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读书笔记(2)

2018-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疏影_abae

1.动机=需求x价值

在没有特定境脉的情况下,动机就是推动个体去学习的内在机制的总和。它可以被比作一种力量,一种冲动或一种张力,使某一行动得到得以启动,指引学习者进入可以让他满意的情境。同时,动机维持着将一个计划进行到底所必须的精力。它让学习者始终保持专注,思维清醒,即使在遇到认知困难时也是如此。

2.动机,一种冲动。

在学习者这方面,动机的产生,最初取决于他的需求。最开始的时候,一些需求是由基因决定的,如生理需求,饥饿,口渴,睡眠等。就人类而言,其他的基本需求可以分成这么几类:安全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增长能力的需求、尊重需求、归属需求等。

3.学习欲望的存在,会促使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产生。

蛋糕策略:神经生物学家皮尔洛松称之为蛋糕策略。一开始的原料在最后的蛋糕里已经认不出来了,正是在这个生物性层面上,兴趣,欲望,热情,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个体会对自己的状态和形式进行规划,这些规划又将指导他的行为。

一切规划对于个人而言,都具有一种情感价值,个人会自愿的亲身投入进去,这种投入的强度维持着动机,因为在投入之后就会进行调查研究和预测,他们会建立起一种动力机制,强化最初的动机。制定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条件之间,始终存在着对峙,它促进了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最初的动机也会进一步被加强,当个人规划被纳入一项集体规划或群体事业是与他人的互动,也会进一步加强这种动机。

4.此外,对自我的感知,如信心和能力,也影响着学习者的动机。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一个班级里,对自己的能力抱有正面评价的学生会更有动力,使用的学习策略也更为尽心,对于每门课,他们都努力梳理知识结构,试图将这些部分与他们已经学习的内容建立联系。相反,那些对自己的能力有怀疑的学生,则只满足于死记硬背。

5.当学习者认为要学习的知识有用时,它就会更加投入。

任务的成功作为动机的结果,将成为动机的又一个来源。

失败会使人更容易失去动机,至少严重的、反复的、看不到前景的失败会导致这种后果,但并不是所有失败,所有错误都会让人失去动机。当一个人用积极的眼光看待错误,并能站在足够远处审视这一错误时,他的反思会让它重新充满活力。

6.动机机制    (有趣)

让我们举一个班上学生厌恶的主题作为例子,草履虫的生理特征。如果老师能把这种原生动物的生命与学生个人的生命联系起来,学生就会产生动机。

把解释引向自我(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在哪儿)或重大问题就能让学生产生动机。

重要的是,学习者在接触一项知识之前,要感到一种空虚,一种匮乏,或是一种不足,并产生一种要填满它的需求。

另一种让学习者和知识产生联系的方法是让个人的想法同客体经验或其他学习者的先有概念进行直接对质。

7.没有动机的学生    (要有尊严)

对待那些丝毫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还需要考虑另外几个方面,一些老师会无意识的回避这类学生,他们很少与这些学生接触,让他们坐在教室最后面,很少向她们提问,更不要说鼓励他们呢,老师的这种态度会使这些青少年陷入了恶性循环,他们得不到老师的支持,学习成绩变差,进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这又佐证了老师的观点,他们无可救药,这种说法谬之大矣。

此外,老师还要避免在班级同学面前斥责他们或表达怜悯,同时应表现出将他们的热情,表达对他们能力的信任。

有心的家长和老师可能已经发现,正面强化永远是上策,责备、训斥会造成紧张,往往会让学生变得自暴自弃。让一个人相信他可以,至少是具有某些能力,那么他就会进步,或者很快就会进步。这里面还需要掌握某种平衡,积极教育法和放任自流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但绝不能逾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