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酥不值得同情

在高一的时候,班里的位置是学生按照排名先后挑选的。在晚自习的空档,老班把所有人都赶到教室外面,然后一手拿着点名册,一手招呼着同学们一个个进去,落座。
自主选择座位的方法的确很公平,省了很多麻烦,你成绩好,你就该坐好位置,成绩差,没得选也是理所应当。这样的方法堵住了攸攸众口。
那个时候我成绩挺差,没有好位子,选了一个靠边的第一排,离得远的黑板是反光的。当时我的同桌,她成绩和我不相上下,在靠近走廊中间的位子坐着,但是她特别努力。每次上课都昂着头,认认真真听课,自习一句话也不说,埋头学习,下了课,也很少下座位走动。可以说在我们班里,她是最努力,运气最不好,即使成绩不好,也依然被学霸们所看得起,与学渣们划清了界限,似乎,她那坚韧不拔的刻苦精神让她与我们这些差生们有了本质上的差别。
可是渐渐的,我就发现了不对劲。比如老师讲完课,下来巡视的时候,她会把提前做好的密密麻麻、认认真真的笔记本摊在书桌上,等老师快走到她的位置时,故意把本子往外一放,然后继续装作没有注意到老师的到来,埋头继续做另一项任务。老师眼神都不差,那一笔一划的字体,如同她一点点的努力的心意,都浸透在了笔记本页里,更像是一层润滑剂,不经意间涂抹在她原本惨不忍睹的成绩上面,让别人都看的朦胧不清。
我与她截然相反,即使作业有认真完成,我也不会故意显露给老师看,一直保持着吊儿郎当的样子。对我同桌的行为嗤之以鼻。
现在想来,我那时候的优越感真是来的莫名其妙。其实,我俩都一样。只不过,她害怕被别人歧视,于是故意做出一副特别努力特别辛苦的样子来,博取同情。以至于在后来三翻四次的成绩低谷中,被老师们拉去做心理疏导、温柔鼓励,而不是迎接劈头盖脸的批评。因为非常努力,即使成绩差,也无可厚非。而我,受不了别人的实力碾压。即使学的很费劲,也不轻易把努力的样子展现给别人看,只想营造出一种,不学无术的耍小聪明的样子,因为没有努力,所以成绩差,情有可原。说到底,我们都是惧怕外在眼光的,内心的孤独,外在的行为,都是受着来自外界的支配,就在那一段日子里,我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诠释我们截然不同的性格里的倔强。
一年时光,过去。结果还是在情理之中,我们相差无几,位置也一直在偏的地方,我们依然同桌。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高二文理分班。
我们分开了,很少见到对方。新的班主任并不按照分数让我们选座位,我看到的再也不是反光的黑板了,也交了一些对脾气的朋友,心开意朗,我的成绩渐渐提了上来。我并没有忘记关注她,会打听一下她的近况。有朋友告诉我说她还是老样子,那么努力,成绩却……她没再说下去,因为她的付出和努力的完全不对等,让很多人都特别不解。我并没有太过诧异,我其实早就料到会是这个结果。
过度的自我麻痹,自我伪装,让自己都信了自己所编织的谎——我虽然成绩不好,但是我很努力啊!这就足够了。然后会陷入痛苦纠结——我那么努力,为什么成绩还是提不上去,别人怎么那么轻松?就这样兜兜转转,停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出不去了。
她也从来意识不到到底错在哪。成绩不好,很努力,这两者从始至终都不是转折关系,甚至,没有一点点的关系。清醒的活着,注定是要承受痛苦,你必须承认自己成绩差,必须承认自己就是比不过别人,必须承认那些血淋淋的事实。鲁迅说过——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献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所以,那些自诩为学酥的人,那些以自己努力了,结果不重要为借口不发奋的人,都没有勇气承受最坏的结果,何谈享受最好的人生?
别把努力都展现给别人看,让全世界的人为你的失败、你的不堪找借口了。浑浑噩噩活在别人用善良温润的话语世界里,什么时候你才能真的觉醒?
学酥,根本不值得同情。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更有效、更明确的路径而已,需要为他们客观分析,而不是一昧的只是安慰,松懈他们的斗志。
无论是学习还是人生,我都觉得真诚最重要。对别人真诚,对自己真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且大胆向前走,不惧他人目光,若不幸陷入泥潭,千万别丧气,因为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