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谈写作

写作不是两三天

2016-11-06  本文已影响157人  初初桑

如梁静茹唱:“爱你不是两三天/每天却想你很多遍。”写作也是这样,两三天能完成一篇文章,但绝对不会让你学会写作。在简书大概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不乏有人问我如何写作的问题,这篇文章就是来为你们解疑答惑的。

多写才是硬道理

写是很简单的事,只要你会写字就可以,但是你会觉得写作是件大事,很难完成的事。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会写作,只是作品的质量不同而已。我不否认那些大家写的文章,但是不要总是模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风格,都需要形成风格的时间,所以不必心急于出名。

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首先,你要从自己的生活写起,即便你写成“今天出太阳了”也没有人否认,渐渐地,你会写成“今天带来了明媚的一缕”。这样的一个过渡,适合欣赏的文章,有内涵,有文采的诉说。干货文章一般都是干瘪的,需要通过平实的语言来清晰明了的表达中心思想,此处的写作也只针对非技术篇文章。

有思想力的人,都不可能不思考生活,当你学会叙述,那么下一步便是深入思考。千万不要用战术上的奋斗来掩饰战略上的深入思考的懒惰。一味重复描写的景致不会因为你越来越高超的技术而有所改变,文章也不会再有升华的空间,所以深度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经历高考的人都知道,黑马不一定是勤奋的人,而大多数落榜的人都是勤奋的人。拼命学习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在事情的低效率环节中,深度的思考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样的文章就是写给别人看了。

写作的必备条件是耐心

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中写到:“如果你想成为作家,有两件事你必须首先得做到:多读,多写。据我所知别无捷径,绕不开这两样。 我读书并非为了学习写作;我读书就是因为我喜欢。但不知不觉中我还是在学习。你拿起来读的每一本书都有教益,通常写得不好的书比好书教益还要多。通过阅读烂文章,人是最能清楚学会不该怎么写。”多写与多读是分不开的事情,文章还是需要去借鉴,不会写,那就仿写,把别人的好文章换个主角,换个场景,换个形容词,那么你就学会了写一篇文章。如《何典》中主张那样,“文章自古无凭据,花样重新做出来。拾得篮中就是菜,得开怀处且开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作是思维的强化训练。人的大脑有思考力,但如果长期不思考,那么就如生锈的铁。心灵的启迪和思考大多是如火花,一闪即逝,这时便需要记下,手机上的便签是最好的记录方式。写作能够把一个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的经验全都激发,并使之活跃。当你不能预想一点一滴,那么就去回忆中找寻一缕一丝,你才会明白历史之所以重要,都是存在其必然的规律,所以生活也是如此。

写作从来都不是一天的事情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就要花费三十年的时间,沈从文的《中国服饰史》,将近耗费半生的岁月。我们不求能有此大作为,但是一篇文章能写上三四天便是到了极致,这三四天里,要时不时进行重读修改。写作事实上也是完成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方式,司马迁写《史记》为留名千古,我们也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文章。

别急,你还有生活要过,有日子来写作。文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总要付出一些时日,才能爬上一个台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