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耕耘——理工男的写作及过稿签约经历
理工男,80后,大学毕业已经十几年了,且参加的工作与文字几无瓜葛,在即将成为中年油腻大叔的时候,突然想舞文弄墨,写一点文字,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我告诉你,是为情怀,你会不会马上觉得胃里一酸,嘴角不自觉地撇了撇,然后很不屑地准备点击关闭界面的按钮,去看下一篇文章?
但我仍然要坚定告诉你:是的,没错,就是为了情怀!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才可以在起笔写的时候,避免迎合他人口味,远离点击量的诱惑,不忘初心,守住灵台清明,克服工作忙、空闲时间少等困难,坚持写下去。
但行耕耘,莫问收获。我这样告诫自己。
决心来源于两年前夏日周末的一个午后,一觉睡到下午4点,然后慵懒地打着哈欠赖在床上还不想起来,却在伸着懒腰的那一瞬间,突然觉得光阴虚度,有点愧疚,想做点有意义的事,脑子里浮现出年少时的那个文学梦来,于是翻身起床,提笔开始写作。
那是个长时间在我心中回旋环绕的梦想,已凝结成一种情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以前就有一些故事的轮廓在脑子里隐隐约约地存在,只不过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所以一直没敢落笔。这一次决心一定,思路竟随之涌来,在脑海里对那些轮廓的碎片吹响了集结号,把它们穿针引线地联结在一起,下午剩下的一个多钟头的时间,竟列出了小说的提纲,让故事第一次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轮廓梗概。
小说所体现的思想好比是美酒,而题材,就是装酒的瓶子。我选择用传统武侠的瓶子来装这瓶酒。
虽然现如今网络上仙侠、虐恋、穿越、宫斗横行,传统武侠已经凋零,畏畏缩缩地躲在角落,那又如何?我是为情怀而写!因此,我毫不犹豫地为小说取了个很有武侠味的名字——《破阵图》。

我中学和大学是学理工的,毕业后进入体制内,做的是管理和技术一类的工作。学生时代只写过一些短篇,提笔写中长篇,心里未免还是发怵的。那些你以为自己已经想好了的情节,用文字把它落到纸面上,又得颇费思量,难于下笔。
俄国作家科罗连科在散文《火光》中说到:一个个峡谷和迎面驶来的悬崖,又向后移去,仿佛消失在茫茫的远方,而火光却依然停在前头,闪闪发亮,令人神往——依然是这么近,又依然是那么远。
这恰如我当时的心境。很多个夜深人静的晚上,身边人已经进入了梦乡,我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觉得自己元气满满,思路激荡,总以为这一晚能洋洋洒洒写下好几千字,或许用不了一个月,我就能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但当子夜来临,我已渐感疲乏时,看着电脑屏幕上只不过多了寥寥几页,哭笑不得,只好长叹一声,洗洗去睡。
好在第二天,我又觉得自己有了新的思路,有了新的词句,我常为此兴奋不已。在我每每感觉写不下去的时候,那心中萦绕的情怀总在那默默地督促我,鼓励我。这情怀,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源。
我想,这也是为情怀而写作的好处吧。
稿子一页一页地添着,看似节奏还不错,但情怀之于现实生活,往往有些距离。在我写了快一半的时候,我想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司法考试。这个考试对我今后的生活可能会有重要意义,而我又是工科出身,法律零基础,要准备这样一个考试,必须全力以赴。因此,我决定情怀为现实让个步,先把《破阵图》放一放。
半年的司法考试准备时间也是充满了艰辛,期间出了三趟差,都是出远门,在列车上,风沙中,驾驶室内,都留下了我看书听书的身影。考完后,感觉身体积攒的能量被耗光了,人也倦怠起来,那半成品的稿子和情怀被我置于角落,没有理会。
爱妻惜我用脑过多,买了满满一袋核桃,用豆浆机打成核桃露,让我每天喝满满一杯。得益于爱妻的贴心和神奇的核桃,年末成绩公布,我竟然侥幸通过司法考试。查到成绩的那一刻,我在欣喜的同时,也立刻想起了那个被遗忘在角落的情怀,是时候让他重见天日了。
又是半年耐心和烦躁反复缠斗的过程。三月份的时候,法律职业资格证书颁发下来。这个曾经粗鲁地打断了我的情怀的证书,此时却坚定了我追寻情怀的信念,因为这个小小的皮册子告诉我:但行耕耘,终有所获。

