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散文随笔亲子共读

飞将军李广:能射虎能杀敌,为何唯独不能封侯?

2019-02-22  本文已影响16人  午夜游鱼的鱼

文/张若茵

【张老师评李广】

李广,西汉名将,今甘肃静宁人。家族世代为武将,擅长箭射。当他年轻时,汉朝跟匈奴妥协,采取和亲政策,李广一直是边关著名将领,守卫边关劳苦功高,却没可以封侯的战绩。平定七国之乱时,他虽然立了大功,却因接受梁王的将军印绶而得罪景帝,从此被当作梁王亲信而打入另册,徒劳无功。武帝时,李广不再年轻,一直活在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军事天才的阴影之下。最后因迷失道路,贻误战机而羞愧自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一个孤胆英雄的传奇,堪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第一人。后人为他的遭遇扼腕叹息,也高度肯定他守卫边关的历史功绩。虽然终身不得封侯,但李广将军的传奇故事却万古传扬。

笔者有诗赞曰:

猛将恂恂如鄙人,身经百战负其能;

纵难封侯盛名在,桃李不言蹊自成。

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那时武帝很年轻,太皇太后说:“应该叫李广来做未央宫的卫尉,有李广这样的人保护皇帝,奶奶才放心。”刘彻天真地问:“李广有那么厉害吗?让奶奶这样看重。”太皇太后说:“李广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忠诚可靠。这样的人当卫尉最适合。”

刘彻说:“那您说说李广的故事吧!”太皇太后说:“李广身高力大,胆量过人,又是神射。你爷爷当年出去打猎,都要让他当护卫。每当碰上猛兽,李广总是要等猛兽走近,才肯放箭,所以百发百中。他常常单身和猛兽格斗,虽然有时被猛兽所伤,但总能杀死猛兽。你爷爷当年就说过:‘太可惜了,李广生不逢时。如果生在高皇帝那时,当个万户侯是不在话下的。’唉,你祖父虽然很欣赏李广,可当时国家要避免战争,与民休养生息,所以没有李广大显身手的机会。”

刘彻问奶奶:“李广不是在边关当太守吗?有打仗的故事吧?”太皇太后说:“我不是说了吗?我们国家需要休养生息,让李广守边,是以防御为主,没大仗可打。可是打仗的故事还是有的。我就说一个给你听吧!”太皇太后说的故事,发生在汉景帝年间……

那一年冬天,匈奴遭遇雪灾,单于突然带领几万人马,袭击上郡,把上郡的粮食都抢光了,连许多百姓也被掳去当奴隶了。你父亲实在忍无可忍,就派了最信任的宦官去协助李广训练军队,准备抗击匈奴。有一次,那宦官带了几十个骑兵出去打猎,在沙漠里遇到三个匈奴人。

那匈奴人箭法够准,一箭射倒一个,竟把宦官的随从全都射死了。宦官马快,总算逃回营地,但也受了箭伤。

李广听了宦官的描述,认定那三个匈奴人是射雕手,马上带领一百多个骑兵,去追杀那三个射雕手。疾驰几十里,终于赶上那三个人。李广指挥骑兵们摆开左右两翼,自己亲手射死两个匈奴人,把另一个生擒了。

就在这时,沙漠深处突然冒出几千个匈奴骑兵,黑压压的一片,把李广的部下给吓坏了。那几千匈奴兵以为李广他们是诱骑,连忙在山丘上摆开战阵。李广对部下说:

“大家都别跑。只要一跑,匈奴马上会追赶过来,谁都会死在匈奴箭下。如果我们留在这里,匈奴会以为汉军就在附近,我们这些人只是诱兵,就不敢过来杀我们。”

李广命令骑兵们迎着匈奴兵前进,一直走到距离匈奴兵不到两里的地方,又叫骑兵停止前进,下马解鞍。有个骑兵说:“离敌人这么近,万一有紧急情况,来得及上马吗?”李广说:“我们下马解鞍,他们会更相信我们是诱兵。”匈奴兵果然不敢上前。

