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酒令之猜拳与拇战浅解2018-04-25
作者:刘莉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的酒令可谓雅俗共赏,雅致的如射覆、占花令等,通俗的如抢红、拇战等。所不同的是,曹雪芹把通俗的酒令写出了雅致的玩法,脱俗至雅,且雅韵深致,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拇战就是其中的代表。
拇战,中国民间饮酒时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最通俗的酒令之一,亦称“豁拳”、“豁指头”,又称“搳拳”、“揞拳”,俗称“划拳”。由两人相对出手,各猜其所伸手指之数,合而计算,以分胜负。明代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盖以目遥觇人为己伸缩之数,隐机斗捷。余颇厌弃呶号,然唐·皇甫松手势酒令,五指皆有名目”,“则当时已有此戏矣”。明代王征福著《拇战谱》,专载拇战令辞[1]。而明代谢肇淛在《五杂俎.人部二》中关于手势酒令的记载最早源于汉代。清代郎廷极《胜饮篇》卷八:“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又名豁指头。”清代“始宁竹秋氏”所著《红闺春梦》四十七回:“方夫人又道:‘我们十人可行此令,那边聂奶奶他们单搳拳就是了。’”[2]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通常容易把拇战和猜拳混淆,以为是一种酒令。其实,两者截然不同。《红楼梦大辞典》中解释:猜拳,亦称猜枚,俗称猜单双。《东皋杂录》:“唐人诗有城投击鼓传花枝,席上搏拳握松子。”《荣余音话》:“元人姚文鱼诗云:‘……剥将莲子猜拳字,至手双开不赌空’。而今酒令之猜枚,前后不放空也。”其中《荣余音话》疑为清代阮葵生的《茶余客话》之误。再如清代李调元《童山文集》卷三十八《弄谱百咏》:“筵赏花支照烛红,随拈莲子斗雌雄。真空两手君休诧,看破乾坤总是空。”“藏阄即猜拳”,此令远承汉代的“藏钩”游戏,下开明清“猜子”等酒令的先河[3]。通俗的讲就是指饮者任取席上果粒,如松子、莲子、瓜子之类,握于掌中,双握而云其一,由另一饮者先猜奇偶,后猜数目,猜三次,才决胜负。
《红楼梦》中第六十二回,由湘云提议玩的酒令是拇战,戚序本和商务本《石头记》均误作“猜起拳来”[4],第六十三回“怡红夜宴”中,众人玩占花令散去之后,老嬷嬷们吃酒时所玩的酒令才是“猜拳”,由这些没有文化且被作者称为“鱼眼睛”的人来玩,可知这种酒令是当时酒令游戏中最普通的一种了。另外,书中在第十九回、第七十五回也分别点到猜枚游戏,一是贾珍、贾琏、薛蟠等人参与,一是贾珍、尤氏、佩凤等人参与,由此也可看出,这一酒令游戏通常都是不通文墨之人玩耍的。
在民间,不管是拇战,还是猜拳,大家都是就令而玩,以胜负定输赢,通常是两个人对决,同席其他人围观助兴,玩起来吵吵嚷嚷,热热闹闹。在《红楼梦》中,简单易行的猜拳被作者轻轻一点,无须多论。而对于拇战的描写,作者则运其匠心独运的精彩之笔,不仅设定酒面、酒底,就酒面、酒底的具体内容也充分铺陈,力求做到推陈出新,可以说是别具一格的独创出高雅别致的新玩法,文中酒令要求:“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单从“酒面”所限内容,就足以体现作者对各方面知识的涉猎何其广博,并且能把酒令作为一种载体,将各种文化融合在一起,互为关照,彼此呼应,为刻画书中人物增加意义厚重且靓丽的一笔。
①古文:本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这里指古代散文。
②旧诗:指旧体诗。
③骨牌名:指口头文字类的酒令。骨牌,即牙牌,又称“宣和牌”,是以其最初制此游戏之具时,军用牛骨或象牙制成。它是由古时掷骰子的博戏演变而来,明代张自烈《正字通》中记载“牙牌,今戏具。骨牌及其组合都有自己的名称。”于是便产生了骨牌名诗,骨牌最初是用于酒令的,于是由诗牌令,演变出各种组合的诗词曲酒令,称之为骨牌名。如:乌龙戏珠、梅梢月、三郎游五岳、苏秦背剑、五岳朝天、观灯十五、剑行十道、上天楼、火练丹、霞天一只雁、寒鹊争梅、上天梯、折脚雁、二士误入桃源、桃红柳绿、寒鸦争梅、杨妃醉八红、摔碎八宝珠环、鱼游春水、一枝花等。
