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丰富的安静》‖安静未尝不是一种境界
上班期间, 我总是会忙里偷闲,留出一点时间给自己读文与写作,这是我精神的快活之处。
文章读来脍炙人口,一气呵成。
很欣赏作者的态度,一心只把心事放在读书和写作上,就像周国平先生所说的那样。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静。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和我无关。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我对这样的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联想到自己, 我的日子也有这般简单吗?
不能赖床,因为离公司比较远,匆匆忙忙和孩子打完招呼,便踏往去公司的路上。
下班后,一般不用加班,我就不紧不慢地在车站等车回家,老公会催促我,只怕我和别人跑了,亦或者我去哪儿玩耍去呢?
没办法,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可爱”与“不放心”。
这些年,非常感恩老公的付出与心里挂念着我。
也许一件事,往好的方面想,这个意义一解读,心里充满更多阳光。
我的日子并非安静,这般岁月只是像极了普通妇人的日子。
带孩子养家,平常就是写作、看书,或者跑步,带孩子出去旅游。
闺蜜,好几年未曾见面了。
而写作,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与满足,开始有点欣赏自己了。
带孩子出去旅游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才是个孩子。
脸上挂满了微笑,眼角纹显露无疑,这种笑的感染力,只怕是老公能感受到了。
作者喜安静,不染世尘的心境,我等晚辈也能理解。
守住自己的心,安于当下,其实也是一种自保,也是一种难得的文人境界。
其次,觉得人活着,最终并不是为了名利。
简单地说,是为了自己有尊严地活着,有价值的活着。
在创造自我价值的时候,在这个追逐的过程中,快乐并痛苦的前行。
这是散文的最后一段,我也好喜欢。
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追求为目标,那么,不管表面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另外作者喜静,我理解的是到了一段的年龄,万事都看得比较淡,不喜欢那般计较。
尤其是文人,这境界及个人喜好,那自然是独特。
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喜欢热闹,喜欢喧嚣。想到此处,又发觉得自己可怜,好像是活生生的“与世隔绝”了,边缘化了。
那是否,我好似又成为了作者所说的“静”。
现在的生活,我其实是接纳的,感恩的,同时伴随着某种期待。
喜欢作者的文字,喜欢作者整篇文章的灵魂,也很喜欢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追求外在的东西,我们不会真正的快乐。
抛开热闹,往其他方面延伸。
纸醉金迷,吸毒或者其他聚众活动,干违法乱纪之事,这些都是看似激情,好似热闹的事情,其实就是散漫的生活态度,内在的价值感不强,内在的力量不强,需要在外部的生活环境中体现价值。
安安静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安安静静的做人,安安静静的活在当下,安安静静的写作,安于当下!
读一篇好文,品一杯好茶,也当是给“安静的日子”,最好的回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