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余老慢慢学习

2022-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此时一点一点地细品慢读余映潮老师的这篇课堂实录,才知道去年暑假时我真是遗憾的错过了老先生的那么多精彩之处。人生抱憾的地方不少,这是最为遗憾的,幸运的是我拿到了这本书,一点一点的细品慢嚼,在咀嚼鉴赏中留下最精彩的细节。

以先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这篇千古绝唱,经由语文届的泰山北斗余映潮先生的化繁为简后,就概括为两个角度——体味作品的音乐美、欣赏作品的文学美。

确实,大道至简,简单到一篇文章就从音乐和文学两个版块来学习。

在正式品读品析之前,先生的背景材料介绍很精简——“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黄州团练副使,自号“东坡居士”,在这一期间留下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层次清晰,内涵逻辑。不像我,平时唯恐PPT上的内容不够多,能塞的都塞进去,殊不知是想要面面俱到,最终面面都不到。

接下来是学习活动的两个大板块。

一,体味音乐美

先生也是从朗读入手,在学生齐读之后,根据学情逐一点拨。最妙的是从语调、语速和语气三个维度植入抑扬、缓急、轻重三种朗读方式:

1.读出语调的抑扬

余老现场示范:上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要读出扬的语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也要读出扬的语调,“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既然要读出扬的语调。

这样读来就读出几分波澜起伏,读出一些一波三折,读出作者内心的情感激荡。

2.读出语速的缓急

像“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中的“多——少——豪——杰”中间就该略作停顿,“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的“灰——飞——烟——灭”,四个字也要多开,这样处理,能够读出几分磅礴气势,读出几许壮观气象。反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语速就该读得快一点,把冲天豪情和热情赞美揉入其中。

3.读出语气的轻重

像本词的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就该读得轻一点,柔一点,几多感叹和叹息都在这轻柔吟读中缓缓道来。

高手就是高手,单单的朗读指导就有这么多的学问,如此多的讲究,孩子在这样的四两拨千斤之下,就比单纯的盲目的自读效果要好了不知多少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样的朗读品读之下,孩子们就对文意有了较透彻、深入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品析文章做好铺垫。

二,作品的文学美

如果说前一个板块是孩子们的共同参与,是动态呈现的话,接下来,余老师开始匠心独运,由动转为静,对整个课堂的节奏进行调整,紧张舒缓自如切换。

先生直白点出学会欣赏作品可以从章法之美(即文章的结构,或者叫谋篇布局,或者聚焦到文章局部、细部的构思),景物描写之美、人物描写之美,炼字炼句之美,表现手法之美,情感抒发之美等六个角度入手。

清晰明了、一网打尽,实现360度无死角的全面覆盖,孩子们欣赏品读诗歌,一下子就找到了抓手。

上一个板块以朗读、赏读为主,到这里,节奏开始放缓,要求孩子们锁定6个角度,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自己最有体会、最为欣赏、感受最深的一点,即选择一个话题,限时几分钟,写百十来字的赏析小短文。

看到这里,我被先生的教学睿智和前瞻性所折服。这哪里仅仅是诗歌教学呀,这不就是一个小型的作文现场么?如今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不就是从已给的材料中选定一个角度、设定一个话题,聚焦一个主题,然后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文吗?

阅读与写作,无缝链接,完美融合,不正是先生这样的课堂么?

几分钟之后,孩子们佳作纷呈。有了上一个环节老师的朗读点拨,学生们真正融入到诗歌所创设的意境和故事背景中,以临在的状态与作者产生共情,又有明确的话题可供选择,接下来的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就变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先生的课堂上,学生们真的被唤醒被点燃了。

想想看,多少个语文课堂上,孩子们是被灌输、被填鸭,什么工具性,什么有人文性,一概不不要,更别说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至于文学素养的积淀与提升更是一句空话。

一个孩子从表现手法之美角度欣赏“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句子,让人不得不赞叹:从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出英雄还需美人配,以小乔名扬四海的美貌来衬托周瑜当时的英姿逼人、玉树临风。另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以周瑜的轻而易举来正衬他的足智多谋,同时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最后所说的“早生华发”又形成对比,无言中流露了苏轼谪居黄州之后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这真的是一名学生在短短几分钟内写出来的么?不由得击节长叹呐!连余老师也赞叹这孩子分析的精妙,有正衬,有反衬还有映衬。

当然不同孩子不同水平不同角度的赏析,余老师都会有针对性的点评,并给予最大善意的鼓励。紧跟着趁热打铁,以PPT方式展示这6个角度的赏析范例,看得出都是余老师精心提炼的,绝非一般教参或押题卷上面的答案所能比拟:

1.文章章法之美——上阙咏赤壁,是景物描写;下阙怀周瑜,是人物描写。起句给全词奠定豪壮的基调,过片将上下阕衔接得天衣无缝,尾句用含义丰富的感慨作解。写景,咏史,怀古,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2.景物描写之美——写山,仰视的角度:“乱石穿空”,写景为动,描画了千峰如削、剑指苍穹的壮观景象;写水,俯视角度:“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动景描绘,江水滚滚,波涛撞击崖岸,发出如雷轰响,溅起一堆堆雪浪,似万马奔腾。诗人绘形、绘声、绘色,呈现出一幅大气磅礴的画卷。
3.人物描写之美——从“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这是以群雄烘托周郎;接着从爱情、装束、风度、战功等角度,层层展现周郎的神采风华,以美人烘托爱情美好,以装束烘托风度潇洒,以战功烘托事业有成。周郎越是人生得意,越发显出苏轼此时的失意。
4.练字练句之美——“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千古名句,最能体现豪放风格。“穿”字将岩石的突兀高峻表现出来,“拍”字写出了动态之美、力度之美、声响之美,“卷”字从力量、气势、形态的角度写大江的浪涛。它们共同描绘出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
5.表现手法之美——从“千古风流人物”慢慢聚焦,最后用特写镜头定格周瑜,这里用的是衬托手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景物描写既渲染了当年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气氛,又对下阕写周瑜的雄才大略和豪迈气概起到了烘托作用。
6.情感抒发之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伤感、悲慨、失落,一醉消愁,流露出随缘任运、超然通达、独善其身的滋味;净月之举,我心如月,天地共鉴,岁月已逝,江上的明月才是古今同照,天地永恒的呀!“酹”是凭吊周瑜,“江月”是赤壁之战的见证,面对江月祭奠英魂,凭吊英雄,表达赞颂、追慕之情。

余老对于学情的把控和引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和提升,都在两个板块之下的若干个小问题中,一一得以呈现。

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我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也给学生们也讲过多次,但是真正的解读得如此透彻,还是经由余映潮老师这次课堂实录才完成的,也是此时才似乎真正明白了这首词为什么美得那么令人心醉了。

跟着高手学习,确实能快速拔高自己。

啃读余映潮老师的课堂实录才刚刚开始,慢慢看,细细品,点点悟,时时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