匈奴有个白马将军,出阵监护士兵,李广马上带着十几人冲上去把他射死,又回到队里,下马解鞍,还让大家都躺在沙地上休息。

这时,天色已晚,匈奴觉得李广他们很可疑,愈加怀疑附近有伏兵,就在半夜悄悄撤兵了。李广带领随从,在天亮时全身而退……太皇太后说完这个故事,向刘彻夸耀说:“你看,李广就是这样有胆略,临危不惧,又有急智,难怪典属国公孙昆邪对你父亲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但是他过于自信,总爱和敌人单挑,只怕早晚会损失这员猛将。’你父亲只好把李广从最前线边城撤到第二线边城。”

从太皇太后那里回来,刘彻好奇地问他的母后:“李广那么有本事,为什么至今没有封侯呢?”太后悄悄告诉武帝:“当年平定七国之乱时,李广是骁骑都尉,夺了吴楚叛军的帅旗,立了大功,名显天下。梁王很器重他,授给他将军印绶,他接受

了,这就犯了大错。因为不是皇帝,不能授印。他不该接受梁王的将军印绶。后来将功抵过,李广没得到任何封赏,还被先帝打发去守卫边城。”武帝恍然大悟。

时光流转,刘彻长大成人了。年轻尚武的皇帝看到国家武库刀兵充盈,太仓之谷陈陈相因,民殷国富,不想再对频频犯境的匈奴隐忍姑息了,决定向匈奴展开武力攻击。汉朝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李广以卫尉的身份当上将军,参加马邑之战,但是他长期守卫边关,擅长防御,不擅长进攻,加上他运气不佳,在沙漠中迷失方向,最终无功而返。

厄运接踵而来!不久,李广又参加了一次军事行动,带领数千汉兵出关。一出雁门关,他的军队马上遇到了数万匈奴骑兵,黑压压蜂拥而来。数千汉兵抗击十倍以上的匈奴骑兵,自然寡不敌众,几近全军覆没。

李广名气太大,单于亲下命令:“要活捉李广,送到我这里来。”李广身负重伤,被匈奴骑兵团团包围,在昏迷的状态下被匈奴抓住。匈奴看到李广伤势严重,就把他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上。李广醒来后仍然闭着眼睛,假装昏死过去,就这样走了十几里。他用眼角瞟见旁边有个年轻匈奴骑着一匹好马,心中盘算了一会儿,忽然腾空而起,跃到那个匈奴的马背上,把那个年轻匈奴推下马,拿他的弓当马鞭,一口气奔驰了几十里。事出突然,匈奴一时反应不过来,待到清醒过来,好几百匈奴骑兵急忙纵马直追。李广利用年轻匈奴挂在马上的弓箭,一边奔驰,一边回头射杀追兵,终于脱险,回到塞内。

这一次脱险经历很具传奇色彩。在匈奴那里,李广被视为神人,从此得了一个“飞将军”的美名。可这在汉朝,却被视为奇耻大辱。因为堂堂大汉将军,竟然没有为国死节,而是被匈奴活捉。按照汉朝军法,李广部下伤亡惨重,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处斩。后来李家以钱赎命,李广总算逃过一死,但被废为庶人。

李广的曾祖就是那个击败燕国太子丹的秦国大将李信。到了李广这一代,怎么就倒霉到被废为庶人的地步呢?

李广赋闲在家,实在十分郁闷,非常苦恼。颍阴侯灌婴之孙灌强就经常来邀他上山打猎。那日黄昏,李广带个随从出门,跟灌强在乡间饮酒,回家时经过霸陵亭。霸陵县尉喝醉酒,呵斥李广说:“这么晚了,还在游荡,是不是盗贼?”并马上下令,“把他抓起来!”