④曲牌名:就是曲,俗称“牌子”。曲,是韵文文学的一种,同词的体式相近,可以配乐歌唱。曲有曲牌和宫调,即指曲调的名称和乐曲的调式,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注:古代的曲很长,所写的曲牌都是一个很长的一首曲的部分小节的名字。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原先诗词都是配乐吟唱的,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后来曲调失传或是别的什么事,就只用曲牌名来限定曲子的字数,格律,音韵等,如: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刮地风、四门子、水仙子、塞雁儿 、节节高、过南楼、蒙童儿犯、灯月交辉、初生月儿、阳关三叠、林里鸡近、河西水仙子、间金四块玉、减字木兰花、古调石榴花等。
⑤时宪书:即历书,古时称“通书”,清乾隆时为避弘历名讳,更名为“时宪书”。历书可谓生活小百科全书,内容五花八门,包括了民俗、婚俗、文书、讣告引状、祭文、扫墓、红白喜事用语、对联、寿语、历史典故以及日历等。在古代,由于它是由皇帝委任京城钦天监颁布的,所以又称“皇历”、“皇书”。常见历书用语如:吉日、大吉日、黄道吉日、鸿雁来宾、宜会亲友、凶日、大凶日、禁忌出殡日、不宜出行、乔迁、移徙、讣告引状等。
解释完酒面的有关内容,我们试解《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作者是如何运用拇战的形式别出心裁的玩此酒令的。
1、黛玉替宝玉所行酒令:
酒面:落霞与孤骛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 这是鸿雁来宾。
酒底: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具体解释:
一句古文是“落霞与孤鹜齐飞”: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句旧诗是“风急江天过雁哀”:出自南宋·陆游·《寒夕》“风急江天无过雁,月明庭户有疏砧。”
一句骨牌名是“折足雁”:骨牌名。这副牌由“长三”、“一二”、“长三”组成[5]。
一句曲牌名是“九回肠”:曲牌名。原是愁极之词,取自西汉司马迁的《拜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
一句时宪书上的话是“鸿雁来宾”:鸿雁来宾,旧时历书中有此语。来宾,即已经到来或即将到来的客人,语出《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酒底“榛子”二句:榛树的果实可食,如栗而小,味亦如栗,又叫榛栗、榛瓤。这句话利用“榛”与“砧”同音异义的特点,既巧妙地符合了酒令的规定,也说明了榛子与捣衣声无关的事实[6]。又《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疏“榛栗”为“妇人之贽”曰:“盖以‘榛’声近‘砧’,取其虔于事也。”则“榛子”又可暗谐“虔子”,即一片挚诚、忠贞不渝的意思。以捣衣砧声比喻在清秋之时怀人的愁绪,前已屡见,如唐代顾况的《游子吟》中“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宋代李清照的《行香子·天与秋光》中“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等。末句用唐·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这支酒令的酒面连缀起来描写的是,远方孤单的野鸭伴着晚霞飞向天边,一只折足的大雁也在疾风中飞过江面,它的哀鸣使人愁苦万分,让人感到秋天来了的一种凄凉的景象。酒底运用谐音之法写这榛子并不是砧子,是不能用它为远去的亲人洗衣服的。深秋来临,北雁应该南归,远离故土、孤苦无依、寄居贾府的林黛玉,正犹如令中那只折足的孤雁,已经无法踏上返乡的归程。而“榛、砧”之意,则表达了她对心上人除了一片深情,但终不能为他做些什么。这也是林黛玉对爱情渺茫的一声悲叹!
