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那诱人的肉香味、快乐的日子
小学课本将要翻到最后一页时,我和小伙伴们就开始掰着手指算离过年有多少天了。
终于盼到了放寒假,我们几个唧唧喳喳讨论假期怎样过。放假后首先迎来祭灶。二十三,祭灶关。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会供上老灶爷,吃祭灶糖,晚上放鞭炮吃饺子。我的家乡也有把这天叫“小年”的,所以这一天把年味就点燃起来了。
腊月二十四开始扫房子了。一年了,该彻底清除垃圾了,屋里院里都要扫得干干净净,连房顶也要清扫干净。通常是爸爸妈妈拿着长竹竿绑的扫帚扫房子顶和墙壁,我和弟弟妹妹打扫院子,一天下来累得够呛,但是,院子和屋里干净整洁让让舒服多了。
到了二十五、二十六这这两天,是拐豆腐和蒸馒头。要准备好过年用的豆腐和馒头了。我们在这两天把作业做完后,就开始玩踢十字格了,看谁赢的次数多,虽是腊月天,我们踢几回十字格就热得满头大汗,头发也粘在一起,厚厚的棉裤里面越来越粘了,汗液到处流着。两只小手手心全是汗。这时街头不时会传来“割豆腐,割豆腐”的叫卖声。一会儿从别处会飘来馍熟的味道,农村的蒸馍都使用地锅,馍熟以后不远处就会闻到“馍味”。过年吃的馍要在年前蒸好,听大人说吃过“破五”(正月初五)才行。所以,年前的馍家里都是蒸了一锅又一锅;有白白嫩嫩的方馍还有圆圆的供馍,有素包子还有肉包子,素包子是豆腐粉条也有加萝卜的,肉包子除了肉加豆腐萝卜粉条的都有 。每当这时,我们几个小伙伴只要谁家蒸包子了,准会回家偷偷拿几个来一起分享包子的味道,热的包子也好吃,加上玩累了,也饿了,吃起来香得很,几下就吃完了,至今那包子的味道我还念念不忘呢。
二十七,杀公鸡。寓意是该准备过年的肉了,这时的村庄不时会传来猪的嚎叫和公鸡的尖叫声。我家则是用准备好的大骨头和杂碎(就是动物的内脏)爸爸洗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放在地锅里,用一个稀白布包住茴香八角花椒和陈皮系紧,放在地锅里,添上足量的水,盖严锅盖。开始用大劈材烧了,等快熟透了再放盐,熟透的肉味会从远及近钻进鼻子里,让人馋得慌。一年只有一次煮大骨头和肉吃,我们兄妹三个每到这时就会哪也不去,恐怕错过了吃大骨头肉,在家帮助父母弄点柴禾干点杂活。小弟去厨房看了一回又一回,“妈,熟了吧?”他总

是等不及。不大一会儿,妈妈从滚烫的锅里夹起一根小骨头,“先尝尝熟不熟吧,熟了再和你姐一起吃”。小弟兴奋的拿着刚出锅的骨头也不嫌烧手,我和妹妹则眼巴巴的看着,等熟透再吃。
腊月二十八这天,该贴门神了。就是春联。各家或早或晚都要把门神贴上的,因为再过一天就是堵门口了,二十八,贴画画,二十九,堵门口。我们这的风俗是二十八这天贴的门神可以堵住妖气邪气,新的一年运气会好的。
我和弟弟妹妹负责清理旧门神,妈妈和爸爸则负责贴新门神,贴完以后还在门口再贴一个:出门见喜。而妈妈则在屋里的水桶上贴一个:清水满缸。桶里盛满了水,上面还有几棵洗干净的菠菜,应该是寓意让发财吧!
各个街道喜气洋洋,生意兴隆。置办年货的,卖小吃的,给家里添置衣服的,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断断续续的鞭炮声不是从这起就是从那落,到了年三十,父母会早早起来,打扫庭院,然后准备下午的饺子,过除夕。而我和弟弟妹妹还有伙伴们则在街上疯玩;玩踢毽子,玩踢十字格,还玩鸡鸡林,砍大刀。玩累了,各自回家。此时,从各个方向会传来鞭炮声,彼此起伏,一会重叠,一会连续,一会火光冲天。天,渐渐暗下来了,鞭炮声不断,妈妈招呼我们吃饺子,爸爸在一旁准备好了四个菜:两荤两素,还拿了一瓶红葡萄酒。我们一家围在一起说说笑笑,看着春晚,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后半夜,我们三个拿着父母给我们准备好的新衣服各自去睡了。
新衣服放在枕边,明天早早得起来磕头呢(拜年)。枕着新年的喜庆,盼望更热闹的明天(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这天是我们起得最早的一天,妈妈说过年得起“五更”,妈妈很早就起来了,她把饺子做好就开始烧香;供上供馍,磕头,然后把我们三个挨个叫起来,爸爸则准备放鞭炮,先扔几个小炮,再放一挂火鞭。霹雳啪啦的响声在初一的凌晨响起,我们家掺杂着其他人家的鞭炮声搅在一起,新年的第一顿饭总是

在响声里吃完。
我和弟弟妹妹该去给爷爷奶奶磕头了。爸爸妈妈已经去过了,爷爷奶奶看来比我爸妈起得还早;香炉里面的香已经烧完了,堂屋桌子中间摆着姥奶(曾祖母)的遗像,每次都是先给她老人家磕头,再给爷爷奶奶磕,磕完了奶奶会从小手巾里摸摸索索掏出新钱,一个人两块,虽然不多但是有压岁钱就高兴。我们吃着奶奶给的瓜子糖该去别的长辈家里磕头了,灰蒙蒙的天人群攒动,三五一群的人结伴同行,唧唧喳喳说个不停,新年的喜庆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身上。
我们在这喜庆的节日里又可以使劲的吃玩了!
#羽西×简书.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