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度众生要讲究方法,否则容易掉进这些坑里
济度众生要讲究方法,否则容易掉进这些坑里
图文:皆仁法师
一、种诸善根无有厌足:这点其实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当种下善根时,自然会获得佛菩萨加持和护法的护持,那么也就在修善的路上越走越顺,而修行善法越顺,那么种下善根也就越发广大,所以也就无有厌倦疲累的时候。

二、发菩提心勇猛精进:其实,发菩提心和勇猛精进是互相增益的,只有发起真实菩提心,愿与一切众生同得无上菩提的时候,所得到的加持力是不可思议的,那勇猛精进也就自然而然了。如果说没有发起菩提心的修持只是涓滴细流的话,那发起菩提心之后的修持就如同滔滔奔流的黄河一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三、觉知魔事:什么是魔事呢?魔事就是指障碍修行、偏离正道的思想行为。《魔逆经》中说:“有所兴业而有所作,则为魔事。若使志愿有所受取,而有所夺,则为魔事。假令所欲思想诸著识念求望,则为魔事。”而当修行者能够在第一时刻觉知魔事时,才能顺利避开魔事的困扰,趣向解脱。
四、证于诸谛:什么是谛呢?谛是指真实无误、永远不变的事实,也就是真理。《增一阿含经》卷十七中说:如来所说之理法,真实不虚,称为谛。而当修行者不仅仅了知诸谛,而且实证诸谛时,才能洞悉这世间的真实。
五、真实供养决了无疑:先说说供养,一般来说供养分为身分供养、心分供养,根据遗教经论中说,饮食、衣服、汤药等,属于身分供养;而不共心供养、无厌足心供养、等分心供养等,则属于心分供养。而大乘经典中所说的供养,不仅仅指财供养,更是指法供养。什么是法供养呢?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众生随其根性信解修行,长养法身,守护佛法,并以法施与众生,就称为法供养。《华严经》卷四十普贤行愿品中说:“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作为佛弟子,须对于这些真实供养都了知无疑,才能速疾积累巨大的福德智慧资粮。

六、心念众生常怀济度:这就是说心中常念众生的疾苦,尽自己的能力救拔济度众生。当然,对于凡夫而言,这是建立在有足够能力的基础上的,如果能力不足,那就有心无力了,反而给自己增添烦恼,也给别人增添麻烦。所以,要视个人情况而定,在什么样的身份地位,就行什么样的方便之事,心怀慈悲,尽力尽份。
七、不着诸有:什么叫诸有呢?诸有是指迷界的万象差别。众生所作之业,由因而生果,因缘果报,实有而不虚;可以分为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等,总称为诸有。而如果身陷诸有的泥淖之中,又谈何救度众生呢?所以,不着诸有,是佛弟子应为之事,也是趣向佛道的正途。

八、起于大心:这里说的大心,不是我们平时说别人“你的心真大”的大心。而是指广大的菩提心,也就是求取无上大菩提的广大愿心。《大智度论》卷四中说:“菩提名诸佛道,萨埵(有情)名或众生或大心,是人诸佛道功德,尽欲得其心,不可断不可破,如金刚山,是名大心。”而发起大心之后,修行也就步入快车道了。
九、不善众生示其过恶:这里说的当然不是像电视剧里面描写的那样,跳出来当面指责对方的不对之处,把场面弄得极度尴尬,也把自己置身于险境之中,那明显是活不过三集的。而是让行不善业的人明白他的过失所在,令他可以迷途知返,远离恶道的苦果。这才是“示”的含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