第一周开始,我就强调养成用每周一记书写生活的习惯。”除了作文课上当堂完成一篇大作文外,海波还用每周一记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观察生活、思考记述的能力。周记是海波唯一的语文周末作业。每篇不少于750字,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至少写了20篇周记,加上大作文,平均每个学生写了3万多字。让学生写,让学生乐意写,教师的评价反馈就要跟上。每个周一上午埋头批阅周记,是海波的日常。她不仅乐此不疲地批阅,还会把优秀的作品敲打成电子稿,推送公众号,或者投稿给各个作文期刊。海波的学生很能写,不仅有写出江苏省作文大赛特等奖的,还有更多登上报刊杂志拿稿费的。指导学生用文字记录生活,不仅是教他们观察生活、反思自我,也是在濡染温暖和良善。当一个孩子敏锐地感知真善美,用文字反思自我、表达思想时,身心必然健康阳光,脚步必然向好前行。
海波把个人公众号命名为“听说读写玩”,以诠释自己的语文教学之道。细细想来,这样的教育“小行动”,正切合语文教学的大理念。在挤时间、刷试题的风潮下,坚守“”听说读写“”不动摇,想法设法让学生乐于“读写”,在“玩”的形态下“读写”,这不仅需要内心恒定的信念,还需要情趣、情怀和智慧。
在语文与可能之间,读写是唯一。
二、教育之道无他,唯爱而已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发展能力、完成人格,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教与学,是发展与完成的一个过程;师与生,是帮助与成全的一段相逢。只有在“时间”里,在“爱与榜样”中,成长和完成才会慢慢发生。
所谓“爱”,就是细心体察,用心点燃。作业是孩子的“梦魇”,如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就开始为作业苦恼,中学生更是埋头作业堆从早到晚。每到星期天或大小考前,作业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挤占时间似乎成了各学科教师比拼的日常。哪位老师放弃阵地,哪个学科成绩就可能受损。但,爱孩子的教师能在成绩和“玩乐”之间架起通道,在应试和素养之间找到平衡。比如海波,她总是细心体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在疲惫低效时让学生听歌曲学语文,在重复麻木时给出话题开展演讲,在平淡乏味时制造惊喜顺势写作……“爱孩子”是母鸡都具备的本能,但是智慧的“爱”,需要体察孩子所需,思考表达的方式,点燃绽放的捻子。
所谓“爱”,就是顺势而为,让孩子成为自己。让花开出花的芬芳,让草成为草的模样,就是成全,就是完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不可能长成相同的样子,即使同为花树也有不同的花期,同为小草也有不同的高度。可是,我们常常忘记这个常识,跟调皮的孩子较劲儿,催懒散的孩子勤奋,为成绩落后的孩子大动肝火。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成树,教育应该是帮助他们成为自己。这不仅是班主任的职责,而是教育人的应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成长选择是好的,因为成长无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且仅此一次,不能准备。”所以,撇开分数审视孩子,用欣赏的眼光修剪他们行为的枝杈,用慈爱的心胸包容他们曾经的过错,经过一段兵荒马乱的成长岁月,所有孩子都会变成大人。
所谓“爱”,就是静静地陪伴同行。记得在温岭年会时,海波坚持每日一文。会议日程是紧张忙碌的,海波还要上展示课。但哪怕到深夜,也要在简书上日更。她说,要用写的方式,陪学生一起挑战自我,挑战中考。《教育的最小行动》中有这样的场景:自习课上,海波在讲台上专注地阅读,学生们在座位里安静地阅读。“你的样子,就是语文的样子;你怎样,语文便怎样。”很多时候,说教和灌输是无效的教育,静静陪伴胜过喋喋不休,身体力行就是最好的引领。
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斯金纳说:“当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多年以后,学生早已不记得你所教的知识,你煞费苦心设计的课堂,他们深深印刻在心里的,可能是一个温暖的眼神,一道赞许的目光,一双抚在肩头的双手,一句亲切的话语……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
三、成长无他,静以修身
再读《教育的最小行动》,只觉得所有书页写满了“热爱”。热爱语文,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热爱成长,热爱生活。海波的热爱海阔云涌,浩渺无垠。改变自己,成长自己,给学生更美的语文更好的教育。有了这样的渴求,海波总在感叹时间流逝岁月不居。
说到专业成长,很多语文教师常常说忙,应试压力大,没有时间读书写作。读海波的文章,也常常会有一种错觉,海波的教学任务也许轻点?考试压力不大?要不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每月读八本书写那么多文字?其实,海波常年带两个班的语文课,很多时候兼班主任、教研组长,各种杂务一点不少,大考小考无数。作为一个中年女教师,要照顾家庭和孩子,保持班级成绩优异,努力成全学生成长自我,生活时常一地鸡毛。在生活的浪潮汹涌中寻求一段静时光来成长,恐怕很难。
“静以修身”“静能生慧”。静,就是安静,与红尘隔绝?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静,审也。从青,争声。”按照形声字的造字规律,“静”的含义与“青”相关。青是一种颜料、色彩,那么,“静”是怎样的颜色?清代文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分布五色,疏密有章,则虽绚烂之极,而无淟涊不鲜,是曰静。”作为绘画设色,“静”以复杂与绚烂为底色,“静,审也”,对于做人而言,“静”要自审内省。所以,“静”不是远离红尘,隔绝避世,而是在复杂和绚烂中的自省和笃定,是在世事纷扰中坚守纯粹的智慧。海波的教育行动,完美地诠释了“静”的内涵。成长无他,静以修身。
很喜欢《教育的最小行动》封面:天蓝底色上飘动着大大小小或隐或显的白色羽毛。如果说生活是一片海,谁的海面是水波不惊一帆风顺呢?各种压力、磨难、阻碍如一地鸡毛纷扰着奔走的步履和意志。但,心怀热爱的人,可以凝神静气面对暗流潮涌,用鸡毛装饰心空。小改变含蕴大欢喜,小行动收获新人生。一个个“小”点,构成一颗热爱之心,在海阔云涌、芜杂繁乱的红尘中,澄澈沉静,笃定行走。
新的一年,愿我们都能把爱注入每一天的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