李广的随从说:“这位是先前的李广将军。”那县尉骂道:“就是现任的将军,也不许半夜到处游荡!何况是以前的将军!”那县尉坚持不放李广回家,还把李广扣在霸陵亭一整夜。

李广觉得被县尉当作小偷,真是平生莫大耻辱,恨透了凌辱他人格的县尉,心里发誓:“此仇不报,非君子也!有朝一日,非宰了这欺人太甚的家伙不可!”

过了不久,边防形势突然恶化。匈奴人攻入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

将军。武帝气得吹胡子瞪眼,拍几案摔简册。盛怒之下,他忽然想起老将李广,就把韩将军调到右北平,招来李广,封他为右北平太守。

李广可没忘记霸陵县尉,他向武帝要求:“请让霸陵县尉跟随我上任。”武帝答应了,马上派人通知霸陵县尉,叫他跟李广将军走。

霸陵县尉战战兢兢,跟着李广去了右北平。县尉到达军营后,李广问他:“我怎么就是小偷?我那儿像小偷了?”霸陵县尉磕头如捣蒜,哀求道:“李将军,我错了,我有眼不识泰山,有眼不识李将军!您大人有大量,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您就饶我一回吧!”李广气呼呼地说:“我家世世代代为武将,谁受过这等侮辱?我饶了你,就等于甘愿接受你的凌辱。这等侮辱都可以接受,还有什么侮辱不能接受?拉出去,斩了!”

这个爱兵如子的李广将军,竟然无法容忍别人对他人格的一点点侮辱,让凌辱他的人付出生命的代价,着实有些小气。

飞将军李广孤胆勇狠,箭艺超人,名震边关,让匈奴闻风丧胆。自从他担任右北平太守以后,匈奴竟然不敢到右北平叩关,边关百姓一直平安无恙。这就是猛将威名无法衡量的价值吧?

李广将军武艺高强,绝不是浪得虚名。有一次,他去打猎,在昏黑的夜色中,错把草丛中的石头当作老虎,用力射它,箭镞竟然没入石中。可见李广将军的膂力过人。李广将军肯定没想到,这件事被司马迁写进《史记》,被唐朝诗人卢纶写成一首《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短短四句诗,二十个字,使李广将军的美名万古传扬。

李广将军不是个善于言谈的人,但是在军中人缘极好。那是因为他很廉洁,又很爱护士兵,每次得到赏赐,并不独吞,而是分给部下;军中三餐饮食,官兵一致,从不开小灶。他一生有四十年时间享受两千石的高薪,可是却家无余财,而且从不言及财产。他带兵出征,到沙漠里去,经常会找不到水源,每次找到饮水,如果不是士兵们都喝到了,他就不走近水源;每遇干粮不足,如果不是士兵们都吃过了,他就不会去吃。

李广管理士兵特别人性化,总让士兵拥有最大的自由空间,所以官兵关系极好。

可是这样的好将军,运气却特别不好。为什么?将军老去,机会方来,而汉朝的天空骤然升起的两颗光芒照彻千古,华彩闪耀万代的璀璨将星--卫青和霍去病的赫赫战功使垂暮之年的飞将军李广黯然失色。

汉武帝元朔六年,李广被任命为后军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兵定襄,攻击匈奴。这次的主动出击大获全胜,许多将领都凭借斩杀匈奴首级的数目而封侯,可是李广没有机会在前军杀敌,最终无功而返,又一次失去封侯的机会。

过了两年,李广带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带领一万骑兵,从另一条路出发,他们相约在某地会合。李广所率领的四千骑兵刚走了几百里地,就被匈奴左贤王所率领的四万骑兵包围了,汉军骑兵都很惊恐。李广派自己的儿子李敢骑快马冲撞匈奴,李敢带领几十个骑兵,直接穿过匈奴骑兵,又从附近奔驰而回,告诉李广说:“匈奴没什么可怕,很容易消灭。”军士们的情绪才稍稍安定下来。

