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运营创业

“小步快跑”求精益(上)

2017-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朱海林_HL

精益运营或创新,需理解精益的核心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小步快跑”。

精益强调尽可能不要做“大事”,减少“大项目”,不要总想着搞个大产品大动作,与其大项目、大投入、大失败,还不如小起步、小改进、小投入、小错误,积小赢为大胜。小了自然也就能快,高频率,短周期。

我们先来看看大项目大策划会怎样吧。

1.启动慢,丧失机遇。联合利华前CEO曾经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如果一件事情已经有80%成功的概率的话,那就不要做了,因为这个机遇已经过去了。”也就是说,当我们筹划一个项目或产品到信心满满的时候,市场和环境通常已是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那就相忘江湖,随它去了。大项目在一个组织中免不了计划再计划,讨论再讨论,决策再决策,毕竟一次性投入资源大,涉及利益干系者多。《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就说过“几个人、十几个人的架打得最狠,几十上百人的架往往打不起来,人越多越容易勾来熟人。”

2.周期长,变幻莫测。大项目/大产品尽管做了更为详尽的计划,更多未来的预测,更深层次的风险评估,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世事变迁,并不如人意。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内部要素蠢蠢欲动,一会黑天鹅,一会灰犀牛,于是乎,大项目/大产品就在不停的变更管理以及变更又导致的变更中嵌套,失败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剧,直至绝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3.任何一个组织,能够妥善把控大项目/大产品的人总是稀缺的,而大项目/大产品的成功与否事实上更依赖超级英雄(优秀的项目经理、产品经理、CEO等),他们能文能武,能鼓励士气,能把握节奏,各种能沟通,各种能决断。。。那么问题来了,你的组织中有多少这样的超级英雄呢?我们可以承受有多少这样的项目或产品呢?

4.都说诸多企业缺乏变革基因,事实上,无论哪个组织,在大部分时候都是不愿变革的,倘若一切风生水起,倘若一切说的过去,企业如个体,基本上都是能不变就不变的。在管理学里,就是所谓制度的强化,现有的合法性只能是被不断的维护。存在的即是有原因的,那就继续存在。这种情境针对大变革更为抵触。事实上,如果是很多很多小变化,组织还是有这样的动力或者说基因去产生并进行的。也就是说,大的变革,一个组织未必能发生,其对领导力的要求也是实在太高,然则小变化却可以持续推进,甚至可以成为一种习惯。个体如此,组织亦如此。

以上听上去挺合理,那有人要问,为什么时至今日,我们要小步快跑了,要精益了,以前为什么不呢?

当然首先要阐明的一点,精益思想已经半个世纪了(我之前有文介绍过),那时候主要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被认可或追捧,而如今更多的是在服务运营、产品开发和企业创新。因为今天的服务运营、产品开发或企业创新有了以前生产制造的物质基础,甚至是更为适合精益的物质基础。

这些物质基础一是数字化,二是数据。

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是,未来组织会全面数字化,everything is code...或者像马克.安德森说的“软件正在吞噬世界”。数字化也伴随着自动化,现在的服务运营和产品开发愈来愈自动化。自动化带来速度,我们可以即时评估发现决策的质量,计划的结果,我们不需要等待一年后两年后才发现一个大项目/大产品原来从开始就错了;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进行不同层次上的试错(trial error)。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利用小的、及时能发现的、代价低的、哪怕是数量较多的错误成本去换取即使是一个、但却是大型的、成本高昂的错误。

数字化带来的又何止是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充满了信息,我们不需要等待,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持续的判断,持续的交付。所谓未来已来,这里可以解释成就是未来已经在每一刻呈现。

我们现在有基础:

我们不再需要那些超级英雄,我们需要的是授权和激励一线人员;

我们不需要周详也是冗长的计划,我们需要的是敏捷行动,快速改进;

我们不需要预测未来的变化,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我们不需要大步蹒跚,我们需要小步快跑;

我们不需要等待,因为我们不断的在发现。。。

未来已来,即刻行动、精益创新是我们当下需要的精神。

最后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家里大人说的“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通俗一点,就是,步子迈大了,容易那啥。。。

(这次主要讨论“小步”,下次谈谈“快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