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浅谈运动处方

2020-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鹏医者

文/小鹏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每天的工作就是面对前来就诊的病患,经过缜密的思维给出精准的诊断,并评估出病情的轻重缓急,最终开具出一张张的药物处方。然而,今天我要谈的处方,却只有少部分医生能够开出,这就是——运动处方。

        “生命在于运动”是流传了数百年的朴素体育健康观,近些年来,不管是医学界还是体育界,越来越多严谨的学术研究已经科学验证了“运动是良医”这句话。运动处方这一概念,也在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并出现在了临床上。

【中外历史】

        1992年,美国心脏协会宣布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脏病的主要因素,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身体活动水平与全因死亡率存在相关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发现,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在内的很多慢性疾病,都与缺乏或者运动不足有相关性。

        在我国,为期30年、著名的“大庆研究”发现,包括运动干预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促使糖耐量受损患者糖尿病累计发生率、糖尿病并发症、心血管疾病风险及发病率显著下降。再次证明长期改善生活方式是可以实现预防疾病,这具有较高的社会成本效益和临床价值。

        美国运动医学会前主席、印第安纳大学教授詹姆斯·斯金纳说:“对于很多慢性病来说,合理运动就是最好的药物。”

【未来展望】

        运动,具体到每一个人,运动之前都会面临一串的问号——到底应该进行什么运动?每次多长时间?多大强度?多少频次?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停止或者调整?多久能见效?既然是处方,那能有多少效果?有什么不良反应?……这种种的问题摆在面前。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这或许并不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但对于一些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来说,没有科学的运动指导,将很容易面临风险。

运动处方恰恰就能够回答这些问题,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体质和疾病情况,由专业的医师和运动指导师共同制定出精准的运动指导方案。这在国内部分地区,以运动处方为桥梁的体医融合已经开始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

比如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的运动处方门诊开诊,目前已经制定出一套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慢病人群个体化运动处方。2019年年初北京医院内分泌科的糖尿病健康管理门诊的开设,把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落地到实际中。2019年初,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深圳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体医融合行动计划的通知》,开展运动处方培训试点,组织全市体育老师参加运动医学相关专业培训等,推动体医融合服务项目落地。

        在国内,运动处方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同样也面临着不少瓶颈及困难亟待解决。比如人才的缺乏、价值的体现、科学的论证、风险的评估等等。虽然前方有很多的艰难困苦,但我还是相信运动处方一定可以被公众所接受。我,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