2、湘云所行酒令之一:
酒面: 奔腾而砰湃, 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酒底:这鸭头不是那丫头, 头上那讨桂花油。
具体解释:
一句古文是“奔腾而砰湃”:出自北宋·欧阳修·《秋声赋》“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一句旧诗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出自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一句骨牌名是“铁锁缆孤舟”:骨牌副儿名。这副牌由“长三”、“三六”、“长三”组成[7]。从上文写江水浪高看,这句典出当是赤壁曹操用庞统计之事:曹军多北人,不谙水性,为避风浪颠簸,以铁索连结江上单独船只,上铺木板,平稳如行陆上。后被周瑜用火攻所败。
一句曲牌名“一江风”:曲牌名。全句有俗话“船遇当头风”之意。
一句时宪书上的话“不宜出行”:旧时迷信宣传出门远行要挑选吉利的日子,历书中有某一天是否相宜的说明。
酒底:鸭头即席上的菜,与“丫头”谐音。桂花油指古时妇女用的搽发油。
这支酒令连缀起来的描写的是,江中波浪滔天,巨浪直扑天空涌流而下,此时江面上的一叶孤舟,需要铁索的保护,遇到这样的天气,是不宜出行的。酒底运用这鸭子头不是那丫鬟的头的谐音,戏谑它的头上没有抹桂花油。这支酒令和湘云的性格极其相符,如果说林黛玉如幽谷潺潺的清流,史湘云则是波涛澎湃的大江,一个温婉如玉,一个清朗如月。以酒令照应人物形象在此发挥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作用,自幼丧失双亲的湘云,犹如一叶孤舟,在茫茫众生中,虽然没有亲情的温暖,但依然要乘风而行,这也正契合了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的爽朗性格。
3、湘云所行酒令之二:
酒面:泉香而酒冽,玉锰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一句古文是“泉香而酒冽”:出自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一句旧诗是“玉碗盛来琥珀光”:出自唐·李白·《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一句骨牌名是“梅梢月上”:骨牌副儿名。这副牌由“长五”、“幺五”、“长五”组成[8]。上,升起之意。
一句曲牌名是“醉扶归”:其名取意于唐·张演·《社日村居》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拓:又名黄桑,茎皮可造纸。春社:最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的仪式。醉扶归为曲牌名,黄钟宫调之一。南曲全曲六句,四十一字,六韵。北曲全曲六句,三十五字,六韵。
一句时宪话是“却为宜会亲友”:历书上的吉利话。
这支酒令连缀起来描写的是,在这个和亲朋好友欢聚的好日子,泉水酿制的美酒清香可口,用玉碗盛来时发出琥珀般的光泽,直饮到深夜方散,只得被人搀扶而去。对应文中场景,这支酒令可以说是宝玉生日宴会的最佳写照,因贾母王夫人等人不在,大观园众人摆脱了所有束缚,白天在红香圃大排宴席,晚上在怡红院促膝畅饮,当真是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由在芍药丛中醉梦沉酣的湘云吟出,实是作者摹画出的一幅鲜活的美人图,景美人美,意境更美。
《红楼梦》的作者描写人物不仅仅从外貌、性格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还会充分利用各种契机,运用令人意想不到的元素为人物服务,这种突出人物形象独具个性特点的描写,成为书中一个又一个人物形象塑造的点睛之笔,酒令描写即是这类描写中的典型手法之一。 猜拳和拇战本都是通俗的酒令,但经过曹公之笔却有了天壤之别,通过两个酒令的对比,不仅区分了当时的贵族家庭主仆身份的不同,也体现了两种酒令在玩法上雅和俗的不同氛围。我们从这别出心裁的三支酒令中可以获知很多,如作者对古典文化的点播,对人物形象的衬托,对情节铺排的渲染等等。
参考文献:
[1]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红楼梦大辞典》,2010年,300页
[2]李元秀编著:《茶道与酒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3]李元秀编著:《茶道与酒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4]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红楼梦大辞典》,2010年,300页
[5]《红楼梦》(红楼梦研究所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852页注释②
[6]《红楼梦》(红楼梦研究所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852页注释③
[7]《红楼梦》(红楼梦研究所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853页注释②
[8]《红楼梦》(红楼梦研究所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855页注释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