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小说:赵老翰在四平街传奇 第十五章 赫林烧锅见爷爷 为了
第十五章 赫林烧锅见爷爷 为了发财又南行
不止一日赵老翰终于来到赫林子了,看到街里虽然很热闹,第一感觉镇子不是很大,原来还有些期待留在这里的一点想法瞬间消失了。他很遗憾地摇摇头,心里想:还以为不进烧锅里干活,也能在街里找个不错的铺子学徒,可惜的是无论店面铺子都看不出能在这里留下理由。只好信步去了赫林子烧锅。
这里烧锅不止一处,赵老翰找到爷爷所在烧锅,说出爷爷的名字,看门的让他等待。大约一个时辰,爷爷来到门口,看到赵老翰就激动地搂在怀里。爷爷来关东多少年了,看到自己的亲人能不激动吗。赵老翰爷爷叫赵裕德,在赫林子烧锅吃了多少年劳金,他拉着赵老翰来到自己住的小屋里,左看右看喜悦地说:“小义头,长大咧腻。”
“爷爷好些年没看到你咧,好想你腻!”
“爷也想你们腻,可也没办法回去咧。”
“爷爷,这疙瘩卖粮的铺子讷也没看到几个腻。讷想到粮铺学徒咧。”
“你不在烧锅里干咧,咋想学卖粮腻?”
“讷想学学买卖粮谷腻,讷觉得这个能有出息腻。在烧锅里干啥都出息不了咧。”
“走爷爷领你去参观参观咋烧酒腻。”
“爷爷,不用咧,讷是从买卖街那疙瘩过来地,到富盛泉烧锅里看过咧。”
赵老翰爷爷吃惊的问:“你咋还能进富盛泉烧锅里腻?那可是比这疙瘩烧锅有名多咧。”
“讷在通江口结拜一个格格咧,讷俩一块来地,他去了宽城子到益发合当伙计咧腻。半道上碰到咧《富盛泉》东家曹轩霈。他还邀请讷俩留下咧腻,可讷还没见到爷爷咧,揍是没答应他腻。”
赵老翰爷爷疼爱地拍了一下赵老翰后脑勺,轻声的说:“小义头咧,你要是留在那疙瘩就好咧。跟益发合差不了啥腻,别人想进还进不去咧腻。你到好为了见爷爷就这么拒绝他咧。那可是大东家腻,靠上他你啥也不用愁咧。再说咧买卖街可比赫林子大多咧,在那疙瘩准有出息腻。”
听爷爷这么说,赵老翰也没有感觉后悔的意思,他马上说:“讷上关东首先得见爷爷腻,见不着爷爷讷啥也干不下去咧。”
“好孙子腻,揍是惦记爷爷咧。爷爷没白疼你腻。”
“爷爷,通江口讷结拜的大哥,他们家是开烧锅出身腻,《富盛泉》也是开烧锅发的家咧,他们东家都是老西子腻。你这疙瘩东家不会也是老西子咧。”
“你说的没错腻,还真那边来的咧。”
赵老翰无意中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因为他觉得很奇怪,怎么认识或说交了两老西子朋友,都与山西人有关,而自己爷爷住地方东家竟然也是山西人。山西不仅仅是烧酒,酿造的醋也是很有名的。据说有个传说故事:古时候有个酿酒师,酿酒很有名,经他手生产出来的酒,就像现在饮料一样,人们都爱喝。有一次,酿酒师又开始酿酒,再酿造过程中,这位酿酒师感觉疲劳了,就闷头睡起觉来。这一觉醒来时,酿的酒因没有及时进行后续处理,也不知怎地一下子变味了。由烧酒的辣,变成酸味了。不过,因为用的是粮食酿造的,这种酸味的东西喝起来口感还不错。于是,就把这东西叫成醋了。当然了传说归传说,是不是这回事咱也不知道。反正赵老翰明白了一个道理,老西子来关东这疙瘩都是开烧锅的。因为,这里的粮食多得是,这也是为关东遍地的粮食找到消化的渠道了。
“可讷位结拜大哥不想开烧锅腻,他去了宽城那疙瘩的《益发合》当伙计去咧。对了《益发合》东家是咱老乡腻,说是开的是大车店出身。当然也不光是,他们上关东收买粮食腻拉回关里卖咧,再把关东需要的东西拉到关东卖腻,两头都赚钱咧。讷就问他们来能干点啥腻,他们都说从买卖粮食入手,那讷也到粮铺学买卖粮食咧。”
赵老翰爷爷叫赵象山,早年曾在乐亭家乡走街穿巷唱皮影。每天赚不了几个钱,无奈之下只好走上上关东的路,落脚在赫林子,在一个烧锅里住了地方,还混到吃了劳金。吃劳金就是成了烧锅里的正式伙计,每月能拿到一定数额的固定工资。
赵老翰来到赫林子一是看看多年不见的爷爷,二是看此地能否适合自己住地方。因为有了路上各种经历,先入为主的让他觉得不适合在赫林子住地方。于是,他跟赵象山说:“爷爷,讷上关东这一路腻,认识了好几个哥们咧。他们有的还是富家少爷,都挺好地腻,还跟讷拜了把子咧。通江口的不说咧,你像鴜鹭树的《广增源》铺子少东家于云浩腻。当时就想留下我在他那疙瘩干咧。不过,讷为了见爷爷没答应腻。”
“好腻,讷孙子好交朋友咧,出门在外就得靠朋友腻。好孙子你一定能出息咧!”
