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特训营第七天:《财务自由之路》
如果我是一个讲书人,我现在开始先梳理这本书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第一,每个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普通人的客观环境或许不利于我们致富,表现在政府的政策、教育体制、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可能是不利于我们致富的因素,而且,我们每一个人的独特经历不断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作者自己描述了他的亲身经历,这经历让他对变得富有有了极大的渴望,而这渴望带来的想要变得富有的决心只是一个开始,作者的意思是我们有了决心,接下来我们的价值观要和目标保持一致,并且,要区分乐观主义和自信之间的差异,在区分清楚之后建立自信,明白我们所处的状态,对金钱有正确的认知,他举例说自己在26岁时认识到一个人,教会了他致富的准则,我认为这一点事实很重要,我就没遇到一个真正教会我这些的人,也可能我过往的经历所形成的的认知阻碍了结识这样一位能教会我致富准则的人,这一点我也说不清楚。继续说作者的意思,他把生活大体分了5个领域:健康、财务、关系、情感和人生意义。并且指明这5个领域同等重要。接下来的观点是,我们要优化自己,这里的意思其实就是亚当斯密为经济学这门学科提出的基本假设: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好的结果,其实每个人都必然是这样,只是受局限条件约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局限里以自认为最小的代价做了以为最好的选择,事后看来则不然。作者继续说明,规划很重要,要有自己的梦想,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把梦想转化为目标,把目标拆解为策略。
第二,每个人要清楚责任究竟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要对自己对事件的判断和反应负责,听起来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客观上一直都在负责啊,做对了得奖励,做错了得惩罚,主要是事前怎么确认自己的判断和反应在事后的结果呢,这问题得分出很多情况吧,4种方法拓宽可控领域,简直是一堆套套逻辑,这作者也是个熬制鸡汤的好手,也就时间不允许,我先选择完成作业,等完成了再回来一点点揪这作者鸡汤里对与不对的区别。
第三,100欧元是难以企及的奇迹吗?且听作者怎么说。
大多数人对自己短期内能完成一件事的能力高估了,对自己长期内能完成一件事的能力低估了,这又是正确的废话,指向不明,模棱两可的话就是套套逻辑呀,事后怎么都会圆回来,反正要是没成功一定是自己不听话,跟别人都没关系,这种鸡汤书可以鼓励一部分人成功,但真正做成事的过程其实跟这些鸡汤没啥关系,越读越累,这书在消耗我的能量啊,不是在增强我的能量。
第四,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变得富有。
“大目标比小目标更容易实现,因为问题无法完全挡住你看向太阳的视线。”我想问,这句话的适用范围是啥?其他书里面还会说要小目标,小目标容易完成,这到底往那边走,听谁的,脑子现在很混乱哎。书里面偶尔有正确的话,但这作者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乱解释,更多的是没法证伪的套套逻辑,有点明白这类书为什么畅销了,还是因为韭菜太多了,这种混子随便讲讲课就把钱挣了。(这也就是这类“成功人士”不断当人生导师的原因吧,一旦走通了,天底下脑子不灵光的人多的是,钱当然好挣了,说一些反正怎么说都是对的话,听了课的人里面反正总会有成功的,你也不能说人家念叨的无效,你要是听了还没成功,那肯定是你的问题。)
第五,你关于金钱的真是想法是什么。
我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索性婆娘骂街,前一章的责任里还在说「我们首先应该问的不是“为什么”,而是“怎么做”。“怎么做”寻找的是解决方案,“为什么”寻找的是托词。寻找并最终找到托词的人,就没有必要再拓宽他的可控领域了,因为他是不负责的,同时他也就放弃了自己的权力。」。到了第五章,又成了「在需要做出决定的场合下,你应该经常使用“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来自我叩问。每一个达成过远大目标的人,都是讲90%的精力放在“为什么”上,只将10%的精力放在“怎么做”上。而大多数人都将90%的精力放在“怎么做”上,只将10%的精力放在“为什么”上,因此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我真是无语啊,别跟我说后面一句作者加了个前提条件,所谓“在需要做出决定的场合下”,这也叫前提条件的话,我我就说在需要你飞起来的场合下,你就应该飞起来。
累,这书翻的真是心累,一堆正确的废话,一堆套套逻辑,一堆永远不可能错的道理,一堆自相矛盾前后不一的说教。
作业完成,还是认真多翻翻《经济解释》才是正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