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哲、思理财投资

一段谈话——关于佛教

2023-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BOATMAN

片段1

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你到哪一层了?

答:我刚才给你说投资,这就是布施。我拿着棍子不打狗,这就是持戒【故事背景:晚上散步,在村里遇到2只狗,远远的就想把我轰走,我走到跟前,竟然一前一后夹击我】。我听到别人议论我,当做耳边风,这就是忍辱。我坐在电脑面前搞了一天的事情,这就是精进。我住在山里,不问世事,这就是禅定。我睡得着、吃得下、走得动、干得了活,这就是般若。

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分别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问:你离飞升还差什么?

答:老子骑着牛消失在江湖的时候,就是飞升。

问:悟出来什么东西没有?

答:没有。不要问我悟出来什么,看我怎么做的就好。

问:你要是遇到狗咬你,你还持什么?

答:我有棍子(保持威慑力),有腿(可以撤退),有血肉之躯(可以忍了)。

片段2

问:法非法非非法舍非非法,门无门无无门入无无门。怎么理解?

答:有点龙树大师的中观的味道。 为什么舍非非法,却可以入无无门?非非法 并不是上句中的非非法,无无门也并非下句中的无无门。

问:是吗?是法,非法,是门,无门。

答:法、非法、非非法,门、无门、无无门。就有点像,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 又 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就像一个孩子,小时候父母说什么都是对的,长着长着,觉得父母都是错的,再后来,觉得父母都是对的,这个对并不是绝对的对错的对,而是说 你明白站在父母的认知层面上他们说的就是他们认为的真理,当然,从绝对真理的角度看,他们的认知有对有错。

上面的对联现在就很清楚了,学习的路径就是入无无门,也就是走“肯定→否定→肯定”的路线,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舍弃非非法,回到法本身,也就是说,看清楚认知中的对与错,获得完整的认知,回到正确的认知本身。

片段3

说:破了戒,你就永远没法再有清白。

答:看看 鸠摩罗什,鸠摩罗什他爹。

说:在CN你要是和尚,你不可能是王子,一旦你破戒,你就破了,永远回不去。

答:谢逊是个例子,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过去的因,未来会结下果子。现在的的因,会结下果子。破戒不可怕,守戒也不必得意,觉醒的时候,开始做好事的时候,才是好的开始。

判断4

说:聊斋里面有个故事,有个叫承修的人,平日人缘极其好,交友广泛,所谓广积善缘嘛,某年赶上水灾,恰逢遇到当地的痞子和盗贼来就抢夺一空,他还希望那些个平日里的好友能接济一下他,没敢想那些个以前所谓的好友却跟陌人一样了,原来积累的善缘不过是欺骗自己而已,他遇到的都是些烂人。

答:人在落难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给援手,这是社会常态,你做好事、不做好事、做坏事都是一个样,只不过,做好事,别人帮你的可能性会更高点,但别人并不一定会帮你。

说:我就在想这茫茫红尘,为什么佛家都喜欢用一种超越生存法则的伪善,来蒙蔽奴役那些心底空虚的人。

答:显然,你的理解有问题。你可以和人共生共赢,也就是利人利己,也可以损人利己,也可以损人不利己,也可以学雷锋,舍己为人,显然,最有利、最可持续的方式是共赢。

说:做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答:佛教让你做个好人,做好事,这个是有根本性的区别。做好事,做好人 vs 做坏事,做坏人,或者,做好事,做好人 vs不做好事/不做坏事,不做好人/不做坏人。这种格局,高下立判。 我相信一个人一辈子坚持不做坏事,做个好人,做些好事,他的运气不会太差。

这个世界没有100%确定的事情,特别是社会上的事情,讲可能性才符合客观现实。长期坚持做个好人、做好事,它的期望结果是好的。至于,最终结果会怎么样,中间还有其它变量,不是他可以控制和预测的。另外,期望结果是好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大概率是好的,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有好的结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