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健康,才能坐稳事业
01.用健康换发展是不划算的,因为无论什么事业,到最后,拼的都是体力。
5月14日,杭州一名28岁的女子被发现猝死于家中,死因是工作中的过度劳累。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为了供养家人,买婚房,拼命到最后,终究是断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上个月,河北电视台一位主持人,也是在主持节目时突然昏厥,幸亏抢救过来。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压力,有焦虑,就我身边知道的,有想在工作中技能爆满,一展抱负的;有全职太太操心育儿的;有刚毕业的学生前路迷茫的,这些焦虑、压力我也都曾经并当下都在经历着;然而不管你是有多想一举成名,成为贺涵唐晶式的职场精英,还是想实现全职主妇的华丽逆袭,都不能用身体让位于工作。
身体虽是我们人生一世的皮囊,但它承载着我们的灵魂和使命,会陪伴我们走到最后;对它,当然要松弛有度,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02.有健康,才能坐稳事业
万科创始人王石,是中国登顶珠峰年龄最大的一位登山者,据说,他是带着氧气瓶被人抬上去的。
为什么一定要登峰?此前不久,王石被医生诊断,下辈子可能要在轮椅上度过。
邓小平当年下放江西,每天坚持冷水浴,锻炼身体,每次给毛主席写信,都说“我觉得我身体还好”。
言外之意,我还能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邓小平能熬到最后,全仗一个身体好。
王石是懂这个道理的,身体不行,是会被人觊觎的,于是他下定决心要登上珠峰,哪怕是抬也要抬上去。
他这样做,只是为了告诉外界:我身体很好,有掌控万科绝对的权力。
越是他这样身居高位的人越是明白,一个健康的形象有多重要,身体不行,就全不行。
“常胜将军”林彪本是毛泽东的接班人,等到毛退位后,他就是顺理成章的最高权力掌控者;但他清楚自己等不到那天了,因为抗战中被误伤,他的身体很差,他等不及要去争取,于是在1971年9月8日自我爆炸。
身体不行,干扰的是你的决策。
与其说这是暴徒般的穷凶极恶,不如说是无法面对自己命不久矣的胆怯和悲哀。
03.事业上最大的悲哀不是失败,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有个朋友,也很强势,常年是公司的销售冠军;别人拿不下的客户,他都能拿下;再复杂的关系,到他这都能轻易化解。而私下我也知道,他得来的这一切都不容易。
经常我们在午休时,他还在外面见客户,一天下来顾不上吃饭,饿的胃痛;
我们处理客户关系时,只能看到表面,而他能看到下面的三层四层,站在客户角度,公司角度,服务人员角度,做出更加详细周密的计划,令人不得不佩服。
我多次提醒他,一定要按时吃饭,现在年轻,身体还受得了,等到抵抗力下降了,体力不行,你的事业必然会受影响。
不过这也是一个惯性,一直劳碌的人,你让他坐下来休息,他也不自在,比如我妈妈,得一点点慢慢放松步伐;
所以在工作中拼命的人儿,也不要担心突然的放松让你莫名恐慌,可以慢慢结合,劳逸适度。
最近接触到一个词语叫间隔年,英文中叫 Gap Year,是西方的一种叫法。“间隔年”的大概意思是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并不急于盲目踏入社会,而是停顿下来,做一次长期的远距离旅行(通常是一年),用一段时间放下脚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还有一种“Career break”的说法,指的是已经有工作的人辞职进行间隔旅行,以调整身心或者利用这段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从固定不变的生活模式中暂时跳出来,去另外一个环境体验新的生活,经历更多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也不妨给自己的生命做个“放空”,只需要“跳出来一下,或许就能得到可以支撑整个人生的幸福”;而不是疲于工作,透支健康。
04.关注身体健康,再早也不为过
明白身体对事业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王健林即便日程满满,也要坚持四点起床后锻炼四十五分钟,他珍惜的不仅是自己的身体,更是他放不下的事业。
所以越早重视健康越好。生活中很多人不关注健康,只在身体出了问题才会重视,这也算是通病了,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后追悔莫及。
与其追忆健康的美好,不如现在就行动起来。重视自己的健康,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首先是定期体检。很多大病早期是没有症状的,如果拖着没发现,到了晚期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定期体检是有必要的;然而市面上一般的体检机构都是通用项目,不仅费时费钱,还查不出结果;最可怕的是自己觉着不舒服,体检数据告诉你一切正常。所以应该找一家权威的值得信赖的健康管理平台,从体检前的私人问诊,制定专属的排查项目,才能让你“检有所获”,不做无用功。
第二点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工作熬夜需要适可而止,日常生活也要保养身体。比如现在三伏天,泡泡脚,拔下火罐,做做合适的运动,都是可以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锻炼,平均到每天也就20多分钟,还是可以坚持的。
第三点是身体出现问题早治疗。很多病刚开始时只是发烧,呕吐,这时不应该拖着,最好去检查下,找到原因,消除病根,才是明智之举。
所有的工作到最后都是拼体力,那么一定要保持最好的体力,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