“爷爷,讷刚进关东腻,就遇到一个师傅,他给讷算卦咧,说讷有发财命咧。”
赵象山笑了,是开心地笑,他摸摸赵老翰的后脑勺说:“讷孙子腻指定错不了咧。”
赵老翰自豪地说:“那位师傅姓方,他说讷爹娘给的富贵相与生俱来地腻。”说到这儿,他用抬起手从自己的鼻尖处往摸,边摸边说“说讷鼻子山根儿高咧,还上贯到印堂腻,叫高鼻梁直通贯额咧腻。”
赵象山仔细瞅瞅赵老翰的脸微笑着说:“你小时候就瞅你面相特殊腻。没想到还有这说头咧。”
“当然咧,他还送讷一句诗:‘伏犀鼻插天庭中,山根直上印堂隆,嵩岳崇峻位极天,未列三公也极荣。’好像似说讷有当官的命咧,可惜讷没机会考秀才腻。”
赵象山喜滋滋地说:“讷揍是说讷孙子行咧,当不了秀才腻咱就当富翁咧。”
看到爷爷乐呵呵地那个样子,赵老翰突然记起了方初霁另一条谶语:“头方额圆阔乃贵,玉衡上侵抱财归,他日若能独立起,有朋助力无人及。”此时爷爷也说过“出门在外就得靠朋友腻。好孙子你一定能出息咧!”谶语和爷爷的话差不多是一个意思,经过联想,赵老翰增加了对自己进粮铺当学徒,学习经营粮谷知识的信心。赵老翰真是“老鸹迁牛逼——认准一个门”了。这个犟劲为日后强势发财埋下了伏笔。虽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可却一步一个脚印为成就自己的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想起了方初霁告诉他的话:“你此去是怀德赫林子吧,那个地方恐怕不适合,最终落脚地应该在你想去的地方正南方,南方属火,火起火烧旺运,先北后南,你必发达。”赵老翰忽然觉得算卦的方师傅说得有道理,在往北走那都是未知世界,虽然结拜大哥乔本茂去的益发合,也曾经是自己向往的地场,既然大哥去了,也不易再去。况且益发合人才济济,都在一起也不见得能出息。特别是自己从南向北,路过的几个街市都要比赫林子规模大,而距此不太远那个奉化的买卖街,自己还认识了富盛泉的东家。能进这家铺子,肯定会比这里好得多。虽然对方初霁说的什么先北后南的,什么火烧旺运的半信半疑,但按照方师傅说的回头再向南,至少是自己路过了并认知地场。也许这才是方师傅所说的道理。
赵老翰在赫林子待了一段时间后,想到自己上关东为的是出息发财的目的,只能忍心跟爷爷告别,去寻找自己的梦想。
这一天,他跟劳累一天回来的爷爷说:“爷爷,讷要走咧,这些日子讷到街里转悠过咧腻,也没有适合讷想进的铺子腻。讷想到买卖街瞅瞅腻。”
赵象山这些天看到了自己孙子的焦虑,他知道自己孙子的志向,走出家乡来到关东,就想证明自己能出息。所以,他没有阻拦赵老翰离开自己,只是说:“小义头咧爷爷不会勉强你留在这疙瘩咧,想上哪都行腻。”
赵象山嘴上这么说,可心里却有点舍不得,那又能怎么办呢?孙子的志向很大,总不能因为自己舍不得而留在身边。特别是把孙子留下了,耽误的是他的前途,自己毕竟老了,无法给予孙子想要的出息。
不过,同在烧锅里当伙计的看到赵老翰这么一走了之,都觉得这小孩子真是对老人不负责任。说一些不中听三七疙瘩话:“赵老象,你天天盼孙子来,就这么让他走了?看他五大三粗的,在烧锅里干啥都行。东家保准会留下他的。为何不劝劝他留下?”
赵象山叹口气说:“讷这孙子,讷知道的,他从小就志向高。烧锅里的活计他看不上眼,他想学做买卖腻。”
“哈哈,笑话吧,就他那五大三粗样,当糟腿子吧还行,做买卖是那块料吗?”
“可不是咋地,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样人儿我见多了。赵老象,讷看他要是在你跟前儿,或许能成点材,要是出去自己闯,那还不得头破血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