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8 “成为自己”之不做什么
在《当下的力量》里,作者引用佛陀的观点定义什么是“开悟” - 不再受苦。佛陀没有说开悟是什么,却说开悟不是什么,对于这个否定性的定义,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今天我想写的,倒不是关于开悟,而是借由这个否定性定义,我对“做自己”的一个新认识。
最近我慢慢知道,生活是不断经验到自己的过程,“我是我”,今天我忽然想到,做自己固然重要,同样重要的是,知道哪些事情会让我“不是我”,哪些事情,不是“我”会去做的。
我不想总结一大堆条条框框,列举一二三,我只说最近经历到的,深有感触的认识。
==不吃我认为“不是我”的食物==,是我这两天非常重要的一个新认知,比如,有过多添加剂吃了一时爽还容易上瘾的食物。
我能感觉到自己最近对待食物的态度慢慢趋于理性,我更多地只吃自己知道的,健康的食物,一个判断标准就是能否看出食物原材料,被加工地变形走样的食物,最好就离远一些。
意识层面的“我是我”和实践层面的“我做我自己”是相互影响的,这一点并不难理解,难的是做到,而我认识到实践层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吃我认为不能成为“我”的食物,我当然知道自己不是垃圾,所以我不吃垃圾食品,这不只是断章取义,表面功夫。
主动选择自己的食物,既是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也是自制,更是一份坚定地做自己的行动宣言,尤其是自己特别想吃某种东西的时候,不需要太压抑自己,只是知道,我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我是真正的我自己,不管是出于童年味道的回忆还是对几个月前偶然尝到的某种口味的眷恋,我都知道,这些,不能代表现在的我,和当下的我没有关系,所谓想吃,也只是思维给出的一个信号,我可以忙不迭地回应它,吃一堆明知自己不会喜欢,吃完之后还满满罪恶感的东西,也可以不理会它,继续专注于手头上的事,然后,到饭点就美美地吃一顿健康清淡的食物。
我发现,在实践层面,“成为自己”非常重要而我之前忽略的一点就是,不吃我认为不能成为“我”的食物,对进入自己身体、将来会成为自己一部分的食物保持谨慎,我认为,这也属于一种稀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