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书和读书?
今天在得到APP上听了顾衡老师聊怎样选书和读书,感觉角度新颖,视角独特,深受启发,分享给大家。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顾衡老师怎么说的。
一.选书的基本原则
咱们中国,一年出几十万种新书,你最多只能看100本。看哪本呢?好多人就陷入了选择焦虑。
但是你想想,如果你是去一家自助餐厅。自助餐厅里食物非常多,你胃口又非常有限,你会焦虑吗?你不会!因为你是给三个参数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端着盘子就冲出去了。哪三个参数呢?第一是自己爱吃;第二是贵,平常不舍得吃,现在奢侈一下;第三是这东西听说过但没吃过,我尝尝。
那么,选书也是同样的道理:
选的书一定要自己喜欢读;
奢侈——选那些对自己涨工资、怎么挑男朋友没什么用的书;
平常脑子里根本就没想过的问题。
日常的生活里,充满了各种鸡零狗碎的小烦恼。就像张爱玲说的,“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读一本书,就是让你暂时忘却这些虱子。
每一本书都像一把扫帚,你骑上它,可以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如果你选的扫帚是《制作ppt的十八个小窍门》、《如何开口让你老板给你加工资》,那怎么去远方呢?
所以,一定要读对自己没有用的书,而且最好讲的还是之前你从来没想过的问题。用非功利的角度对待读书,这是最要紧的事情。
二.选书的具体建议
1.定期逛书店,不要带着目的
在书架上随机挑书;打开书的第69页。这一页你能读下去,就买。读不下去就不买。这个69页挑书大法是我从麦克卢汉那儿学来的,很管用。
我再强调一下:没有任何一本书,重要到需要你硬着头皮非要把它啃下来的程度。很多人不爱读书,一说读书就怕,就是吃了这个亏。觉得硬着头皮读一本自己不喜欢的书,付出的牺牲大,那么收获一定就会大。那我要告诉你,除了对读书产生厌恶和恐惧之外,你不会有任何别的收获。
在互联网时期,就获取信息而言,书是最低效的。所以读书的目的并不在知道了点什么,而是从问题到答案之间的这段风景。如果你不喜欢这段风景,那不如闭目养神。
2.能从阅读中得到乐趣才是最重要的,读什么书却并不重要
我发现,得到的同学们普遍存在一种对自己的无知的焦虑状态,却忽略了“得到”过程中的快乐。大家都是半杯水,你盯着上面空的那一半,我盯着下面满的那一半。
美国最高法院已故大法官霍姆斯有句名言,他说:“生命的目标,乃是要从不完美中尽量能获取多少就获取多少。”相比于一个人一生所能掌握的,知识的总量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临咽气的时候我拥有过多少知识”就成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过程中尽力,并且感受到快乐,就好了。
也正是因为书太多,知识太多。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年轻的用户,我想对你多说一句话,就是,在求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把幼态持续的状态保持得长一点。
什么叫幼态持续呢?就是小孩子嘛!小孩子对什么都有兴趣,拿起来玩两下啃两口,就扔掉了。对于年轻人来说,保持广泛的兴趣,满足于对什么都“浅尝辄止”,是更好的策略。
不要过早地对什么东西深信不疑。对一个理论,一个观点过于深信,这导致了管状思维,会让你自动屏蔽了很多其他的理论和观点。而且,固守于一个观点,总是会让人变蠢。罗素说,“聪明人失于轻信,蠢人却失于执拗。”如果犯错避免不了,那我建议你犯聪明人的错误。
读书产生的精神愉悦是你无法与任何人分享的。这就是你与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甚至早就死去的人之间的心领神会和情投意合。而这种心领神会,这种情投意合,你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会得到。