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牛人进化营运营学院成长记录】秦小玉的运营学习路
【一】复习
记得在开营仪式上,奕晴拆解了运营的七大细分领域,分别是文字,沟通,策划,领导力,口碑,布道和增长。
把它们统一到一起就是这样的关系:在领导力的基础上,带大家一起去践行,再践行开始时,需要策划,在策划过程中需要沟通,沟通的方式离不开文字,文字可以为布道铺路,布道的过程中传送口碑,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实现增长。
运营的链条:
领导力——策划——沟通——文字——布道——口碑——增长
前三点是关键中的关键,是定调性;
文字是一座桥梁
后三点是走过桥后顺其自然的风景
孙小米分享的《如何才能让别人更愿意帮助你》,其实分享的是你自己领导力的形成,通过自我介绍,通过朋友圈的信息传播,让更多人认识你,信任你,了解你,愿意主动帮助你,整个过程,就是你领导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丹丹分享的《如何让更多人参与活动并乐在其中》,其实分享的是策划的过程:目标——活动——主题——方案——流程——结果。
骚杰分享的《如何设计出让人尖叫的海报》,精美大气的海报,是沟通的一种,更是布道的一种
焦距分享的《教科书级的沟通是如何炼成的》,更是赤裸裸的讲述沟通的关键和运用了
大晶分享的《2步成为一个有始有终的运营人》,分享的是策划和沟通。一个好的问题,更能让我们目标清晰,策划新颖,沟通顺畅
米瑟分享的《我是如何通过销项表一路高歌猛进的》,是把整个过程都同统一到一张表格上进行管理。统筹到一张表格上,让整个过程一目了然,负责人,流程,进度,环环相扣,形成一个闭环。
运营就是一个圆圈,群策群力,合众人之智慧,让这个圆圈动起来,带领一支队伍,一个社群,不断走向更好的未来。
【二】我的成长
最近的学习,在我脑中强化了目标思维。
目标的设定,为你接下来会怎样行动奠定了基础。目标定得越细化,越深入,你的参与度越高,所学也就越多。
目标定得越浅,越大概,相较之下,结果就会稍逊一筹。
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因为运营讲究先有目标,因为运营是一种思维方式。
今天最后一场分享结束之后要写成长记录了,反思自己这一路到底学了什么?才意识到问题出现在哪里——目标订的基调太低了。
因为不知道什么是运营,所以加入了运营学院,所以我的目标就是知道运营是什么?是怎样的流程?是一种怎样的思维,会带给自己怎样的体验,于我有何助益。而这一切通过在运营学院的学习,我都知道了,我的目标也算达成了。难道仅仅止于此了吗?并不是!知道并做到才更有意思。
我申请加入了文案组,在第一天就践行了“我来”二字,这种感觉真是太棒了,第一个冒出来的,总能被记住。
然后迅速进入编写碎碎念的状态,我知道自己写作的问题,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特别需要他人给予建议,经过五次修改,最终有了满意的碎碎念,在修改的过程中,我特别的欣喜若狂,因为看到自己的书写问题,一步步被修正,这是进步的感觉。
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队长莫卡和木不易老铁,给予我的帮助。
后来随着学院内不断推出新的活动,在赞叹老铁脑洞大开的同时,越发感觉到自己的局限性,因为只要我敢说“我来”,是基于我有把握、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好,无非是多花点时间,而有的只是看过活动后的悄无声息。
比如晒书房活动。看着曾经读过的书,却连里面讲的是什么都说不出来时,那种无力的感觉,让我丧失了继续参与此项活动的勇气。
比如,最后的毕业作品打造,看着大家一个个出谋划策,积极贡献自己的脑洞,而我却一点思路都没有时,虽然勇气褪色,但参与仍在,我愿意做那些力所能及的琐碎小事,比如加入数据组,收集各成员的头像,即使再小的事情,我也从中收获到了意义。
那些曾经让你痛苦的,也必将使你强大。
(1)以后我会认真读书,读完这本书后说出这本书讲了什么?对我有什么启发,写践行笔记,写推荐语,不仅利己也利他。
(2)多参与活动,留心观察活动是如何推进的,总结,积累,久而久之,对运营的运作就有了思路
积极主动,不忘初心,这就是我在运营学院里的故事。
运营,我们一直在剽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