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功,动机与目标》的两点启发
第二遍读《成功,动机与目标》这本书,又刷新了自己的很多认知。
这是一本认真分析设定目标和如何达成目标的书,特别适合愿意给自己设定目标的朋友看看,一定会有收获。
这次分享对我触动最强烈的两点。
本书的开头就提出了一个世界难解的问题:
达成目标是要靠"自律"么?不够自律就说明自己不是个牛人么?
作者举了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例子,奥巴马是一个多传奇的人物啊!他不自律么?
但是:奥巴马曾经戒烟多次,结果也没成功!
对于一个能把这么复杂的美国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牛人,怎么连这么一个目标都达不成?是因为他不自律么? 达成目标没那么简单。
先分享第一点:『为什么做』VS『做什么 』 哪个更重要?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一遍遍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做这件事,做了对自己有能帮助,有好处啊!
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说:你一定要认真学习,以后才能考上大学啊!
这都是在强化『为什么做』的重要性,但是这样真的有用么?
假设你是一个在沿海城市出生的人,和一个内陆出生从没吃过海鲜的朋友一起吃饭。
你蒸了几只螃蟹请朋友吃,但你看到他并不动手。
然后你说:吃啊,螃蟹鲜美极了,人间美味,赶紧动手吃啊!
你看,这就是在强调『为什么做』了。
其实朋友不见得是不想吃,而可能是不知道从哪下手。
所以这时候最好的做法是搞清楚『做什么』。
比如手把手教对方从哪掰螃蟹腿,开螃蟹壳,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这样更容易让目标达成。
所以:书中强调了『为什么做』适用于强化那些你已经做过的,有经验的事情。
好处是能把一件小事和一个更大的意义或目标联系起来,让自己更少冲动、更少被诱惑,且常会为行动提早做准备。
而『做什么』更容易聚焦在细节上,适用于做一件困难、生疏、复杂或需要很多时间学习的事。
明白这两者的区别后,对于设定目标后选择是用『为什么做』还是『做什么』就很清楚了。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运动的人,篮球,羽毛球,健身房,自行车等等都非常喜欢。
但随着年龄增大和出差频率增加,很多群体项目就渐渐不适合我了。
于是我无数次和自己说:跑步吧!跑步没有任何限制!跑步对身体好,跑步能增加心肺功能。
结果我还是没有真的开始跑步,还给自己找过无数借口比如体重太大伤膝盖,没有好的跑鞋,太累了等等。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跑步教练写的一本书《掌控》里写到:
1、跑步时要臀部收紧,后腿抬起发力;
2、用电子手表检测心率,心率控制在180减去年龄之下;
3、增加步频到180,可以选择节拍器或听180步频的音乐;
4、下载一个软件比如『悦跑圈』监测以上数据,根据情况调整。
看完后,我就照着去做了,然后我迷上了跑步。
两个月跑了接近150公里!最高一次能跑7-8公里。
当然,结果让自己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通过吃螃蟹和跑步,我想您应该就能理解『为什么做』和『做什么』的区别和使用方法了吧?
总的说来,对目标采取“为什么”式的思维能使你更有动力;
对目标采取“是什么”的思维则能使你专注于操作性细节,从而完成任务,防止拖延。
你要知道如何为排除特定的困难而选择相应的思考方式。
当然,现在的我,跑步之前想的更多的当然就是『为什么』了。
第二点:怎样把达成目标和『幸福』挂在一起。
这些年有太多的书讲如何获得『幸福』了,这本书的解释让我觉得特别过瘾。
书里先说:达成目标会让你感觉到幸福。
然后又说:不论达成何种目标都会带给你至少片刻的快乐。
不过有一种快乐是转瞬即逝的快感,而另一种快乐是追求某个目标带给你的从头到脚恒久的温暖与幸福感。
当然第二种快乐显然指的是『幸福』。
书里说真正而『幸福』取决于以下三方面:
1、关联感:与他人相关及相关怀的渴望——爱与被爱的渴望。
2、胜任力:就是你觉得你可以掌控这件事的能力。
3、自主权:关于选择和决定自己人生经历和事情的自由。
这是人类最最基础的三大类需求,当你在做能满足上面三个需求的事情,你会感觉到有无限的动力。
这才是『内驱力』的根源。
而很多人在这些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或屡屡受挫后,才会把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肤浅的外在价值目标上。
比如大量的金钱,虚无的名誉等等。
这么说可能比较抽象。
想想一个小孩子,只要有了自我意识后。最先追求的都是上面三个需求。
小孩子你给他钱,名誉啥的都没用。
他每天喊的是:要妈妈! (关联感:爱与被爱的感受)
他每天在爬啊爬,玩啊玩儿,尝试了解各种新鲜事物(胜任力:不断探索)
当你做了他不喜欢的事情时,他说哭,或说『不』 (自主权:自己要掌握自己的自由)
你看,一个人与生俱来去追求这三种需求的愿望是及其强烈的。
随着人们越长越大,其实也还是在追求着这些基础需求,只不过家长,社会等等在各种方面不明白罢了。
所以:最强的动机和最大的满足感来自自己选择的目标,有一种内在动力,这是一种为事物本身价值而做的愿望。
我们更享受追求目标的过程,觉得一切更有趣味。
我们会发现自己更有创造力、做更有挑战的事情,在困难面前更坚忍不拔。
当我们觉得有选择权、自己掌握着命运时,会更有动力,更加成功。
而当这三个需求的任何一个被剥夺后,我们可能就丧失了上面的那种感觉。
读到这里时,我心潮澎湃。
回想自己在职业生涯中一次次的成功和失败,没有一次不和这三种需求有密切的关系。
而想到家庭中和孩子的教育,老婆的关系,也一样和上面的三种需求有关系。
这本书还有很多其他的收获,这次就先分享这两点。
1、根据情况选择『为什么做』和『做什么』来优化目标达成;
2、通过人类最基本的三类需求『关联感』『胜任力』和『自主权』来实现目标,让自己更幸福。
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