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图鉴》还是令人失望了

2018-04-29  本文已影响26人  带刺的波斯菊

在网上看到许多人都在谈论部关于北漂的电视剧,名为《北京女子图鉴》,最开始被被“北漂”两字吸引到了,于是我也迫不及待的去看了。

帝都,一座集政治与文化为一体的大都市。在那里,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好的教育资源,也会遇到不错的工作机会,可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假若自己能力不够或是资格不够,又怎能去获取资源或机会呢?

第一集大概讲的是一名来自四川的普通大学毕业生陈可,不甘在小城市里干着两千块钱的体面工作,而独自来到北京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初来乍到的她来到北京,在面试工作时,从开始提出六千的薪水到五千,到四千,最后只能去老同学介绍的地方,做着前台工作了。而且她面试的言词也因面试的碰壁而不断调整,从开始的“为了梦想”到“想带妈妈来北京生活”。

《北京女子图鉴》还是令人失望了

或许是求职者年少轻狂了些,也或许是赤裸裸的现实摆在面前,说是为梦想,别人却在偷偷的笑。帝都,又有多少人不是为了梦想而去呢?可最后又有多少人实现了呢?

而在四处寻找工作之时,一边是老同学的猥琐行为使她愤怒,另一边是还在老家的男友提出分手。本就已经很狼狈的她,本想男朋友还可以依靠下,可却又被打击了。此时,在他乡的陈可,无依无靠,在当拿着半截玉米吃着的时候,她也暗自发誓以后再也不要因为委屈流泪。

看到这,觉得女主应该是个很坚强,也很有想法的女生。我也有点像喝了鸡汤似的,那些我们经历过的糟糕片段,会慢慢变成我们内心的铠甲。

第二集主要讲述了陈可为了维持生活所需,而在前台干着被人使唤的工作。在经过同学王佳佳的介绍下,认识了吴昊,也通过参加吴昊的饭局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而在与王佳佳接触后,陈可发现外表看似风光的她,住的却是地下室,也有着“捞女”的特点。而这不是她想要的。

大多数的我们会想,这社会有这么好的事吗?参加一次仅有一面之缘的人的饭局,一份工作就来了。这有点夸张吧?的确,电视剧永远是电视剧,跟现实总会出现差距。

接着第三集讲述了陈可进入新公司工作,同事姚梅教她要学会站队,要跟对领导。这让步入职场也快两年的我,似乎学到了些,却又似乎有点让初入职场的人看了,会稍显迷茫。难道工作就一定得要学会站队吗,如果一个部门里出现几派,那又谈何团队精神呢?

然而,在看到王佳佳带着她去见世面,认识更多人时。也确实说明了一个道理,人脉资源很重要。许多现实告诉我们,拥有更多人脉资源的人,离成功会近些。因为在人际关系上你多付出了那么一点努力,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在看到第四集时,主要以陈可的爱情故事及她如何处理职场问题来穿插的。这里我们会看到职场中的“潜规则”,姚梅因为跟高总的关系而经理,而陈可并没有接受。

看到这里之后,让我有点失望了。居中似乎还没有讲述陈可如果在职场中奋斗的,似乎是靠着当着经理的男友和她在酒吧认识的人的帮助下走过来的。也许这就是剧情的展示。

第五集讲述了陈可利用另一个资源关系,成功跨行业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剧情到这,又会让人觉得哪有这么幸运的事,不仅成功跳槽了,还在这家互联网公司老板的关照下,租到了离公司近的房子。

此外,新公司老板跟她的谈话,大致是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机会,所以要嫁个好点的人。而陈可的老板也说到自己之所以有几套房,也是因为离婚而得到一些补偿。

这也让我想到了母亲也曾对我说过,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选择机会。也是,如果一个人嫁对了,婚姻幸福,也就不会有高离婚率了。但如果说是第二次机会,是不是太笼统了呢?女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为什么一定得靠男生呢?是人们喜欢把自己限在女生总是弱小的思维里,还是思想方式就是女生嫁人后以家庭为重呢?

《北京女子图鉴》还是令人失望了

电视剧在往下看,似乎看到的都是女主的顺风顺水的工作状态,并没有过多讲述她如何在只身在北京的职场中努力工作。虽然其中反应了一些现实问题,如人际关系,职场认知等,但似乎在女主那都显得轻而易举。

我不知道当更多北漂一族看了这部剧会作何感想,但我想表达的是,剧情有些理想化了。在看到十来集后,终于还是选择弃剧。本以为会是一部给人灌鸡汤的电视,但可能是对它期望高了,也就有所失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