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小感想

诗经乱黑谈

2017-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徐子为
诗经乱黑谈

读一遍只知道大意,书要重读。这句话我理解的不透,但是贯穿了我读余秋雨、庄子、宋玉等等。

没读诗经前以为书中都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已经准备好翻开书就有各种香草、美好的意向飞出来。

诗经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定论的。

《二子乘舟》在闻一多《风诗类钞》里认为是妈妈想儿子了,《毛传》又和京剧传统曲目剧情类似,《毛诗序》又用寿替伋死的说法。包括《将仲子》、《葛覃》等等,一首诗在不同的经典研究中有不同的解释贯穿全书。

我本身没有悟性,也不会体察文学。只收获了一个习惯,就是先看诗,不看解析。自己理解,可能没有历史基础,但是通过自己一开始的肆意揣测,最后的看解析,会得到有趣的体验,如果猜对了,会愉悦,猜错了,甚至极端偏题,也会偷笑。

建议先看诗,了解背景。暂时不看解析,极有趣的。

让我形成这个习惯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历代赏析诗经者的“附会”。

标注完《樛木》的注释还没看赏析前,我很懵,我眼中只有树、树被藤蔓缠绕,怎么下半句就出现新浪、新郎、幸福了?“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这是赏析的解释,把藤蔓缠绕比喻成福气相随,令我惊奇于古人的思考和想象。《都人士》用蝎子尾巴比喻妇女卷发等等,我的感受跟你类似。我震惊于古代同胞的想象力。所以,我读诗经,开启了百分之百的脑洞。

不知道背景的我读《汝坟》,闹了大笑话,但是我找到了支撑我想象的意向,比如伐其条枚,鲂鱼赪尾。

诗歌的理解不能离开背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