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 Java虚拟机原理 · JVM上语言·框架· 生态系统编程语言爱好者Java 核心技术

Redis压缩表、跳跃表?拿来吧你

2022-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我犟不过你

本文主要用来学习下,redis当中使用的压缩表跳跃表,为什么在诸多的数据结构中,redis要选择他们作为自己的数据存储结构。

什么是压缩表?

压缩表是Redis为了节约内存而开发的,是由一系列特殊编码的连续内存块组成的顺序型(sequential)数据结构。一个压缩列表可以包含任意多个节点(entry),每个节点可以保存一个字节数组或者一个整数值。

压缩表的构成

压缩表的构成如下所示:

压缩表各构成部分的含义说明:

属性 用途
zlbytes 记录整个压缩表占用的字节数;在对压缩列表进行内存重分配或者计算zlend时使用
zltail 记录压缩表尾结点距离起始节点的字节距离
zllen 记录压缩表包含的节点数量
entry 压缩表的节点,长度由其内容决定
zlend 标记压缩表末端

压缩表节点(entry)的构成

每个节点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三个部分的含义分别是:

属性 用途
previous_entry_length 以字节为单位,记录前一个节点的长度。程序可以通过指针运算,根据当前节点的起始地址来计算出前一个节点的起始地址。从表尾向表头遍历操作就是通过这样原理实现的。
encoding 记录了节点的content属性所保存数据的类型以及长度
content 保存节点的值,节点值可以是一个字节数组或者整数,值的类型和长度由节点的encoding属性决定

连锁更新问题

在前面介绍previous_entry_length的时候,有一点没有详细说明:

正是由于这样的设计,从而会导致连锁更新问题。

假设有 entry1 到 entryN 个节点,每个节点的字节长度都在 250 到 253 之间,则每个节点的previous_entry_length存储的长度都是1。

如果此时 new 一个大于254的节点被压入压缩表的头部,那么这个 new 将成为 e1 前面的头结点。此时e1的previous_entry_length只有1字节,无法保存前一节点new的5字节长度,所以需要将e1的长度扩大为254 ~ 257

同样的,对于e2来说,需要如e1一样增加容量才行。直到eN,都需要重新分配空间,这一种连续扩展空间的操作被称之为连锁更新

其实连锁更新造成的性能损耗的几率是很低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我们上面提到的极端环境,即使少量的连锁更新,也可以忽略不计

什么是跳跃表?

跳跃表(skiplist)是一种有序数据结构,它通过在每个节点中维持多个指向其他节点的指针,从而达到快速访问节点的目的。

跳跃表的时间复杂度是平均O(logN)最坏O(N)

实现有序集合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redis选择跳跃表?

大多数情况下,跳跃表的效率可以和和平衡树媲美,而其实现相对平衡树要简单,所以很多情况下用跳跃表去替代平衡树

跳跃表的构成

跳跃表在redis当中由两部分构成:

跳跃表的模型如下所示:

如上图所示:

zskiplist结构介绍

在前面的图上我们看到zskiplist包含四个部分:

使用多个节点就可以作为跳跃表,那么为什么还需要zskiplist

实际通过zskiplist的结构就可以得出:

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快速的处理跳跃表。

zskiplistNode结构介绍

在前面的图我们看到zskiplistNode包含四种部分:

表头节点也有backward、score、object,但是不会使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