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清2022/7/26(122~125)
大贪官和珅
和绅是一个满洲人,史书上说,他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穷,但是因为祖上有功,所以就继承了一个三等爵位,这才使他有幸进入了官办学校,受到了很良好的教育。
据说和珅学过儒家经典,以及会说四种语言,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并且办事十分的干练。
因为他的聪明机灵,在25岁的时候就被选为了皇帝的侍卫,这就给了他接近乾隆帝的机会,当时的文人笔记中就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述说了他发达的原因。
据说有一天乾隆帝在书房内看奏章,奏章上说,某个省的监狱逃脱了一名农民起义的领头犯人。乾隆帝看了很生气,就把奏章摔到了地上。并且说了一句话,大臣都不知道如何回答,而一旁的和绅答了上来。乾隆帝十分惊讶,这个小侍卫回答得像这样得体,从此就对和绅另眼相看,这个故事是假是真无法考证,但是和绅用自己的才华博得乾隆帝的喜爱,不断高升是真的。
乾隆帝年级见了越来越觉得孤独了,对于他这样一个有着深奥文学底蕴的皇帝来说,身边的太监宫女甚至是后宫的那些人的文化层次上都很低,平时都说不上什么话。臣子们也都只限于在朝背上的奏对,只有这个和珅懂得如何迎合皇帝,乾隆帝喜欢作诗,和珅就专门研究唐诗宋词,乾隆帝通晓多种语言,和绅就经常用满族语和汉语和皇帝聊天,所以乾隆帝对他的信任也就越来越深了。和珅在当时没有几年就被升级了,他就利用这种宠信胡作非为,他把自己的弟弟从一个为官员写信的小书立提升为了尚书。而那些上奏说他的人,都被他一个个的边走或者被罗织罪名处死,原本盛名睿智的乾隆帝到晚年几乎都被和绅玩弄于股掌之间。他还以皇帝的名义收税务,那些一大半都用在了乾隆帝的身上,用来讨好这位老皇帝,另外的相当一部分则落入了他自己的腰包,向皇帝进贡的珍宝都要先经过和珅检查,好的自己拿走,剩下的才送进皇宫。
有一次他看到了一位总督,拿着一个用明珠做成的鼻烟壶,十分喜爱,就问这位总督能不能把这个宝贝送给他,他并没有同意。可是没过几天,和珅就拿着一个鼻烟壶在这位总督面前炫耀。这个总督一看,原来正是他先给皇上的那个。
和珅这样专权和贪恋财物,这也就有很多人看不惯,有一次有一个人就上奏。结果这个人最后却被革了职,另外一个御史有一次巡城,遇到和珅的小舅子,就借口这个人乘高车在都市,横行无忌,用鞭子把他痛打了一顿,最后还把车子一把火给烧了,这个举动在当时大快人心,可是这个御史得罪了和珅,最后也丢了官。
不久,嘉庆皇帝就登了皇位,这就让和绅十分不安,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在这位皇帝面前已经一览无余了。但是嘉庆皇帝一开始就选择去稳定了和珅,这就让和绅逐渐放松了警惕,又过了四年,89岁的乾隆死了。太上皇一死,和珅的靠山也就没了,嘉庆帝马上就拿出了雷厉风行的手段,他首先命令和珅和一些人一起总理国丧大事。切断和珅与外界的联系,接着秘密指示官员上书去举报这位和珅——弄权舞弊,犯下大罪。最后突然宣布把和珅逮捕入狱。
最后收上来的那些财产,都已经将近清朝停好几年的税收了,这笔巨大的财产除了赏赐给有关人员之外,大部分都流到了嘉庆帝有私人那里去了,所以后来老百姓提起这件事情都这样说“和绅跌倒,嘉庆吃饱。”
感受:“这个和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地做出一些损害国家的事情,他虽然说也让自己收获的家大力,但是等他报了的时候,这一切全部都消失了,他这样做是没有好处的,也给国家带来了很多的负担,加速了清朝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