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需要卓有成效
扯扯阅读背景:最近比较忙,但是还是迫不及待的把这本经典之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看完了,主要是一直感觉自己最近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总是觉得有点缺乏章法,没有什么成效。而这本书,第一次听说,其实是在去年参加拆书帮的一次周末拆书活动上,当时某位资深拆书家正好带拆这本书,各种高度赞扬、强烈推荐,当时参加完活动就在网上下了单,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压在书架上。最近我正苦于工作生活缺乏成效时,在书房看到了他,也就如获至宝的研读起来了。
说说这本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的作者想必只要稍微接触过管理学的人都会知道,那就是著名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具体他有多牛,我就不细说了,大家可以网上查查。这本书比较薄,全书(不包括推荐序,推荐序确实太多了)也就167页,一共分为八章,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相关的定义,到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到最终的全书总结。全书例子非常丰富并且循循善诱,而且都是些名人名企的亲身所见的例子,比如斯隆,费尔,罗斯福等等,很贴切,让人读起来不会枯燥无味。
聊聊读后感:我几乎可以说是在地铁上看完这本书的,一共算是看了两遍。可以这么说,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我近期工作生活比较混乱的原因所在,同时也知道了相应的对策。
一、时间管理、要事第一
这段时间比较忙,一个是工作确实忙,上了很多的项目,经常加班,再一个就是因为刚晋升为奶爸,到家后基本也都是在忙,所以很多事情堆在一起就容易混乱,而我一直都没有什么有效的计划安排,经常是感叹一周又过去了,怎么周末又过去了?!......这个情况就像德鲁克在书中说的,管理者大多数时间都不是自己的。这种情况怎么解决呢?看了这本书,我觉得可以按照德鲁克大师书中的办法:
首先,记录时间,我没有个人秘书,而且我这情况不仅仅是工作的时间,还包括了家里的时间,所以即使有秘书也只能记录工作时间情况,家里的还是要自己来。我网上查了一下,看看现在的管理者都如何记录自己时间,然后根据之前看的一些文章和书的介绍,下载了时间管理的APP~Now ThenFree实时记录自己的时间应用情况,每次进行一项工作或者事项时,点击开启记录时间,然后结束工作或者事项时,点击结束,记录好每一事项的时间使用情况。另外,我还下载了Moment,用来记录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手机控;
其次,分析时间,也就是德鲁克说的诊断自己的时间。看看哪些时间根本没必要做或者没必要亲自做的。比如我作为产品经理,其实核心的工作就是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及项目协调。有些工作,比如产品上线后的对账问题,可以先由运营来完成,如果需要有流程上的优化,可以由运营汇总反馈,我再统一的去分析,不需要亲力亲为。另外,还有些事情,是因为自己没有准备而导致浪费时间的,比如主持需求评审会,有时候会因为投影设备或者八爪鱼等没准备好,导致会议延迟十几分钟,这个可以通过提前十分钟到会议室准备好,节约自己和大家的时间。
最后,安排时间。安排时间前,关键的一点,如德鲁克大师书中所说,必须先要整理出哪些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然后将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集中起来,重点去做重要的事情,要事第一。因为很多事情,虽然花的总时间也许是一样的,但是一天花一小时完成和每天花10分钟6天完成效果完全不一样,而且很有可能后者6天后仍然没有完成。所以,第一步很重要,一定要记录好时间,然后第二步才能准确分析,第三步才能更好的执行。
二、以贡献为出发点
德鲁克大师在书中告诉我们,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以贡献他人,贡献组织为出发点,而不是时常想着自己能从他人或者组织中得到什么。这个观点,很有收获,确实,现在的社会,很多人都是利己主义,在职场,经常抱怨,上司没有给我绩效,没有给我年终奖.....而很少谈到,我在这个岗位,我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我能给其他部门带来什么?我这段时间也有一些抱怨,特别是一直加班的情况下,总觉得自己时间都给了公司,但是工资这么低,公司管理混乱等等。无形中,自己工作态度逐渐就消极了,从而工作越来越没有成效,一度还有换工作的想法。看了这本书后,特别是这一章,我启发挺大的,我开始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比如,当工作的时候,总想着,我应该如何优化我的产品设计,做成标准化的产品,后续有新的业务进来可以节省很多的开发工作量等。其实,你在一直贡献的同事,你也在收获。
三、用人所长、避人之短
德鲁克认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如果他只看到缺点和短处,他一定干不成任何事,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用其本身之所长。
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要做到卓有成效,必须识人之所长,而不应当拘泥于其所短。不管对于同事、还是上级下级。对于同事这点我体会比较深。在现在的职场里,经常会留存各种八卦,比如张三矮矬穷、李四有狐臭、王五娘娘腔等等,在这些人眼中,唯一别人最亮眼的地方就是缺点,而且会无限放大别人的缺点,存在这种情况的人,一般很难看到别人的优点,即使别人有。而结果就是,眼里只看到别人缺点的人常常在办公室里很难立足,更别谈如何晋升。因为当他与这个人去沟通工作的时候,内心想的很多时候都是对方的缺点,首先很有可能一开始就给交谈定了基调,所以即使交谈最后有结果,也会大打折扣。
五、做有效的决策
德鲁克先抛出了决策的五要素(或者五个特征)并一一进行了分析。
(1)了解问题的实质,这是偶发的还是经常性的,经常性的问题必须使用已有的应对机制,一个有效的决策者,对于经常性的问题,必须要有通用的应对机制。
(2)明确决策边界,不管什么决策,都不能超出已有的边界,比如食品的生产必须保证人生安全,这是最基本的边界。
(3)不能因为主观的因素而做出“折中”的决策,即在选择决策时,不能因为某个决策容易被接受(实际这个决策效果一般)而被选择。
(4)因人施策,决策前要知道执行决策的人是谁,了解他,以便更好的推行决策。
(5)决策需要设定良好的反馈机制,一个有及时反馈的决策可以在执行过程中不断的根据反馈得到优化。这点很重要,如果一项决策执行了,没有反馈,就无法知道决策的好坏优劣。比如有些政府部门做的决策,很多时候做了,没有长期的反馈机制,导致后来出了问题才发现这是个失败的决策。
在分析了决策的五要素之后,德鲁克谈到了个人见解以及反面意见与有效决策的关系。
首先是个人见解。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而且这个见解是来源于长期有效决策积累的经验,特别在重大紧急决策时,很重要,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其实关于反面意见的运用。本书讲了三点关于为啥要有反面意见的原因:
(1)存在反面意见,能避免决策者成为组织的俘虏,因为在一个组织中,所有人都希望决策者的决策能对自己有好处,所以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附和决策者的方案。如果存在反对者,说明这个方案有可能确实存在问题,可以提醒决策者再次深入思索,最终得到更好的决策。
(2)反面意见其实是提供给决策者的“另个一个方案”。一个最终的决策的出现,必定是多个方案筛选的结果。如果只有一种方案,那决策无异于赌博,有可能一开始就错了,风险非常高。我们有A计划,最好还需要有B计划,而且可能两者是完全相反的。例如金融中对冲的运用就是如此。
(3)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象。不同的意见,其实意见提出者都是通过自己缜密的思考得出来的,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做出更优的决策。
总结一下: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写的有点乱,其实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时间管理和用人所长这两部分,现在也是按照书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正在实践中,希望生活工作都能带来一些改变。这本书确实不错,如果你想卓有成效,值得多次品读,感谢德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