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郭老师学生后的所感与所想
陈静静博士说:“中国教育也好,课堂也好,其实最缺少的不是精彩,而是真实”。在学习的第三天,以学生身份参与课堂后,这句话给了我太多的触动,向儿童学习,向课堂的微观真相去学习,成为了我对自己以往教学的追问和反思。作为教师,我们到底该如何打造自己的课堂,与学生同呼吸、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内心平静安稳,做到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和长时间的关注,让一个个活泼可爱的个体,在课堂中用眼、耳、心同时接受信息,全身心的投入。可以说,观察-反思范式带给了我太多的思考。过去我们听课、授课、评课,关注的都是教师自身。而今我们把焦点聚焦到了孩子身上。以儿童为中心进行研究,可以说,焦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观察及关键事件分析法作为新的课堂观察范式,实现了课例研究核心方法论的突破,这一范式的核心内容即收集学生学习的完整证据,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进而取代观摩评价取向的传统听课等研究机制,塑造了观察反思的课例研究文化。帮助我们一线教师快速理解儿童复杂的学习历程与学习需求,并寻找到与儿童学习失窃的教学策略,不断突破自身专业发展。让我们通过课堂观摩,观察教育现场而来的外在刺激思考,寻求自我突破的内在动机,共同构成了我们教师反思的核心力量,实现了从教书匠到反思型教育家、实践家的转变。学习共同体倡导的课堂变革,以协同学习为核心,与合作学习都隶属于小组学习的一种样态。
我们都知道课堂变革是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键,而引起课堂变革的重要因素,是听评课制度的改革。观摩-反思教学范式其转折点在于改变思维方式: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对立走向理解。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课堂发生了变革,真正的改革才算发生。面对如今的教学现状,我们急需这种观摩-评课范式的转型,构建一种指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以引领我国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为了每一个学生身心可以得到最全面的发展,健康成长,教师所具备的能力和教师的教授水平都是社会群体要考量的重要准则,这样就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提出严格的要求。对于处于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素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增强个人理论与经验,以及自我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在各学科教师之间一定要紧密合作发挥团队精神,形成教育合力,各司其职开拓教育新领域。而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看到学生(学生最想看到的是同学而不是老师),方便同伴倾听,降低小组讨论的音量(深度的对话需要一个宁静的空间),实现师生对话、同伴对话(学生与学生两两交流、小声讨论),因为静能生慧;静悄悄的学习,静悄悄的革命;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
在课堂中,学生们以成功的经验带动成功,先追求卓越再追求均等(利于班级文化的形成)。从焦点对话带动讨论能力,因为学习本是学生与教材(知识)的相遇,学生与他人(伙伴与教师)的相遇,学生与自己的相遇(外在经验内化为内在经验的历程)。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课堂中心的转移,从“知识灌输”为中心一转向探究式学习为中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关注教师设计的“精彩”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精彩”聚焦优生的“好的发言”转向完整接纳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走向从“师与生”单向互动转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维互动。可以说,我们要营造的是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律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