初稿终于写成,把它打印出来,我心中不免感慨:那些你曾经认为很难的事情,其实最难的,就是你一开始能否定下决心,并付诸行动。


初稿写好后,适逢自己生日,于是发了个朋友圈,把它当作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好友看到后,问我要稿子读。其实我从来没写过中长篇,这一篇写得怎样心里是没数的,而且小说中有好些地方我自己都不甚满意。但既是要好的朋友,自然也不用顾忌太多。想不到几位朋友看完后,竟然觉得有些价值,窜缀我发到网上去,更有一位老友读得投入熬夜看文被老婆训斥,这稍微增添了我一丝信心。
况且文章写出来是让人读的,让更多的人对你的作品提些建议,未尝不是好事,于是我试着投稿。
我日常偏好传统阅读方式,基本是个网文小白。朋友建议我发到起点去,于是我就注册了个账号发到起点中文网的传统武侠类目下。发出去几章后,收到了签约邀请,心里不免窃喜。

发文时,系统提示书名有重名,我想不出别的更好的书名,只好在破阵图后面加了个不伦不类的字母Z。签约也不如想象中的顺利,原因是我发的起点中文网传统武侠类目是收长篇的,合同要求必须写够60万字,且完结必须经责任编辑同意。这或许是网络写作的例行规则,但我的理解是:这好比是你花钱出门旅行,但能去哪些景点看,什么时候结束旅行,全要听导游的安排。当时心里就有些不快,很天真地反问了一句工作人员:金庸先生是公认的武侠泰斗,他的有些小说,有如白马啸西风、飞狐外传等,也是篇幅较短,难道投稿,贵平台也不收吗?岂能以篇幅长短来作裁决?答曰:名作自然另当别论,现在网文界就是这个现状,一定要有篇幅。
最后责任编辑建议我,发到短篇类目去吧,那里收短篇。我一喜,原来还有短篇栏目!谁知转发过去,却石沉大海,从此再无音信。
灰心之余,也有人建议我:那你就接着写,写够60万字吧。但我原先计划只写十万字的,后来写成16万字了,删减了一些与主要情节关系不大的,才压缩成14万字。主要的情节已经表达清楚了,再添东西,不免有狗尾续貂之嫌。
既是为情怀而写,又何必被字数裹挟。
为凑字数而写,与咸鱼又有什么分别。
于是作罢,也没再投别的平台试。反正我自己想要的作品已经写成,情怀有了安身之地。
此后,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说豆瓣阅读主推类型小说创作,点进去看了下,好似真的发出来的文章有一些情怀的调调,于是注册了个账号,把文章发上去试试看。
上架。
申请签约。
一审很快通过。二审等了好几天,有一天偶然打开豆瓣阅读,发现头像下面多了个图标,而书名下也多了行字:签约作品!
可见,选对平台很重要。

截图发与爱妻看,她很为我高兴。其实她清楚,这一些文字并不能带来多少物质上好处,只是让我的情怀看起来好像更有价值一些。
她总是默默地支持我,并为我的任何一个成功而兴高采烈,哪怕微小得不值一提。
今天上线,发现《破阵图》显示在有些栏目的推送靠前位置,心里更加感激爱妻背后默默的付出。


谢谢她。
谢谢给我提建议的读者朋友,期待你们的更多建议,以帮我完善作品。
电子书:《破阵图》- 江上渔
https://read.douban.com/ebook/121951120 (来自豆瓣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