李广布了环状兵阵,对匈奴射箭,匈奴连忙进行还击。箭矢如蝗,直射过来;箭矢如雨,直落下来。汉兵纷纷中箭,死伤过半,而且箭矢将要用尽了。李广命令军士拉满弓,不发箭,而自己手持黄色大角弓,射杀匈奴裨将。李广杀死好几个裨将,匈奴士气懈怠了不少。黄昏来临,官兵们惊慌失色,只有李广斗志昂扬,毫不减色。军士们都叹服李广将军的勇敢。

天亮以后,汉军继续坚持战斗,而博望侯张骞的军队终于出现了。匈奴看到汉军大队人马已到,不敢恋战,就撤兵离去。汉军都疲惫不堪,无法追击。这时候,李广的部下所剩无几,而且极其疲惫,只能罢兵入塞。按照汉朝军法,博望侯张骞半途迷路,没有准时到达会师地点,贻误军机,应该处斩。张家出钱为其赎命,最终,张骞被废为庶人。李广部下伤亡太多,没能立功,最终没有得到封赏。

又过了两年,就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联合出兵,攻击匈奴。李广屡次主动请缨,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运气不佳,没批准他的请战。过了很久,武帝考虑到李广即将退出军事舞台了,应该给他提供最后一次立功的机会,才勉强答应让他参战,并且让他担任前将军。

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已到塞外。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匈奴主力的行踪,便亲自带领精锐部队出发了,他命令李广军队和右将军赵食其的军队合并,从东路进发。东路迂回曲折,水草又少,李广请求说:“我是前将军,你怎么能让我走东路呢?我从成人那天就和匈奴打仗,今天才有机会直接和单于作战。我愿意做前锋,为攻打单于而捐躯。”卫青暗中得到皇帝的告诫,说李广年老,运气不佳,曾经好几次被匈奴击败,不能让他直接进击单于,以免贻误这次抓住单于的战机。所以,不管李广怎么请求,卫青都不敢答应他。李广知道请求无效,便不和大将军告别,怒气冲冲地走了。

李广和赵食其将军的部队走东路,本来行军条件就很差,雪上加霜的是,向导不见了,没人引路,半途又迷失方向,没能准时和大将军会师。当时,大将军遇上了单于的主力部队,由于李广未到,只好依靠自己的部队,用创新的武刚车战法,跟单于展开决战。虽然他们大获全胜,可是没人配合堵截,让单于遁逃了,功亏一篑,大家难免感到有些遗憾。

李广得知由于自己延误会师,导致大将军没能抓住单于,悲愤万分。他面对大漠黄沙,仰望苍苍高天,捶胸泣血道:“苍天啊,我李广一生与匈奴对抗,身经百战,未能建立奇功,引以为憾。这次有机会和大将军一起直接和单于决战,决心要抓住单于,扬名后世。可是大将军偏偏让我走东路,我又偏偏迷失道路,难道这是天意吗?我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再也没有机会报效国家,扬名显世了。今天就让我血染黄沙,马革裹尸吧!”说完,他抽出长刀,仰头自刎,把一腔热血抛洒在一生守卫的祖国边关。

所有的将士都放声大哭;百姓得知,无论老幼,也都痛哭不已。天地也为之变色,飒飒风起,竟飘起罕见的雪珠来。

飞将军李广的命蹇好像会传染,连他的儿孙也厄运连连。三子李敢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与匈奴的左贤王决战,勇夺左贤王的军旗和战鼓,斩杀匈奴众多,被封为关内侯,并且承袭了父亲的职务,当上郎中令。可是没过多久,李敢听说父亲李广之死都是卫青命他走东路所致,不禁怒气冲天,跑到大将军府,把卫青打伤。虽然卫青把这事隐瞒了下来,但还是传到霍去病耳朵里去了。霍去病年轻气盛,又深得皇帝重用,听说李敢胆敢打伤自己的舅舅卫青,就在陪同皇帝去甘泉宫打猎的路上射死了李敢。

比李广早离世的长子李当户有个遗腹子叫李陵,长大后也是个射艺高强的武将。

武帝派他在酒泉屯田守边,专门训练射手。有一次,国舅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要到祁连山和匈奴右贤王作战,他派李陵率领手下五千射手到离居延北面一千里的地方诱引匈奴,以分散匈奴兵力。

李陵已经完成诱兵任务,要回居延北了,可是他跟他爷爷一样,厄运又降临了。

李陵率领的步兵走在回归路上,被单于的八万主力部队包围住了。李陵手下五千人的箭矢全用光了,士兵死伤过半,但是所射死的匈奴兵有一万多人。他们一边抵抗,一边撤退,连战八天,距离北居延只剩一百里地了。可是,匈奴堵截了狭道,李陵他们绝粮了,而救兵一直不见人影。匈奴趁机派人劝李陵投降。李陵叹道:“我已经没有脸面回去见陛下了。”就投降了匈奴。他手下失散的士兵能够回到汉地的,只有四百多人。

汉武帝听说李陵投降匈奴,还被单于招去当驸马,在匈奴显贵,当即怒不可遏,下令将李陵的母亲、妻子、儿女全部杀死。唉,“将军百战身名裂!”飞将军李广地下有知,当痛哭于九泉。且慢,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有疑问:李广一家运气这么坏,应该早就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怎么到了后世,却越来越出名,越来越红呢?无论对李广,还是对李陵,赞叹惋惜的诗文书画层出不穷,李家的粉丝着实不少。是不是李家后代出了大人物呢?猜得无比正确啊!南北朝以后,李家时来运转,辉煌到令人瞠目的地步,兴旺到令人难以置信。

李陵在匈奴的后代,成为拓跋鲜卑的始祖,在南北朝时建立了北魏。李广的第十六世孙李,建立了西凉国,到了李广第二十三世孙李渊,不得了,竟然建立了煌煌大唐朝。

李氏家族有族谱,信不信由你啦!

本文选自:《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秦汉卷》,作者张若茵(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年4月)

编辑整理:时代华畅(微信ID:SDHCwin)

【编辑推荐】

1. 一线名师、全国畅销书作家、特级教师张若茵老师多年教学积淀的精髓。

2. 记载中华文明之路的中国版《名人传》,90位中华名人传记故事,400幅中国历史插图,通过故事阅读,了解中国人文历史,积累写作素材。

3. 全书与普通名人传记不同:在讲名人故事时精心设置 “字词采撷”“历史速读”“文化博览”“灵感偶拾”栏目,通过点拨故事内容全方位提升语文能力。

4. 双色高质印刷,海量精彩插图,特色知识点拨,令你手不释卷。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系列是一套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优秀课外读物,由语文特级教师、全国畅销书奖获得者张若茵老师精心撰写。全书按历史朝代划分,共分为六册,分别是:先秦卷(两册)、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唐宋卷和元明清卷。共选了从中华之父黄帝到小说之神曹雪芹等近百位对中华文明的进展产生影响、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名人。

作者立足史实依据,以独到的视觉、细腻的笔法刻画出故事主角或足智多谋、或战功赫赫、或命运多舛的人生,堪称一部记载中华文明之路的中国版《名人传》。同时,设置“字词采撷”“历史速读”“文化博览”“灵感偶拾”栏目,全方位点拨故事内容。中小学生通过阅读本书,可有的放矢地了解政治、地理、军事等方面知识,积累海量的写作素材,提升阅读和写作水平,增强语文应试能力。

【作者简介】

张若茵,女,福建省语文特级教师。毕生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独树一帜。她曾出版多本中小学生学习和阅读作品,其中《中学作文致胜策略36招》获华东六省一市优秀图书奖。

作为一位从事了一辈子语文教学的资深教师,张若茵老师特别重视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因此,她创作了这套《中国历史名人传精读》,书中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传记,都是一篇可供学生借鉴参考的范文。她这种用历史写作来辅助语文学习的创作形式,得到了众多一线语文教师的赞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